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政坛上的诸多领导人,各具特色,也各有魅力,他们有些沉稳、有些迷人、有些看上去略有老朽、有些年轻得吓人,他们要根据国情带领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也要根据国际环境审时度势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如果提到“豪横”一词,我们第一反应会想到普京,“普大帝”做过特工,会空手道,一身肌肉彰显着强硬性格,几乎是豪横的完美化身。
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位国家领导人堪此雅称,他就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正是他的“豪横操作”把中菲关系从冰点拉回正轨,把菲律宾的国运从海底拉到了水面之上,让这个国家的未来重新见到了光明。
现代中菲关系源起:无可奈何的错误站队
二战之后,世界的牌桌上处处上演着大洗牌,东南亚也不例外。在历史上,菲律宾原本为西班牙殖民者所占领,后来,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西班牙败北,便把这个自家果园划归美国管辖了。
1935年,菲律宾建立自治邦,不过因为长期吃着美国的殖民红利,导致菲律宾体制内有大量的亲美派官员,有些人甚至希望菲律宾变成美国的一个州。
这种诉求从未停息过,并且在明里暗里地影响着日后菲律宾的外交政策。
1942-1945年间,菲律宾为日本所攻占,此间日本扶植建立了傀儡政权菲律宾第二共和国,并大肆镇压反抗力量,将原住民用法律和武力打压为“人下人”。
日军统治期间,菲律宾人战死和被屠杀者共111万人,财富损失(包括死亡人口折合值)共160亿比索,约合80亿美元。
日本投降后,美国重新接管菲律宾,按照当初的规划,菲律宾在1946年完成独立,成为一个新生政权,并由自由党和国民党轮流执政。
在菲律宾建立新生政权之后,因为亲美的立场,菲律宾选择了与蒋介石伪政府建交,而去敌视和孤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种短视的站队选择也直接导致了北京当局拒绝承认马尼拉政府,并把菲律宾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称为人民政府。
从对立到合作的短暂蜜月期
六十年代,我国加强了对国际上的尤其是周边地区共产党政权的支持,为它们提供给予大量的武器、经济、技术和粮食援助,由此和菲律宾马尼拉政府更为交恶。
直到六十年代末期,尼克松发表“关岛主义”政策,倡导亚洲国家自己主导军事防务和安全,菲律宾对外政策逐渐进入“自主时期”。
随后,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这正式给了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亲美阵营信号:现在我们是“朋友”了,1975年6月9日,中菲两国签署《中菲联合公报》,正式缔结外交关系。
菲律宾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权,政治互信的建立必然带来经济利益的共识,同日,双方还签署了《政府贸易协议》。
次年四月份,双方更是加深合作,成立了“中菲贸易联合委员会”。
随后的二三十年里,双方关系逐渐转暖,不仅在政治和科技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而且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更是有极大建树。
据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在1974年,中菲双边贸易总额只有三千七百万美元,而到了次年,这一数字就提升到了七千二百万美元。
到了1977年,中菲贸易总额更是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达到1.86亿美元,增长率达到99.66%。
按照更为科学的贸易结合度(TCD)计算,1974年中国对菲律宾贸易结合度只有0.83,而菲律宾对中国贸易结合度也只到0.54,等到了创历史的1977年,菲律宾对中国贸易结合度达到历史最高的5.61,而中国对菲律宾贸易结合度也达到3.98。
可以说,除了1986年菲律宾国内政治动荡导致贸易额锐减40.32%以外,中菲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的贸易态势。
跌回冰点:转移矛盾之路
现代国家(也许自古以来)都会这一招:当国内发生一些重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时,便在国外寻找事端,给国内一个一致对外的理由或借口,使民众逐渐向外转移自己的不满和愤怒,进而达到消解内部矛盾的目的。
在九十年代,菲律宾就是这么做的,在这个阶段里,菲律宾经历了经济倒退和席卷亚太地区的金融风暴,国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
同时也是这个时期里,菲律宾相继推出“对台关系法案”、“菲台互惠关系法”,严重破坏了中菲的邦交关系,以及双方来之不易的政治互信。
9·11之后,菲律宾和美国双方仿佛忘记了历史上的“关岛主义”,开始在安全防务上开展进一步合作。
