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重新照进现实:5个俄罗斯人被困首尔机场

1988年,一名伊朗男子乘飞机从法国到英国,因遗失难民证件被遣返回戴高乐机场,却无法再次入境法国,随即在航站楼里住了18年。

2004年,电影《幸福终点站》上映,一名东欧男子因旅行途中家乡政变而失去合法旅行证件,被困美国肯尼迪机场,在此经历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因“升华”为电影而被更多人所知,如今它又重新照进现实。

这一次的真实故事发生在韩国仁川机场。2022年10月、11月,5名俄罗斯男子先后来到这里,申请难民身份却被韩国司法部拒绝,被困机场至今。

韩国仁川机场

这则并没怎么见诸俄、韩媒体报端的5位在韩俄罗斯人的小故事,意外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同情。

根据CNN的描述,这5名俄国人是为了逃避俄罗斯2022年9月发布的“部分动员令”而离开俄罗斯。

尽管俄当局称,部分动员令仅适用于服过役的人、军事统计专业毕业生以及有战斗经验的人,西方媒体却声称,60岁以下没有犯罪记录的俄罗斯男子都有可能被征兵。

按照西方媒体的统计,俄部分动员令发布一周之内,就有20万俄国人因此前往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欧盟。相比之下,5位10月、11月才陆续抵达韩国首尔仁川机场的“逃兵役者”,大概有点儿后知后觉。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军事上被美国“保护”了几十年的韩国,竟拒绝了他们的入境申请。韩国司法部称其“不值得评估” ,理由是拒绝征兵不是成为难民的理由。

电影《幸福终点站》剧照

得不到他国签证、又怕返回祖国受到法律制裁。就这样,5个俄罗斯人滞留在了仁川机场的航站楼。

他们每天可以得到一顿午餐,剩下的伙食只能靠面包和饮料;他们有条件洗澡,但需要手洗自己的衣服;他们获得了有限的医疗服务,但并不包含心理医生;他们得到了律师的帮助、提起了上诉,但仍在等待裁决。

和现实中滞留戴高乐机场18年的伊朗人、电影里受政变牵连困守肯尼迪机场9个月的男主角相比,这5位俄罗斯人获得的待遇已经称得上豪华。不过,在亲西方的人权机构眼里,他们的遭遇依然惨得太不像话。

律师和人权机构高举着“俄方不义”的政治大旗向韩国当局施压。在许多人看来,放行区区5个俄罗斯人在实质上无关痛痒,依照韩国的实力和立场,在涉俄乌问题上遵循西方政治正确本应是个理性的选择。

偏偏在韩国,“拒服兵役”的敏感性大到令许多人难以想象——在这个停火线距离首都仅有几十公里、所有成年男性都要服兵役的国家,无论是多么炙手可热的当红男星,一旦被曝拒服兵役就极有可能原地塌房。这待遇,堪比中国人眼中的吸毒。

正如西方人一向难以接受中国枪毙外国毒贩,他们自然也无法理解韩国人为什么对逃兵役外国人如此抗拒。作为高高在上的前殖民者,他们更加无法理解东亚人对于外国人享受“双标”的反感。

电影《幸福终点站》剧照

滞留仁川机场的5位俄罗斯人当中,有3人即将在1月31日收到首项上诉裁决。亲西方的舆论正在期待着事件峰回路转,让这几位俄国人就像电影《幸福终点站》中的汤姆·汉克斯那样风风光光地走出机场,呼吸“自由”的空气。美媒在此时此刻报道他们的故事,无疑也是舆论施压的重要一环。

然而对于韩国政府来说,倘使接纳这几位拒服兵役的俄罗斯人、甚至由此给予他们“政治避难”的待遇,尽管可以顺应西方的政治正确、避免得罪强势的盟友,却难免要惹恼那些鄙薄他人拒服兵役、或是自己也想逃避兵役的本国公民。

西方阵营的政治正确与本国的法治秩序发生了冲突,韩国当局该怎么选?当这样一道“送命题”摆在一个实力不够强大的政府面前,的确显得左右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