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is a test for the interpreter”(这对翻译是个挑战)”这是在最近的中美会谈中,杨洁篪先生对我方翻译官需要翻译的内容的真实评价,杨洁篪先生面对美方的无端指责,严正阐明我方立场,这段临时的发言,长达16分钟。面对信息量巨大的内容和不容有任何错误,这一重大难题,张京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养,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与当时会场上美方的翻译支支吾吾的翻译水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张京,这位临危不乱的外交翻译官,她是如何精准迅速完成翻译,以及她背后付出的辛苦努力
张京,出生于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有着西湖美景的城市里,她考到了杭州外国语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面,她就已经展现了出色的外语能力,在有许许多多高手的杭州外国语学院,她的每一科目的成绩都保持在班里前五名,在校期间获得了许多和英语有关的荣誉和证书。
之后在2003年的时候就被从杭州外国语学院保送到了外交学院的英语专业,到了外交学院之后,张京更加努力地学习,探寻如何准确、快速的翻译出结果,张京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就被许多人所熟知,不仅学习能力特别好,而且唱歌跳舞也十分擅长,张京的个子虽然不高,但是她排球打得很好,可以说她不仅仅学习方面很优秀,在体育方面也没有落下。
同时,她在学校经常主持节目,锻炼了临场的能力,也让她面对大场面的时候可以做到临危不乱。在大学期间,张京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上获得冠军、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亚军等等,张京在大学期间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张京因为在学校里表现十分优秀,因此,在学校里也被许多同学们羡慕和称赞。此时她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龄人。
在2007年的时候,张京就凭借自己优秀的实力,在多轮面试和考试之后,被外交部门录用了。可以说能够进入我们国家外交部门的人,都是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人才。在最近一次中美会晤中,她的才能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到了。她成功翻译了一段长达15分钟的话,这些话都是临场发挥,可以说是她先记录再翻译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意思正确地把一段中文原封不动地复述出来都已经有点困难了,更不要说要准确的翻译成英语,让所有外国听众准确了解中方发言所说的内容。
张京翻译工作并不容易,特别是在外交部工作的翻译外交官,他们翻译出的内容最终的听众,一般都是外国人。所以有一些内容还不能直接翻译,因为有一部分内容会与西方文化产生冲突,而且外国人与我国人民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观念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外国人的国家、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张京需要注意的。
而大部分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翻译过的内容信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阐释中国立场,并得到国外受众的理解、接受和认同。所以张京的工作需要更加细致,不可以有任何差错。张京在这么重大场合里,能够迅速准确的翻译,与当时的在场的美方翻译产生巨大反差,她今天出色的表现与我国外交部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训练才会让她的专业素养和水平远超别国的翻译,接下来让我为大家揭晓。
共和国的第一大部——外交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同一天成立,首任外交部长为周恩来总理兼任。由此可见外交工作在新中国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外交工作始终服务于国家利益。翻译工作可以说得上是我们外交战线里,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他为我们国家的外交有着极大的贡献。
外交部给了张京很高的标准,因为作为外交部的翻译,除了要求他们在专业水平上有很高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心态面临其它诸多因素的压力。比如现场压力。在外交场合,尤其是一些大的外交场合,如大型记者招待会电视直播,对翻译来说是挑战极限
张京的工作自始至终被置于听众的目光之下,其中往往有不少相关专家,精通外文的官员和翻译同行,随时可以挑你的毛病,所以这就对张京有着非常大的压力。虽然张京需要面对种种巨大的心理挑战,但他依旧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所以这就要求翻译必须要有具极其强大的心理素质,既能保持平常心,还需要做到不卑不亢,有自信。
其实张京的翻译工作十分的辛苦,往往都是一场连着一场的工作,最忙的时候连饭也吃不上。所以,这就需要翻译们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体。
在张京作为训练学员的过程中,就已经在通过学习以及实践慢慢学会去如何应对这些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压力,并且使自己保持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除了这些以外,翻译室对于张京规矩性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因为外事的工作的授权是有限的,但是,外事都不是小事。所以外交翻译的政治的体会和觉悟以及对于外事纪律的熟悉的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在长达几个月的严格训练中,张京不仅要阅读学习一些重要的外交文件还要旁听一些高层人员的交流,更要参加一些实践性的外交工作,并通过这些内容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的觉悟以及对于政策的理解,加强对自己的要求,提高对涉及到国家机密内容的保密意识。
年轻时当过翻译的杨洁健部长对张京的翻译的甘苦有切身体会,经常鼓励外交部翻译人员要刻苦钻研,把握政策。
2007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翻译主要起到一个桥梁作用,这个桥梁好不好,直接影响沟通,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能够完整、全面、深刻、生动地对外宣传我们的方针政策和立场。"
其实与我们外宣传工作投入了大量资源相比,外宣的宣传效果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尚停留在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这一层面上,而要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让海外受众真正听到我们的声音,接受和认同一个真实的中国,从而树立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营造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所以我们就需要像张京这样优秀的翻译官和大量的外交人员的努力
随着张京能力越来越好,她翻译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就是一定要完整复述出讲述人的意思,并且结合听众当地的习俗和礼节,让听众听得懂,听的舒服。在确保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生动顺畅。实践证明,按照这种要求来执行,受到了听众们的普遍好评。
外交翻译及相关话题外交翻译向外界传达的是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等关系到国际局势、国际关系的信息,关系重大。外交翻译最特殊的一点在于外交翻译人员既是外交官,又是翻译。外交翻译的内容政治性强、政策敏感度高。周恩来总理曾说:“翻译同志必须注意在政治上的跃进,必须注意当前的外交斗争,并且在经常的讨论和学习中求得政治上的提高,否则无法胜任翻译工作。
翻译的历史十分的悠久,可以说翻译是一种古老的人类活动。没有翻译,就不可能有不同的部落和民族间的交流,也不可能有国家的存在。
语言能力可以说是翻译者最为重要的能力。包括翻译者对语言体系、语言规范与习惯用法、词汇构成及语法体系这些方式方法的全盘掌握。
对于翻译员来说,交流的范围和目的、语言手段的选择和使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文决定的,并不取决于其本人的意愿。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必须具备翻译过程中使用的两种语言的全面语言能力,既有能够感受语言里蕴含情感的能力,也要能准确传达出另一种语言里蕴含的情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快速地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和观点从中文翻译成外文,再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向国外人们,传达的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成为我们外交人员的一个重要问题。优秀的翻译可以通过信息交流和思想传播活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建构中国并且可以构建国际形象,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以张京为代表的翻译工作者的伟大目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将更多地参与世界事务,外交翻译的任务只会越来越重,对外交翻译的要求也只会越来越高,外交翻译的舞台也会越来越大。年轻一代翻译人员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正努力发扬老一辈翻译家留下的优良传统
经过多年的发展,外交翻译的人员选拔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制度,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人才进入到外交部工作学习,就像张京一样,越来越多有能力的青年人,代表着国家,走到国际舞台上,为我们国家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