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菲律宾更是借着美国新亚太战略的势头对中国不断施压,使得双方来到了外交关系的冰点:黄岩岛事件。
菲律宾方面2012年4月11日称,菲军舰在黄岩岛海域与两艘中国巡逻船发生对峙。据媒体报道,双方对峙的原因是菲律宾方面试图逮捕两名中国渔民,而中国方面则派出海监 75号和海监84号巡逻船。
阻止菲律宾试图抓捕我方渔民的行为,双方的对峙使得两队船只、两个政府、两个国家之间的气氛都骤然紧张起来。
菲律宾明显得到了或希望得到某国支持,因为其外交部发表声明称,该海域属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海军负责在该海域的执法活动,然而,这种论调长期以来一直为我国所驳斥。
随后,菲律宾不顾中方的警告,又派遣一艘海岸警卫队船只,中菲双方的对峙仍在继续,即便局势如此紧张,我方始终保持着低调和克制,并不希望事态升级为严重冲突的事端。
结果这次事件的解决也颇有戏剧性:美方在事件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暧昧不清的拉架态度,明显就是不想趟浑水,但又明里暗里希望让中国下不来台,于是美国知会菲律宾方面:在我们的协调下,中国同意与你方进行谈判了。
实际上中国本来就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一直如此,美方不过传递了一句废话,但这句废话传到菲律宾方面就被解读成了另一个意思。
6月4日,菲律宾单方面撤出了黄岩岛船只,留下中国海监船看着平静空旷的海面和突如其来的胜利尚有些不知所措……
三年后,出于一种“搞砸了没法对民众交代”的心态,菲律宾还出钱出力组织起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法庭”,作出了对中国国家主权不利的判决,但归根结底是菲方已经黔驴技穷,最后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菲律宾国运的“转运使”:杜特尔特
2016年,时任菲律宾达沃市长的杜特尔特,凭借着强硬的政治风格,通过三轮美国式的辩论接掌了总统大权。
此前,杜特尔特广为人知的行政举措就是组织暗杀小队,针对菲律宾遍地肆虐的毒品问题,采用了极端强硬但非常有效的镇压手段:法外处决。
杜特尔特上任后坚持反犯罪、反毒品、反腐败,其任内被处决人数达到7000多人,这一点即便引起了国际上的争议,但犯罪者一时间人人自危,犯罪率为之锐减。
拥有这种豪横特色的杜特尔特,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平衡“独立外交”政策,摆脱对于美国的片面依赖,修复和中、俄的外交关系。
他在俄罗斯的调停下,将中国作为上任后非东盟国家中首次外访目的地,访问中国并宣布将共同开发海底石油,宣称将切断和美国的经济和军事联系,使中菲两国关系破冰,进入到一个“新的春天”。
杜特尔特的善意还体现在随后多次为“一带一路”声援站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和菲律宾是“朋友”、“兄弟”。
随之换来的便是中国对其农产品制裁的解除,还有150亿美元基建项目合作和90美元金融融资项目。
2016年全年中菲贸易总额增长了20%,使中国成为菲律宾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2017年,双边贸易额增长8.2%,2018年增长18.1%。
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地前往菲律宾领略热带海岛风情:2017年中国游客人次超过韩国,达到37.5万人,2018年,达到125万人,增长29.62%。
在投资方面,16年杜特尔特访华期间,其随行商务代表团与中方企业签订了80多亿美元的投资协议,预计将为菲律宾创造二百万个就业岗位。
2017年中方向菲方捐助了八千万元的反恐装备和物资,并且承建了15亿美元的灾后重建项目,而2018年的数据更加可喜:中国对菲律宾投资额较17年同比增加82倍!
经济的升温又反作用于中非关系的转暖,关系的转暖,使得中国更有实力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上见招拆招、维护主权。
使美国逐步放弃把菲律宾当作封锁中国南海的一个前沿基地,进而让中国从长远的复兴大计上,突破第一岛链,掌握充分的主动权。
中菲经贸关系和中菲关系彼此影响、彼此形塑着,历史和事实证明了:跟着美国老大哥混没有什么红利可吃,没有什么利益可图,能得到的只有一些空头支票和无穷无尽的渗透利用。
当豪横强硬的执政者杜特尔特看清现实之后,便转而示好中国这个真正值得交的朋友。
诚然,不是说现在形势大好就代表中菲可以永久地敦睦邦交了,中菲的长久发展、长久合作其实还面临着极大阻力。
毕竟美方势力在菲律宾经营了近百年了,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这将形成一股根深蒂固的发展阻压,牵绊着菲律宾向前进步的步伐。
但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相信菲律宾政府和人民都终将看清楚哪个队伍才是正确的队伍。
毕竟,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你们都得听我的,按我设置的秩序来。而我们的对外政策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别折腾了,大家一起发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