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中欧峰会就要举行,欧盟原本还在琢磨着能不能趁此机会,在关键矿产和稀土问题上从中国这里“拿到特殊政策”。可没想到,冯德莱恩的“灵机一动”,坏了欧盟的大事。
【冯德莱恩公开对中国大放厥词】
在日前的欧洲议会上,身为欧盟主席的冯德莱恩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纵观演讲内容,其中充斥着对中国内政的指指点点,尤其是在中方对俄立场和贸易政策方面,更是恶意批评。
冯德莱恩表示中方对俄罗斯的支持给欧洲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风险”,还声称中方对俄罗斯的态度“决定了之后中欧关系的走向”。在谈到贸易问题上,冯德莱恩更是猛泼脏水,给中方扣上“倾销”的帽子,还批评中方管制稀土一事给欧洲企业带来了冲击。
这番言论引起了多方关注,法新社等外媒认为,这是冯德莱恩对中国提出的“迄今为止最严厉的抨击”,并认为她的演讲简直是一次“中欧关系摊牌”。
而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冯德莱恩此次发声,正好卡在中欧峰会还有两周开办的时间点上,而且这次是欧方主动接受中方邀请前往中国举行会谈。
一般来说,中欧峰会的举办地点是轮着来的,上次峰会在中国办,这一次就应该在布鲁塞尔举行。
但中方因为外交节奏紧凑,明确表示赴欧行程难以安排,欧盟只好“做出让步”,改在中国举办。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已经是欧盟向中方“低头示好”的表现了,而其之所以有这种“良好态度”,主要原因就在于欧盟当前“有求于”中国。
【欧盟希望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据路透社早前报道,欧盟方面早就计划好要借这次中欧峰会,与中国在稀土关键矿产问题上展开谈判,希望中方能延长对欧洲的稀土出口许可证有效期限,甚至希望中方给予欧盟特殊待遇——取消稀土管制。
然而,冯德莱恩突然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这番不合时宜的强硬表态,无疑把这一切全部破坏了。
其实冯德莱恩的心思不难理解。一方面,当前欧盟内部矛盾重重,各国分歧严重,德国、法国国内经济承压,民粹主义上升。冯德莱恩需要一个“强势姿态”来重塑其领导威信,在政治上刷存在感。
另一方面,这也是“以硬逼软”的常规性套路,欧盟产业正面临“脱钩困局”:想跟中国“脱钩”,又离不开中国制造;想搞新能源转型,又绕不过中国的原材料供应。
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让欧盟极度焦虑,冯德莱恩干脆选择“赌一把”,先做出强硬表态,企图用这种态度来给中方制造压力,进而在谈判桌上掌握更多筹码和主导权。
简单来说,冯德莱恩可能是觉得放一把狠话可以“吓退”中国,赢得欧盟内部掌声,顺便给峰会“热个场”。但目前来看,这种策略显然是适得其反。
彭博社爆料称,中方已决定将本来为期两天的中欧峰会压缩为一天,并取消双方原定第二天在合肥与商界团体的会晤安排,将整个议程移至北京举行。
【欧盟领导人将赴中国参加中欧峰会】
目前这一消息还未得到中方官方证实,但如果消息为真,此举也向外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对欧盟的诚意和目的有所质疑。
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说实话责任全在欧盟。这些年来,欧盟一边靠中国的市场和资源占尽红利,一边又跟着美国对中国打压、制裁,甚至对中国电动车、光伏、钢铁等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如今又在稀土问题上伸手,实在让人难以信服其“合作诚意”。
特别是在中国对稀土和关键矿产逐步加强战略控制的背景下,冯德莱恩却反而挑这个时候“指责中国垄断资源”,这对中方而言无疑是挑衅。可以说,这对稀土谈判的氛围非常不利。
当然,从大局来看,中国并不希望与欧盟彻底“闹翻”,毕竟中欧经济高度互补,2024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仍高达8000亿欧元以上,是彼此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
但这种合作关系不能建立在“胁迫”之上。中方欢迎对话,但反对绑架。欧方若真有诚意,就必须先在态度上尊重中国,不搞“话里带刀”,不玩“双重标准”。
相反,如果冯德莱恩此类“逞口舌之快”的风格继续主导中欧交流节奏,那么中欧关系恐怕真的会错过“转暖窗口”,步入“结构性冷淡期”。到那个时候,中欧深厚的互信基础将严重受损,想要重新恢复可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