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这是要跟所有人反目,自己盟友都坑。
6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CNN采访时,对日本放出狠话:不买美国大米,就加税;汽车关税,25%照旧。
而这场“翻脸”直接砸中了日本首相石破茂的饭碗,也让拜登的亚太布局,出现裂缝。
更微妙的是这俩鹬蚌相争,咱是属于渔翁得利了。
从大米开战,美日同盟失衡
问题的起点很简单。
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强硬表示,如果日本不进口美国大米,那就准备迎接新一轮关税。
美国大米问题在日本国内已经吵了几个月。
民众本就反对进口,现在特朗普公开施压,等于让石破茂骑虎难下。
不仅如此,汽车关税也不取消。
这比大米还要严重。
日本汽车是国运级产业。
丰田、本田、日产,不仅撑起日本制造,更是出口支柱。
特朗普这一波等于在日本腹地点火。
“极限施压”套路复制,加拿大之后轮到日本
这事并非突发。
就在几天前,加拿大本打算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服务税。
结果特朗普一句话:不取消税,就终止谈判。
加拿大立刻怂了,政策全撤。
尝到甜头的特朗普,把这一套“极限施压”搬到了东京。
但他低估了日本的政治复杂性。
加拿大可以让步,日本不能退。
因为大米和汽车,一头是民生,一头是产业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
日本政坛火药味浓,保守派与务实派开始对线
石破茂刚上台,党内地盘还没站稳。
美国这边一施压,反倒引发党内路线分裂。
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29日报道,自民党内首次有人公开表示:“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
这句话虽然没有署名,但在政坛掀起波澜。
高市早苗等保守派仍旧主张紧跟美国节奏,但中间派、务实派不干了。
他们认为美国已经不再顾及日本利益,继续无条件配合,迟早把自己搭进去。
这种声音以前没人敢说,现在开始有人敢说了。
东京的外交惯性第一次被打断。
拜登头大,四年苦心经营,被特朗普一句话打回原形
这次翻脸对拜登来说是实打实的打击。
过去4年,他在亚太地区下了大成本。
从军事部署、情报共享,到“台湾有事”计划,日本是整个战略的支点。
但现在支点断了。
6月底日本刚刚启动奄美大岛的避难所项目,准备2027年启用,用来应对台海冲突。
特朗普一句话直接把日本从“战略支点”变成了“战略变量”。
美日之间的互信一旦塌方,整个亚太联动机制都要重新评估。
中国静观其变,悄然推进中日接触
就在日本内部乱成一锅粥时,中国这边没有高调发声,但动作不少。
石破茂上台后,中日之间的高层互动明显增加。
在新能源、碳中和、技术标准等领域,两国合作意向逐步升级。
这种“非对抗领域”的合作,反而更能稳住局势。
比起岸田文雄时期那种表面友好、实则防备的外交,现在的中日关系更务实、更耐看。
这不是外交突破,但已经是战略缝隙。
东盟国家察言观色,开始重新站队
这波美日互掐,东南亚国家全看在眼里。
6月底,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在马尼拉安全论坛上说:“亚洲应该是和平之地,不是谁的棋盘。”
言下之意很明显:别把我们当做战略工具。
越南更直接。
在月底与中国的海上磋商会议上,重申南海准则应排除“外部干预”。
这一点过去他们从未表态得如此明确。
曾经在中美之间摇摆的东盟国家,现在开始倾向于更稳妥的策略。
特朗普和日本的矛盾反而帮他们下了决心。
韩国不动声色,李在明悄悄靠近中国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风格和日本不同。
他不急着表态,但动作不少。
上任后立刻加强对华经济合作,强调区域和平不能只靠军事,还要靠互信。
而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韩国越来越强硬。
如果特朗普对韩国也来一套“大米+关税”的组合拳,韩美关系恐怕也要翻车。
这时候,中国就成了他们的“第二选项”,不是替代,而是缓冲。
敌人内乱,才是真正的机会
局势变化往往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对手自己“先动手”。
特朗普对日本的“极限施压”,撕开了亚太战略同盟的裂口。
拜登四年苦心经营,如今风雨欲来。
而中国何须主动出击?当盟友不再听话,阵营自然松动。
参考资料:
非常点评2025-07-01白送中国一个战略机遇:特朗普跟亚洲最大盟友翻脸,拜登该气炸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