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望到绝望,乌克兰人民艰难生存

克里米亚大桥一生炸响,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正式受到威胁。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更是个转折点,从这一声炸响后,俄乌战争的形态发生了重大改变。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导弹轰炸,无人机轰炸,集中摧毁乌克兰的民生能源设施。



泽连斯基说俄军已经摧毁乌克兰三分之一的能源设施,包括供水系统,供暖系统,以及电力系统。

乌克兰面临大面积的停水停电状况,报道称,不少郊区或者农村的民众,只能在黑暗中蜷缩着身子,喝着肮脏的水。

但实际上,情况可能更糟,泽连斯基并没说实话,乌克兰的民生设施被摧毁的数量不是三分之一,而是二分之一。

也就是说在这个冬天,乌克兰至少有一半的能源设施,无法运作。


排队等待提水的民众

俄军针对乌克兰民生设施的轰炸,出奇的准,准到离谱,全世界都不相信俄军的轰炸会那么精准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乌克兰国内大量的民生设施都是苏联时期修建的,尤其是小城市和郊区的那些地方,基础设施常年得不到更新,用的还是苏联那一套基建。

所以俄罗斯手上有详细的乌克兰基建设施地图,能准确知道那些电站,水站,暖站的位置,甚至可以精确到破坏哪条输电线路就能让一座城市大停电。

这是俄罗斯在侵略战争初期不曾用过的手段。



如今乌克兰一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度,基辅平均气温零下一度,在这种气温下停水停电停暖,再强大的意志力都会被摧毁。

更何况真正的严冬,都还没有来。


居民聚集到避难所里,因为这里有临时发电机可以供电。

而更糟的情况是,乌克兰正全力抢修这些被炸得基础设施,波兰法国德国,也在全力给乌克兰输送修理和替换的材料零件。

但问题是,刚修好,又被炸了。



因为俄罗斯准确知道你设施的位置,你光靠修复原有设施根本不够,你必须将原有设施整体搬迁,搬到一个俄罗斯不知道的地方。

可搬迁一整个变电站谈何容易,修是最快的方法,可修了再炸,炸了再修,最后只是越来越恶性循环。



还记得之前和大家聊过的俄罗斯换了一个光头将军吗?

这光头是个狠人,当年指挥叙利亚战争时,第一个策略就是轰炸供电站和医院。

它非常相信攻击电站和医院这种民生设施,可以重创平民士气,让敌人战争打不下去。

这和当年戈林相信,靠轰炸就能打败英国一个思路。



在乌军刚夺回的赫尔松,由于停电医生只能靠手电筒的微光看诊,赫尔松的市民在赶跑俄军后依旧在艰苦的支撑着。

而和乌克兰相连的邻国摩尔多瓦也遭受池鱼之殃,因为摩尔多瓦用的也是苏联时期的电网系统,一旦乌克兰境内供电被摧毁,导致摩尔多瓦11月份已经两度大停电。



摩尔多瓦总统愤怒的发表声明说:“俄罗斯故意用黑暗和寒冷杀害普通民众,我们绝不能信任这样的国家”

欧洲议会这次也做出了最强烈的谴责,因为不断的轰炸民生设施和医院,造成严重人道危机,欧洲议会高票通过决议案:

宣布将俄罗斯,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但奇怪的是,欧洲决定将俄罗斯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决定,没有得到美国支持。

拜登并不希望将俄罗斯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尽管美国是这一切的幕后挑唆国,但却没有再跨一步。

这是拜登的战略,它希望的是和俄罗斯边谈边打,而不是彻底撕破脸,将战争扩大化和升级化。

因为战争一大扩大和升级,很可能将美国一起拖下水,如此一来美国就无法隔岸观火,坐收渔利。

所以拜登不支持进一步刺激俄罗斯,也不支持把俄国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

它希望俄乌战争,长期化,并且是一种可控的长期化。

“可控的长期化”,对美国才是最有利的。

但是欧洲什么态度呢?欧洲愿意自己家门口有一场可控的长期化战争吗?



