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发出明确信息,塔利班必须与“东伊运”恐怖势力切割

塔利班重新在阿富汗掌权,中国与塔利班会建立什么关系引起外界关注。

稍早前,塔利班高层已率团访华,希望中方能支持阿富汗重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亦在喀布尔会见塔利班领导层,进行沟通交流。中方发出明确信号,要求塔利班与“东伊运”等恐怖主义组织彻底切割。

阿富汗喀布尔有塔利班士兵驻守检查站

“东伊运”是联合国安理会认定的恐怖主义组织,危害极大

“东伊运”全称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又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党”,是1993年由疆独分子在巴基斯坦北瓦济里斯坦发起成立的恐怖主义组织,2002年被联合国安理会列入恐怖组织名录,其宗旨是要在新疆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

“东伊运”自成立以来,在新疆地区制造数百起暴恐袭击案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中国国家和民众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随着近年来中国反恐力度加大,“东伊运”把活动重心转向境外,与国际恐怖势力勾结,在国外建立训练营地,招募训练暴恐分子,策划实施针对中国的恐怖袭击。

此前中方曾同阿富汗政府合作打击“东伊运”,现在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中方要求塔利班划清与“东伊运”等恐怖组织的界限。阿塔负责人已经明确向中方承诺,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阿富汗领土做危害中国的事情。

“东突厥”概念的由来

恐怖主义组织“东伊运”的目标是要在我国新疆建立一个“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国”,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离出去。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东突厥斯坦”这个概念的由来。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将西域纳入版图中,新疆自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当中原王朝衰弱时,新疆地区曾出现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公元7世纪曾以阿尔泰山为界建立东、西突厥汗国,但随后被唐朝击溃消亡。突厥游牧民族随着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融入当地诸族。

简单来说,“突厥斯坦”是指有突厥人居住的地方,由于不同时期突厥人的居住地是变化的,因此“突厥斯坦”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并且这个概念一度消失。

“东突厥斯坦”就是从地理名词“突厥斯坦”分化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也从未存在“东突厥斯坦国”。“突厥斯坦”这个概念也一度在历史上消失。

“东突厥斯坦”分裂主义是英俄在中亚地区争夺霸权的遗毒

随着19世纪英俄在中亚地区竞相扩张,“突厥斯坦”再次被提起。

19世纪中后期,俄国先后兼并希瓦、布哈拉浩罕等三个中亚汗国,并再次提出“突厥斯坦”概念,意图把中亚诸操突厥语民族联合起来,达到侵占整个中亚的目的。

而大英帝国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将这一区域分为“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妄图控制该地区并成立一个附属于英帝国的伊斯兰教国家。“西突厥斯坦”指当今中亚五国,“东突厥斯坦”指中国新疆南部,后来又进一步泛指整个新疆。

“双泛”思潮推动“东突厥斯坦”政治化

这里说的“双泛”思潮,说的是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19世纪中期,阿富汗人哲马鲁丁创立“泛伊斯兰主义”,鼓吹联合所有穆斯林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的伊斯兰教政治实体。

与此同时,俄国突厥语族鞑靼人伽思普林斯基为反抗泛斯拉夫主义压迫,创立“泛突厥主义”,主张联合从小亚细亚到中亚的所有突厥语族,建立一个统一的突厥帝国。

从第一次大战时期起,为了在从北非到中亚的伊斯兰世界扩大影响,英、德、日、土耳其以及俄国(后来的苏联)等国均曾扶植和支持过“双泛”思潮分子,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的新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东伊运”的出现

新疆境内外分裂分子与宗教极端分子,利用“双泛”思潮搞分裂运动,将“东突厥斯坦”这个中国历史上从未存在的地理名词政治化;鼓吹所有操突厥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建立“东突厥斯坦”,叫嚣“要反对突厥民族以外的一切民族”。

这就是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简称东伊运)的起源。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任何妄图分裂中国和制造动乱的恐怖组织必将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