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2019年09月01日05:26:09 国际 1510

下面这个画面,应该令无数军迷扼腕叹息——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乌克兰共和国继承了相当庞大的苏联军事遗产,其中就包括有19架几乎是全新的图-160型远程战略轰炸机。但后来由于各种因素,这批飞机除1架被“无害化处理”后放进博物馆作为陈列机,8架被交付给俄罗斯联邦用于债务冲抵,其余的10架“白天鹅”被全部拆除并无法复原。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这也是各路军迷耿耿于怀加津津乐道的段子,那么1991年的乌克兰政府,为何会毅然决然地毁灭这些威力强大的苏联遗产呢?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政治因素:被美俄忽悠瘸了

首先小编必须强调一点的是:在新生的乌克兰处理苏联军事遗产的过程中,政治性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决策比重,至于什么是“政治性的因素”,说得好听点叫战略误判,说的不好听就是被忽悠瘸了。

在美俄两国的联手忽悠下,乌克兰废掉了自己的核武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苏联在80年代开始出现在意识形态与国际关系领域自我矮化、自我抹黑、自我麻痹、自我毁灭的过程,对国家间斗争的残酷性与复杂性毫无认知,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片面采取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甚至泛道德主义态度。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而在1991年底苏联解体、持续40余年的冷战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突然结束、大家全都松了一口气后,国际上的乐观主义氛围更加助长了新生的俄罗斯联邦与乌克兰共和国领导人放松警惕的想法。乌克兰领导人决策抛弃苏联遗留的军事资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冷战结束了,东西两大阵营已经全部被纳入了“民主国家体系”,而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民主国家之间是不会有战争的”。

乌克兰被拆除运走的导弹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同时美国和俄罗斯还同时为乌克兰的自由和独立作出了政治保证(1992年5月23日的《里斯本协定》与1994年1月14日的《莫斯科协定》),确保乌克兰不会遭到任何国家的入侵。既然都有双重保险了,看来这把稳了,咱们还费那老鼻子力气去保存这么多杀伤力巨大的苏联战争机器干吗啊?不如赶快加入“和平大合唱”,把这些不中用的东西全部拆了算了。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军事因素:养不起,用不了

但是,除了政治性的因素,在乌克兰“全面销毁苏联遗产”的决策中我们也必须看到,单纯的军事上的因素也占了相当的比重,军事因素与政治因素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

1996年10月23日,美国参议员山姆·纳恩和理查德·卢格参与销毁乌克兰核武器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武器遗产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看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到底分得了多少大型战斗装备与战略武器好了。根据目前的统计,解体之后的乌克兰陆军接收了苏军部队撤退(或者直接就地转隶)后留下的350台T-80B、1320台T-72B、2400台T-64坦克,440台BTR-80、1300台BTR-70、2100台BMP-1/2型装甲车/步兵战车,以及数千门各型号身管火炮/多管火箭炮/反坦克导弹等支援火器。

苏联解体后遗留在乌克兰境内的坦克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乌克兰空军除接收了苏军部队剩下来的那19架图-160之外还拿到了32架图-22M/M3和30架图-95MS,以及65架苏-27S/P和220架米格-29B/S,这还不算苏联空军运输航空兵丢给乌克兰的超过100架IL-76MD和IL-78型运输机/加油机以及7架An-124“鲁斯兰”大型战略运输机,还有那2架(1架能用1架拆备件)全世界绝无仅有的An-225“梦幻”巨型战略运输机。

An-225“梦幻”运输机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此外还有配套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的1068枚Kh-55型空射远程巡航导弹(性能与美AGM-109相当)和2400余枚装备给苏军前线战术航空兵的战术核弹头;最强大的战略火箭部队则得到了127枚UR-100N和42枚РТ-23型洲际战略导弹及配套的数百枚战略核武器。这些就是苏联解体之后苏联留给新生的乌克兰共和国最后的礼物。

UR-100N UTTKh洲际弹道导弹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没钱养武器

那么,彼时的乌克兰共和国面对这么一大摊子武器装备,能做到“有钱养、玩得转、用得好”吗?恐怕答案大多数都是否定的——在资金与财政支持方面,乌克兰事实上自1990年开始已经陷入经济衰退的状态,从1992年到1997年更是连续6年经济负增长,其中1994年的负增长率高达24%,官方统计乌克兰1997年的实际GDP总量只相当于1990年的43%,工业产值和基建投资缩水一半以上,农产品产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历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如1992年到1994年国家财政赤字甚至一度占到了GDP接近10%的比重。

乌克兰目前的状态:穷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整个乌克兰经济在2000年之前都处于极不健康的状态(当然2000年之后也没好到哪去)。在此情况下别说能养得起这数百枚洲际弹道导弹,数千枚战术和战略核弹头,数百架先进的作战飞机,数千辆坦克了,能维持着乌克兰军队的基本建制不散架、士兵不放羊这已经算是乌克兰领导人烧了高香了,还要啥子自行车嘞?

