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就是干脏活的黑脸;政府假装无辜,当白脸
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结束,议会、议长都已到位,美国“国家建设”的新一轮高潮又开始了。
但美国政坛现在极致反中的氛围,让中美关系处在美国“国家建设”的漩涡中心;很多人担心:中美会不会因为“岛”打起来。
实事求是讲,“打”的可能是有的,但要满足几个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成熟,或者缺任何一个,中美之间都很难打起来。
美国是以三权分立的模式治理国家的,所谓三权就是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司法权在法院,几个终生制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掌握最高的司法权。
总统是国家首脑、军队最高指挥官。总统掌握行政权,他任命自己认可的人来领导美国庞大的官僚体系。
美国的官僚体系里,总统任命的官员是“政治任命”,他们都是部门的领导;而部门里干活的人都是“事务官员”,他们是国家招聘来的,只对工作负责。
美国总统换人,政府部门的领导也跟着换;但办事人员不换,他们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不过,他们要听新领导的,不然会被解雇。
所以,美国的领导不需要有什么经天纬地的本事,他只要选举选赢了就行;政府有稳定的“事务官员”,很多工作乱不了。
事务官听话就行
美国的“立法权”在议会,议会里有许多专门的委员会,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国家不同事务进行立法、拨款、监督工作落实等等。
立法和行政就这么制衡着,立法既可以支持行政,也可以制约行政;同时,行政也可以把各种问题推到议会:我们本来想这么干,但议会不批准。
美国人说他们的“三权分立”非常科学,可以约束权力、平衡利益;实际上,权力哪里约束得了,利益怎么可能平衡。
议会里的议员和政府勾结,把政府不想干但不得不干的事否掉;政府借坡下驴,在行政上给议员以倾斜。
一番操作下来,政府啥也没干,老百姓也不知道什么回事,总觉得政府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而议员从中得到好处,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个伙计叫“麦卡锡”
再比如:议会在制定法律前,他们知道很多内幕;比如:一个关系经济发展的“法”只要制定出来,就会引起股市大幅涨、跌。
虽然美国有“不准议员炒股”的规定,但不妨碍他们家里人炒股。前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老公就是“股神”,赚成了亿万富翁。
在出兵护岛的事情上,美国政府和议会是没有多大分歧的。实际上,只要美国不放弃霸权,他们就会不断以各种借口制约与它有竞争的国家,“以岛制中”就是美国政府和议会一致的选择。
但美国政府还要跟大国打交道,不能在明面上和大国搞翻,于是政府和议会就唱起了“黑白脸”,议会就是干脏活的黑脸;政府假装无辜,当白脸。
一个个都是亿万身家
担心中美会不会因为“岛”打起来是有道理的
美国把大国定位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但美国政府在很多方面又要大国配合,不能把关系搞坏。
所以,美国议会不断以切香肠的方式在“岛”的问题上突破底线;而美国政府则一遍遍重复着废话:我们坚持·······,那是个人行为······。
大国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原则:美国切香肠,一步步突破底线;那么我们也切香肠,一步步加强实际控制。如果美国把底线完全突破了,我们也就完全控制住“岛”。
美国人突破的底线是“岛在法理上独立”,去年7月底,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岛上,就是这个目的:
国家三号人物窜访,相当于国家承认。虽然美国政府没有承认、美国没有实际与岛建交,但性质已经非常严重了。
性质严重
大国也针对性动作,加强“实际控制”,除了没有实际把岛上的伪政权敲掉,其他的都收回了。实际上这也是非常严重的“事态”:差一步就收回。
现在,那个铁杆反中政客麦卡锡已经当上了美国众议院议长,这家伙在没当上议长的时候就说:当上议长,就以议长的身份访岛。
这家伙当议长还当的非常艰难,多轮投票不过关,这注定了他下一步干什么事都不会顺利;而在美国奇怪的政治氛围中,唯独“对中强硬”没人反对。
