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拒签上合声明引关注
最近上合组织开防长会,印度又双叒拒签联合声明了。
6月29日结束的上合组织防长会议上,印度防长辛格以“涉及帕哈尔加姆和俾路支省内容不满”为由,不仅没签声明,连联合公报都没碰。
印度方面称,联合声明加强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叙述,让印度在反恐和地区安全等问题上的立场被削弱。
印度一直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希望上合组织谴责4月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袭案,但联合声明最终提及了巴基斯坦关注的俾路支反政府活动,却未如印度所愿提及克什米尔的案子,这成为印度拒签的导火索。
要知道,参会的俄罗斯、中国、巴基斯坦等国代表都在现场,印度这一闹,联合公报成了废纸,原本该讨论的阿富汗局势、区域反恐议程全卡了壳。
印度这脾气可不是头一回发作。
记得2017年它刚正式加入上合时,就吵着要删“一带一路”相关内容;2022年峰会,又硬逼着把中巴经济走廊字眼抠掉。
2024年,印度还因拒绝支持“一带一路”而拒签联合公报,今年6月上合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时,印度也选择保持沉默
有参会官员私下吐槽:“印度不是来合作的,是来搅局的。”
你说上合组织本是搞互利共赢的平台,咋就成了印度刷存在感的戏台?这还得从俄罗斯当初拉它入伙的算盘说起。
俄罗斯力推印度入上合
俄罗斯当年力挺印度加入上合组织,背后有着复杂且深远的战略考量。
往远了看,中亚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堪称其“后院”。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深入,一系列大项目纷纷落地,从铁路的修筑到电厂的建设,合作搞得如火如荼。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持续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影响力受到冲击,俄罗斯对此难免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试图寻找一个“平衡”来稳固自身地位。
印度人口众多,经济体量也不容小觑,在国际舞台上具备一定影响力,并且在边境问题上与中国存在摩擦。
基于这些因素,在俄罗斯的战略构想里,印度成为了制衡中国影响力的理想棋子。
俄罗斯期望借助印度的力量,在上合组织内部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从而维持自身在中亚地区以及上合组织中的话语权。
往近了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围堵。
在这种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俄罗斯急于将上合组织打造成一个更为紧密的“安全联盟”,以此来增强自身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
而印度,一方面是全球军火市场上的采购大户,从俄罗斯购置了诸如S-400防空导弹系统、苏-30战斗机等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为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巩固了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在能源贸易层面,印度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俄罗斯因西方制裁而面临困境的能源出口,成为俄罗斯在经济与战略层面的“双保险”。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与俄罗斯的设想大相径庭。
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后,行事风格完全不按俄罗斯所设想的剧本走。
在反恐合作会议上,印度总是执着地坚称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义”,并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作为推进反恐合作的前提条件。
但克什米尔问题由来已久,情况错综复杂,是印巴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难题,将其与反恐合作强行捆绑,无疑给上合组织的反恐合作进程增添了巨大阻碍。
而在讨论中亚能源管道项目时,印度又以“利益不匹配”为由,多次唱反调。
最让俄罗斯头疼的是,每当上合组织要推进关键议程时,印度总会以“国内舆论压力”为借口进行拖延。
在一些关乎地区安全稳定、经济合作发展的重大决策上,印度的这种拖延战术严重影响了上合组织的议事效率。
原本能够高效推动的项目和议题,因印度的阻挠陷入僵局,使得上合组织在应对地区事务时的行动力大打折扣,也让俄罗斯借助上合组织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计划屡屡受挫。
如今,俄罗斯或许已经深刻意识到,当初力挺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决策,可能是一步错棋。
本想引入一个帮手,来制衡中国影响力并助力自身应对西方围堵,结果却迎来了一个时常“拆台”的角色,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给上合组织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中国的应对策略
眼看印度在上合组织里三天两头使绊子,中国没跟它掰扯,而是玩了手“换道超车”。
你在多边会议上卡脖子,我就另起炉灶搭平台。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盛大开幕。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总统全来了,当场签了100多个合作项目:中吉乌铁路敲定了,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建了,能源管道升级也提上日程。
到了2025年,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更是丰硕,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贸易额增长35%,产业投资、绿色矿产、科技创新等合作都在积极推进。
没了印度在旁边叨叨,效率蹭蹭涨。
中亚国家心里也透亮:跟中国合作,项目落地快、实惠看得见,谁还愿意陪印度玩“口水仗”?
不光是中亚,中国这两年在东南亚搞起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自2025年以来,我国与RCEP成员国货物贸易额达到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高于我国整体外贸增长1.4个百分点。
在非洲,“一带一路”项目也扎下了根,给非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上合组织这边印度还在为声明字眼较劲,中国已经通过双边、多边渠道织起了新的合作网络。
有外媒说中国这是“务实外交”,说白了就是:不跟搅局者耗时间,谁想实实在在搞合作,咱就敞开大门欢迎。
结语:
印度老爱使“搅局”这招,俄罗斯错估了引援的效果,说到底是没看清时代变了。
以前搞地缘政治,讲究“合纵连横”“制衡对手”,可现在各国都盯着发展呢——你看中亚国家为啥抢着参加中国—中亚峰会?还不是因为中国带去了铁路、工厂、投资。
印度老拿“主权争议”当武器,俄罗斯总想靠盟友对抗西方,这套老把戏在“合作共赢”的新趋势里,早就不好使了。
未来的区域博弈,拼的不是谁能拉更多“小弟”,而是谁能搭好平台、带来实惠。
中国搞的合作项目,从不管你跟谁有矛盾,只要愿意坐下来谈发展,就有机会上车。
反观印度和俄罗斯,如果还抱着“零和思维”不放,上合组织的事儿搞不定,周边国家的合作机会也得溜走——到时候被边缘化的,恐怕就是他们自己了。
区域合作就像跑长跑,老想着给别人使绊子的,最后大概率会被甩在后面。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