玩不好这些武器

同时,就算是解体之后的乌克兰财政状况尚可,能够养得起这些大型战斗装备,从“玩得转、用得好”的角度来看,乌克兰军队能会用、敢用、用好这些东西吗?答案恐怕同样是否定的。

喀山飞机制造厂内的图-160轰炸机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我们还是以本文的主角图-160型战略轰炸机而言,尽管部署的基地在乌克兰境内,但负责制造图-160的主机厂我们之前提过,是在俄罗斯中东部喀山地区的喀山飞机制造厂,而部署在乌克兰的空军基地只有飞机小定检的能力,连大定检都需要喀山厂派出技术人员协同进行。这等于是说在没有俄罗斯方面的协助下,乌克兰的这19架图-160型轰炸机飞完一个大定检周期后就只能在地面上趴窝。

还在组装的图-160轰炸机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更不用说,以图-160这种远程战略轰炸机一旦出动所需要的各种保障条件(需要不飞越周边国家领空的出击航线,单单这一条乌克兰就非常难办;需要陆基的长波电台提供授时与导航服务,这点乌克兰也没有;需要实时护航/情报/电抗/搜救支援,这些东西乌克兰全是空白)来考察,没一项是乌克兰能轻松搞定的。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因此,就算乌克兰当时咬牙把19架图-160全部投入现役,在乌克兰空军中充其量也就算是多了一小批使用周期不长、使用范围严重受限的“空中巡航导弹发射载具”,只能在乌克兰的国土上空转圈圈,很快就会掉到不能用的境地。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为什么不封存?

那么,如果如现在有些观点所言,乌克兰可以把这批战略轰炸机封存起来,一方面待价而沽、一方面留作后手呢?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其实也完全不可行:首要问题还是我们前面提过的,钱呢?没钱怎么封存这些飞机?次要问题比首要问题更加麻烦:技术呢?毕竟“封存飞机”可不是如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把飞机往外场一丢完事儿了,按照美军的相关军标规定,飞机封存需要拆除火工品、放出所有机内液体并油膜保护管道、使用大量干燥剂吸收机内湿气、油封/蜡封/密封机身全部口盖与外露传感器、全机喷涂特种涂料与敷剂,然后再把飞机统一停场到恒温恒湿的山体洞库或气候干燥的戈壁沙漠地区,这才叫封存飞机。

有一说一,还是美国人封存飞机的方式专业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就算是到现在为止,俄罗斯都没有彻底搞定飞机的长期封存技术(一方面是没钱,一方面是没必要),乌克兰就更不用说了,瞧哈尔科夫坦克工厂封存的那批T-80U烂成了什么样子就可见一斑。如果当时的乌克兰下定决心封存图-160,用不了2年风吹日晒、雨水侵袭、微生物腐蚀、小动物啃咬就该把飞机搞成一堆废铁了。

位于哈尔科夫的坦克坟场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因此,对1992年的乌克兰政府而言,政治上的误判与军事上的窘状最后决定了这批图-160型战略轰炸机的命运。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在相信乌克兰会在“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前提下,在解体后的乌克兰经济正在遭遇“阵痛”的背景中,在乌克兰军队完全用不好也没法封存这些大家伙的情况下,这19架“白天鹅”就这样迎来了自己最后的命运。

“白天鹅”惨遭断头!乌克兰的图-160,为何用如此残忍手段终结? - 天天要闻

幸运儿被送回俄罗斯冲抵债务,不幸者被拆废铁换取美国施舍的经济援助。现在看过去,只有唏嘘了。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3小时!破案! - 天天要闻

3小时!破案!

离车上锁 记得抽钥匙。防范电动车被偷盗,离开车时,要随时随地锁车,并将车钥匙随身携带。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 天天要闻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被不起诉人的住所地和违法行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实行政处罚?日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检察院通过向异地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并以办案为契机,实现湘黔四地联动会签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为一起跨区域涉非法狩猎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