所以,他下一步在干什么都很吃力的情况下,非常有可能以招摇的姿态窜访宝岛;而为了抵消他窜访的影响,大国必定采取比对待佩洛西还要强硬的措施。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岛的问题上,距离摊牌越来越近;担心两国在“岛”的问题上打起来,是有道理的。
胸前摊牌
但是,美国出兵打仗也不是很随便的,更何况大国也不是什幺小国,你说打就打了。所以,美国真的出兵西太,是要满足一些条件才行。
条件一:美国全国上下,都不能接受大国崛起
美国从建国到现在,虽然只有短短不到300年时间,但他们几乎是年年在打仗。
南北战争之前,美国打仗是为了独立、建国:打跑英国殖民者,美国独立;北方打败南方,确立以发展工业作为建设国家的方向。
一战之前,美国打仗,是为了抢夺殖民利益、壮大自己的力量、拓展发展空间。美国成功了,到一战之前,美国实际的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老大。
二战胜利之前的战争,美国不但力量进一步扩大,科学技术、工业制造等等,都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同时,美军也成为世界最强,美国已经具备建立“全球霸权”的一切。
但世界上还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所以,“冷战”就是美苏争霸的过程,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自然而然成为世界霸主,他们也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世界霸主。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军队在海外打仗只有一个目的:维护美国的霸权。美国霸权包括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以军事霸权维护美元霸权,用美元霸权控制世界各国”。
消灭萨达姆,是因为萨达姆抛弃石油美元,撼动了美元霸权的根基;轰炸南联盟,是因为让欧洲控制了南联盟,欧元将超越美元;阿富汗反恐,更是美国针对中俄布局中亚的一步。
冷战中也有科技的竞争
美国人享受着霸权的好处,也时刻提防有威胁到美国霸权的国家出现。现在,美国已经把大国当作“最大的竞争对手”,认为大国“既有能力、也有意愿改变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
面对大国崛起,美国只有两个选择:承认并接受,然后顺其自然;坚决打压,把大国的崛起扼杀在萌芽状态。
问题是美国不可能接受并承认,这相当于他们不要世界霸权。所以,“坚决打压,把大国的崛起扼杀在萌芽状态”已经是美国的朝野共识。
条件二:技术方面的遏制已经失败
美国的霸权方方面面,互相支持。科技霸权就是美国独有的,他们几乎在所有的先进科技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这种领先又保证了军事方面的霸权。
在如何遏制大国方面,美国人最先使用的是“科技方面”的遏制。因为只要美国在科技上领先大国,就能保证大国在高科技制造业、先进武器方面不能威胁美国。
这两点威胁不到美国,美国就可以保证自己一直在食物链最高端、也可以保证在需要的时候用武力打压追赶的国家,相当于一个托底的手段。
美国在5G方面造谣污蔑华为,在许多科技方面对大国进行围堵,就是想在科技方面打败大国。
如果这一方面做到了,军事冲突就没有必要,如同美国不会出兵打南美、非洲一样。
所以,科技方面的制高点如果有守不住的趋势,美国才会考虑更进一步:军事手段遏制大国崛起。
美国的理论界早就为此造势,鼓吹什么“修昔底德陷阱”。
国强必霸,一定打仗
条件三:海、陆上封控不起作用
美国用科技封锁的手段进行遏制,还要在经济上遏制大国,才能让大国没有实力发展科技,追赶美国。所以,切断大国与世界的贸易也是必要的选择。
大国因为有完整的工业制造,世界各国的工业制造都离不开大国的“供应链”,美国要想办法切断大国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通路。
大国是个传统的“陆权大国”,又是个新兴的“海权国家”,围绕海权和陆权,大国的战略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大国发展的顶层设计,传承大国历史上陆上的丝绸之路,发展从陆地连通世界的贸易;而海上丝绸之路,更是一种向海洋发展、从海上连通世界的道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
为了把这两方面都完全断绝,美国人绞尽脑汁,在海上不断找事,尤其是在南海把局势搞乱,在东北亚用日韩封堵。
而在陆上,美国利用阿富汗战争,在中亚建立基地;同时,利用北约不断东扩,希望以此把大国力量堵在外面。
更有甚者,美国还用釜底抽薪的办法,重组供应链,让欧美制造业不依赖大国,或者较少对大国的依赖;同时,用转移出去的供应链产业,引诱大国周边国家。
