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贵族:日本政治的主体

总的来说,日本的国民是双重性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文治国家。

但是,同时,日本也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武斗国家。

日本国民的双重性格,其实跟日本的贵族演变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在日本历史上,先是大和时代的豪族,再到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作为统治阶层主宰着日本社会的政治,接着到幕府时代的武家贵族成为日本政治舞台的中心,到现代经由身份制度重组后形成的新贵族——华族成为日本政治的主体。

不管是公家还是武士,抑或是华族,都是顶着贵族的头衔。

由此可见,日本的贵族并不是由后世史家赋予的,而是一直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存在的。

因此,日本贵族随着社会发展的演变是对于日本国民产生双重性格的一个主导因素。

1、主文的公家贵族用教养与文化影响着日本人的性格

在奈良、平安时代的日本,作为统治阶层的豪族和公家贵族,虽然对政治上的贡献并不大,但是却创造了十分灿烂的日本贵族文化,以及贵族教养。

虽然在大和时代的日本,几乎是处于文化沙漠的时期,但是得益于中国及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带来了不外来文化。

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日本的公家贵族开始产生了注重教育和教养的想法,不仅要求其他的贵族子弟要学习知识和文化,还不断地强调言行举止以及衣着打扮等各方面的表现,要做到符合贵族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长久下来,日本的贵族就形成了以知性和高雅为特征的教养规范表现。

日本国民在这样重视教育和教养的贵族的统治下,自然而然地也就形成了以知性和高雅为行为规范的认知,并且刻在了民族特性里。

另外,长年累月积累的教养与素质,在公家贵族后来受到幕府武家的压迫时,成为了补贴家用的专长,起到了实际的作用,使得公家贵族更加看重这些教养的重视与培养。

并且慢慢地,成为了各种领域的“宗家”,不仅可以通过传道授业而获取金钱以维持贵族的日常生活,还可以始终保持着公家贵族在这些领域上保持着学问及文化的优势,让贵族的气质继续传承下去。

这些对于日本国民来说,虽然看上去很遥远,但是却充满了憧憬,更加深化了贵族教养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形象,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以贵族的教养行为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同时,这些贵族的气质和教养也从一种精神文化转变成为了影响日常为生活的具体准则。

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为了向贵族文化靠拢,国民接受教育的热情很高,几乎人人都愿意去学习、识字。

尤其是到了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推崇以文治国,全国有1.5万所寺子屋(教学习字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学校)。

同时,在教育的推广下,江户时代的国民识字率很高,40%的男子能识字读书,还有10%的女子也能识字读书。

这对于处于封建社会的日本来说,已经是十分高的识字率了。

国民的识字率提高了,对于日本社会的进步是相当重要的。

2、主武的武家贵族用忠诚与尚武影响着日本人的性格

对于日本来说,相比于公家贵族的文治时间,其实更多的时间是由主张武治的武家贵族在统治的。

1185年,镰仓幕府建立,结束了由公家贵族所统治的文治时期,并且开始了长达700多年的武家统治时期。

在武家统治时期的日本,很多地方大名都是由底层百姓转变过来的。

他们对于像金丝雀一样躲在城堡里吟诗作对的公家贵族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站得太高,以至于根本就看不到底层百姓的困苦。

再加上公家贵族大多是注重教养和教育的文人,个个都很瘦弱,肩不能提,手不能拎的,对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日本来说,就是一些“闲人”。

因此,武家贵族是打从心里看不起公家贵族的。

至少在他们看来,能够武力解决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说任何道理。

在这样的环境下,武家贵族不仅统治着日本的政权,还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贵族的教育传统。

再加上镰仓幕府时代开始,日本动荡不断,民不聊生,无情的战争不断地漫延。

为了生活的日本人,即使再瘦小无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

这个时候,武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级,既承载了对主君的忠诚,又成为了保护一方平民百姓的守护神。

在这些有着守护神之称的武士阶级的影响下,日本人开始尚武。

不仅要求武艺精湛,还要有绝对的忠诚,以名誉为先,生死为次。

这种以战争为基础而产生的武士品格,一直影响着日本国民的性格。

心底埋着对文化教养的崇拜,手上却拿着武士刀大开杀戒。

在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口大概有300多万,有10%左右的人是武士,也就是30多万人。

一个武士的战斗力大概可以抵十个农民,所以,即使武士的人数远远比不上农民,但是这30万名武士,却拥有足够的力量把整个日本颠覆!