最近刚退下来的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接受专访时,曝出了一个内幕秘密。

约翰逊说,“我告诉你们一个事实,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德法意三国一开始根本无心抗俄”。

“德国的态度是,战争如果真爆发,那是场大灾难,我们越早结束越好,甚至如果乌克兰溃败可以换得战争尽早结束,也不错。”

德国完全不站在乌克兰这边,这也从德国政府一开始完全不援助乌克兰武器可以看出,德国一开始只给了乌克兰几卡车的安全帽。

德国甚至想要绥靖,认为乌克兰溃败,把乌克兰送给俄罗斯,也不是不行,只要战争快点结束。

约翰逊接着说,“我还记得意大利的态度,意大利大幅依赖俄国天然气,也在内部会议说,意大利无法支持欧洲的‘抗俄援乌’立场”。

我们听的都很惊讶,意大利居然对俄国入侵一个主权国家,视而不见。

至于法国呢?法国的马克龙,从头到尾一直否认俄国会入侵,直到俄国真的入侵了,他也从来没有准备好去帮助乌克兰。

约翰逊骂完了德法意三国,继续说:

“所以一开始战事非常悲观,那三个国家并不相信乌克兰会赢,也都觉得快点让乌克兰输,快点结束战争是最好的,他们都在波兰为乌克兰准备好了流亡政府,这简直不可思议,他们是怎么敢对邪恶低头的?”

约翰逊这是不当英国首相了,可以放开了说,火力全开了。

德国总理府发言人当天就发声明指责约翰逊又在胡说八道带节奏了,德国发言人说:

“大家都知道约翰逊这位前首相是个浑身充满着娱乐细胞的人,总是对事实有一套独特的见解”

跟着德国媒体进一步揭秘,这来自于德国《明镜周刊》对默克尔的专访



俄乌战争爆发后,默克尔过去的一系列行为被视为是“第二个张伯伦”,二战前张伯伦多次和希特勒谈判,用绥靖的方法纵容希特勒,最终二战爆发。

默克尔下台前的一系列作为,包括将能源严重依赖俄国,包括《明斯克协议》,(承认乌东两州自治,给与高度自治权,以换取短暂和平)。

默克尔这种种纵容俄国的行为,都为日后全面爆发的俄乌战争,埋下火种。

默克尔在专访中强力回击这种看法,她很坚持自己过去所作的一切外交决定和努力,都是基于德国根本的国家利益。

跟着默克尔继续揭秘,“说去年8月的时候她和普京最后一次会谈,这是她劝普京放弃武力针对乌克兰的最后机会”

但是,默克尔说,“当时我已经要下台了,普京对于一个没有权力的,要下台的领袖没有兴趣”。

但是普京也拜托默克尔给西方带话,再次重申他的底线是,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

和普京见过面后,默克尔马不停蹄的飞去基辅,和泽连斯基见面。



默克尔明白无误的告诉泽连斯基,加入北约是底线,你不要碰,如果碰了会非常危险。

但此时默克尔已经将失去权力,她也只能带话而无能为力。

8月份默克尔和普京最后一次会面,跟着去警告泽连斯基,别提加入北约的事

可9月份,泽连斯基访问美国,正式向美国提出,希望美国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

至此所有外交努力结束,战争引信被点燃。

打到今天的这场俄乌战争已经是双方都已没有台阶下的战争。

对普京来说,和平的前提必须是胜利,如果以失败的结果换得和平,那普京会丧失一切。

对泽连斯基来说,必须拿回被占领土地,如果在没有收复领土的前提下提议和平,那他会被国内的乌克兰人唾弃。

双方都输不起,于是继续耗着,犹如一战前线死亡数百万人却已经打不出个结果一样。

俄军将会把越来越多的征召兵送去前线,乌克兰也有几百万普通人在无水无电无暖的条件下,面对零下20度的严寒。



两国都在死人,两国都在被摧毁,但身居高位者,喊不出那一句“停下来”。

战争,世界上最难结束的东西,一旦开启,遥遥无期。


感谢各位的点赞,转发和分享。

关注我,每天带来不一样的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