总之,美国从海陆完成对大国的封堵,把大国锁在低端制造里面,一切就搞定了;能够把你压服,就没必要使用武力。
世界各地遍布美军军事基地
条件四:美军各系统都很有把握
打仗是要靠实力的,美国更是看重实力;在没有完全把握之前,美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美军现在在各方面仍很强大,他们的强大很有特点:美军是一个强大的体系,这个体系任何一方面都很强,整合出美军的战斗力。
陆海空天、战术技术,美军各个方面联在一起,才能形成强大的海外作战能力。如果某一方面出现弱点,或者这一方面落后了,美军这个“系统”在海外作战就有麻烦。
美军强大不假,但那是面对弱国。所以,美军面对伊拉克、阿富汗,可以很容易获胜,因为实力不成比例。
美军领先世界不假,但那是在都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所以,在太平洋、大西洋中间,美国可以打败任何对手,但在第一岛链、波罗的海等地,美国没有把握。
名存实亡的第一岛链
条件五:“死守小岛”的战术失败
美国还想利用“岛”拖住大国,也就是:把岛打造的像个刺猬、豪猪,让狮子无法下口。这就是美国现在做的:不断向岛上卖武器,连联合国公约禁止的地雷都卖。
当然,真要动手,岛是守不住的,这一点美国自己非常清楚;他们现在把岛上有价值的企业抢到美国、用武器掏空岛上的经济储备等。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让大国不会在短时间内就把岛收了,这样有两个目的:
1、大国如果陷入到这里,就会不断损失人员、财产,如同俄罗斯现在那个难受的样子;
2、美国可以根据事态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进可攻、退可守。
豪猪的战法
美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兵
美国会为岛和大国打仗的条件讲明了,上面的条件基本在一个个出现:首先,美国绝大部分人愿意选择“遏制”战略,他们不愿意放弃霸权。这个条件一直是满足的。
其次,美国用封堵科技、断绝贸易的办法,目前看很难达到效果,顶多只是延缓一下大国进步的时间。
再次,美国把小岛打造成“豪猪”,用游击战拖住大国军队,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大国军队就是游击战出生的。
美国唯独没有把握的,是在第一岛链保证美军的安全。不过,在这一点上,美军可以通过战术进行调整;也可以在出兵方式上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美军出兵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几个条件都满足了;而为了弥补最后一点的小小不足,美军有自己调整的条件。
由于日、韩就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的战术调整就是:在需要的时候,把日、韩推到第一线。
不要认为日、韩两国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所谓的首相、总统其实只是美国控制日韩的面首;真正决定两国大政方针的,是驻日韩两国的美军最高指挥人员。
美国通过驻军与日韩政治势力每月一次的例会,决定两国的大政方针,然后交给面首执行。如果反抗、或者泄露消息,就有下台、坐牢、被暗杀的危险。
韩国就不用说了,每一个总统都想为自己的国家干点事,每一个都进监狱;日本搞“中日韩自贸区”的高官莫名其妙死亡、安倍晋三疑似泄露秘密利用美国遭暗杀。
这是现状
这一次日韩配合美国,把大国放松疫情管控政治化,不就是他们不得不配合美国全球封堵的战略吗?
把日韩推到第一线,加上2022年初,日韩和北约在美国的牵线下进行了联系;再加上美日韩三国同盟;
到时候,美国不用什么力量,就可以纠结一个班子,而不是自己单枪匹马面对大国。
这样,美国最后一个条件也基本满足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直接参与,所以不用在意自己在第一岛链内的自保能力。
总之,别看海峡波澜不惊,实际上危机四伏;随着美国焦灼感不断增强,局势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没有人跟你说“该怎么做”
如果那个麦卡锡真的窜访,战争开打已成定局,需要的只是一个确定的时间,而不是理由。而这个“确定的时间”是问题的关键:对谁有利,谁就会动手。
如果麦卡锡没有窜访,说明美国还在权衡:
或许科技、经济的遏制效果还可以再看看;或许美军的确没想好;
或许日韩最后时刻怕了,说啥也不干,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或许美国人认命了:一个人的霸权不好玩,大家一起过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