在这样高压的统治环境下,日本的国民想反抗也反抗不了。

再加上,毕竟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战乱,才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以及德川幕府执政后采取的强硬政治手段,让被战争搓磨得差不多的底层百姓,更加愿意服从于强者的统治。

因此,这种弱者服从强者的逻辑思维也一直影响着整个日本社会,直到现在。

3、身份至上,注重传承的贵族传统,塑造了日本人的双重性格

在日本的历史上,贵族的身影时刻出现。

从古代的豪族,到律令时代的公家贵族,再到幕府时代的军事贵族,日本的贵族一直活跃在社会上层的政治舞台当中。

虽然都是贵族,但是每种不同的贵族,其中心思想都是不一样的。

在日本历史上,从9世纪开始,藤原氏的势力逐渐占据优势,加上其他在中央政府不得志的贵族势力(包括皇族的子孙)以及藤原氏的旁系势力,为了夺取更大的权力,开始靠拢。

但同时又不断地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突出自己的势力更大。

再加上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以血脉为主要维系和传承方式的文化深入人心。

为了使自己的势力更加靠拢和聚集,不少家族以血脉为线,把分散的势力聚拢起来,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势力,家族也变得更加强大。

长久下来,因为比其他家族优越,所以形成了“贵族”的定义。

然而,贵族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集团,为了扩张势力而聚拢的人而已。

为了使贵族内部更加团结统一,那就必须要有一个中心指导思想了。

一开始,日本由于缺乏文化沉淀,所以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

正好在那个时候,中国文化以文为主,自诩“高人一等”的贵族,顺其自然地接受了中国的知雅文化,以知性和文雅为标准,指导着贵族的发展。

但是,后来,由于过分追求知雅而失去了争斗之心的公家贵族,被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的武家贵族拉下了日本的政治舞台。

与此同时,崇尚武斗的武家贵族站上了日本政治的舞台中心,给日本国民树立了新的楷模形象。

虽然后来德川幕府对武士阶级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但是不仅保留了武士阶级的中心思想,还使其不断发展成为了影响深远的“武士道”。

“武士道”,不仅指导着武士的行为规范,在后来,甚至还发展成为不少町人的“匠人精神”。

一代又一代闻名世界的日本“大师”其实也是由“武士道”的影响而来的。

另外,由于日本社会的宽容性,以及缺少革命,所以公家贵族即使被武家贵族拉下了政治的舞台中心地位,却依然以精英的身份存在于日本的社会当中。

根据统计,日本历史上的贵族共有137家,江户时代武士大概有200万人,到了近代的华族共有1011家。

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发展,却依然存活下来的日本贵族,成为了社会的精英,以楷模的形象不断地影响着日本的国民。

不管是主张文化教育和素质教养的公家贵族,还是主张武斗和绝对忠诚的武家贵族,对于日本的国民来说,都是社会楷模一样的存在。

因为他们不仅有各自不同的重要内涵,还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发挥出了不同的社会意义,是构成日本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日本国民双重性格的主要原因。

或许,在日本国民的心中,彬彬有礼是他们的行为规范,但同时,冷酷无情是他们的抵御敌人的手段。

时刻保持恭敬服从是日本国民的做事准则,但是桀骜不驯其实才是日本国民的本性。

参考文献:

李卓,王方,日本贵族的演变及对国民性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19,33(4): 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