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媒体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赢得选举后,其对外政策成为外界关注热点。近日布鲁金斯学会、大西洋理事会等多家美国智库撰文分析称,假如拜登入主白宫,美国将修复与盟友的关系,重建其外交影响力。民主党背景的布鲁金斯学会还发布多份材料,为下任总统在对外政策制定方面提出建议。
任内重调美国全球角色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马文·卡尔布和戴维·多拉尔认为,当前美国两极分化已到可能引发“战争”的地步,若两党达成共识,美国的外交政策会更加奏效。尽管面临多重困难,但拜登仍希望能在任内调整美国的全球角色。两位学者预测,就任总统后,拜登将与欧盟领导人会面,强调“联盟”的重要性。日本、印度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将乐于与一位“信奉合作”的美国总统打交道。两位学者均认为,拜登拥有丰富外交经验,其核心观点是美国可以保护自身利益,不必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立。
大西洋理事会刊文称,如果新一届美国政府能够展示出应对当前最紧迫挑战的能力和意愿,其将在全球性事务中处于更有利地位。文章分析称,年轻一代美国人渴望不同类型的全球接触,尤其是依赖合作而非胁迫甚至武力的接触。“千禧一代”、“Z一代”均反对把军事力量当作外交工具。欧亚集团基金会一项选前调查也显示,许多年轻选民认为,实现维护和平的最佳方式是“专注于国内需求和美国民主健康,同时避免对外进行不必要干预”。文章认为,通过整顿国内秩序、确定外交优先事项、允许盟友在某些领域发挥带头作用,拜登政府可以为美国制定一种新的全球接触模式。
大西洋理事会在另一篇题为《拜登将在全球范围内思考解决国内问题》的文章中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揭示了国内政治与外交政策的紧密联系,涉及能否动员国内力量抗击疫情、供应链能力等多项议题。文章提及,拜登已认识到这种联系,其在选战中曾明确强调关注国内:“美国成为推动世界进步和动员集体行动力量的能力始于国内。”文章认为,随着世界加速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与世界的接触必须与现实力量相匹配,不能沉浸在对“单极时刻”的怀念中。
对华政策引关注
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刊文称,在过去几年里,美中两国在军事、贸易、技术等方面摩擦不断。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对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威胁”,并不断夸大“中国威胁”,为其政策做合理辩护。但总的来说,特朗普的反应是过度的,而且基本上是“弄巧成拙”。文章认为,从拜登及其团队关于中国的言论和政策立场来看,拜登政府很可能会修正特朗普的过激行为,将实行更加平衡的对华政策,在经贸等领域有所克制,并寻求与中国进行更多接触。
文章同时认为,美对华政策的修正很可能无法完全解决涉及双边力量关系、美国影响力和美国在亚洲地位等基本现实问题。对此,新一届政府需要思考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定位中国角色;二是能否理性看待美国在亚太地区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三是会否重新审视美在亚太地区的“中心-轮辐”结构以及与盟友的关系。
文章指出,美国两党习惯于渲染外部威胁,以获取民众对更多军费支出及海外行动的支持。当前特朗普政府明显夸大和扭曲了中国对美国构成的挑战,导致美在诸多领域优先采取对华遏制政策。但实际上,中国并未对美国及全球秩序构成威胁。拜登政府需要对中国有更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另一方面,美国在亚洲海域明显占据军事优势的时代已经结束,亚太地区将形成某种不稳定但又是事实上的均势。美国及其盟友需要认识到这种转变,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其同盟关系。文章认为,如果拜登政府积极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其将在涉华议题上帮助美国实现更多利益。
列出下任总统外交政策构想清单
布鲁金斯学会近期发布一份由22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报告,为下任总统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提出建议,包括亚洲、中东、欧洲、国际与安全事务四个部分。
在亚洲政策方面,报告建议,新一届政府应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加入由中国发起的亚投行、在中国恢复“富布赖特”等项目,以及与朝鲜达成临时协议。
在中东政策方面,报告建议,美应继续驻扎在阿富汗直到达成阿富汗内部协议、减少联合国安理会就巴以问题举行会议的频率、限制伊朗核武建设、停止对沙特的军事援助等。
在欧洲政策方面,美应延长与俄罗斯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建立美国-欧盟低碳自贸区、提出一项新的跨大西洋协议。
在安全与国际事务方面,美应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打击“白人至上”极端主义、通过国家服务和教育加强美国的全球竞争力、在美国本土推动更多气候行动以提高海外信誉等。
报告认为,无论下一任总统是谁,都将面临疫情大流行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需要随时保持智慧、具体、可行的政策理念,以应对紧张复杂的国际环境。
传统基金会:北约军费确已增加并有望持续增长
澳智库分析若拜登胜选后美对外政策前景
世行前首席经济学家:重振世行应关注四个优先事项
编辑 | 李赛
审校 | 杨斯涵 冯灵逸
终审 |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