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流儿
编辑|川流儿
前几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专机降落在越南河内内排国际机场,这是他东南亚三国之行的第一站,也是近十年来法国总统首次访问越南。
随后的六天里,马克龙将访问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并出席香格里拉对话会,这一行程的时机颇为微妙,就在三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暂停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但最终谈判期限被设定在7月9日。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马克龙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径:深入东南亚,试图以能源、经贸和战略自主为支点,撬动亚洲地缘格局的“第三条道路”。
马克龙访问越南究竟签署了哪些条约?又涉及到了哪些领域?马克龙这次东南亚之行最终归目的又是什么?
抢占核能与电网的“新赛道”
马克龙在抵达越南当天就与越南国家主席梁强签署了20架空客A330neo客机采购协议,可是这一订单仅是法越合作的“前菜”,马克龙的野心根本就不会因为一笔采购订单而满足。
真正的重头戏在于能源领域的深度绑定,越南计划到2030年将电力产能翻倍,并重启了自2016年暂停的核电站项目。
在此之前,俄罗斯已拿下首个核电站合同,而法国电力公司(EDF)与三菱重工组成的财团正争夺第二个项目。
马克龙此行不仅会见了越南能源部门负责人,还专程访问河内科技大学,提出以“尖端技术换市场准入”,试图用核能领域的专业能力取代俄罗斯的既有优势。
法国的布局不止于此,法国开发署与越南国家输电公司签署的电网升级协议,将为其能源企业打开价值数十亿欧元的市场。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法国在越南能源领域的累计投资已超50亿欧元,占其对东南亚总投资的60%。
法国实施这种战略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两年前,马克龙曾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推动铀矿供应与核电站合作,以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从空客订单到“供应链平衡术”
越捷航空追加的20架空客订单,是马克龙此行的显性成果之一,但更深层的考量在于平衡越南对美贸易顺差。
现如今越南正面临美国可能施加的46%惩罚性关税压力,被迫承诺扩大进口美国商品。
法国趁机以空客订单为筹码,警告越南“不得损害欧洲利益”,欧盟不仅是越南第二大贸易伙伴,更是其《欧盟-越南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方。
这种“供应链平衡术”贯穿于马克龙的亚洲策略,2023年访华时,他曾推动160架空客订单和天津生产线落地。
如今在东南亚,法国企业正竞标河内与胡志明市之间的610亿美元高铁项目,以及3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就拿今年的数据来看,法国对东南亚投资同比激增30%,其中能源与基建占比超六成。
从“历史遗产”到“第三极”野心
马克龙在河内科技大学演讲时强调,“法国是中美之外的可靠伙伴”,这一表态瞬间被视为对越南中立外交的精准迎合,法国此举既维系与俄罗斯的传统纽带,又深化与美国的防务合作。
马克龙这样做,追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法国的“历史遗产”为此提供了独特优势,作为前殖民宗主国,其在越南仍保留文化影响力,法属波利尼西亚等海外领地为亚太军事存在提供支点,1.2万驻军和6个基地远超其他欧洲国家。
深层的动机在于马克龙倡导的“战略自主”,自早些年间完成首笔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然气交易后,法国多次呼吁欧洲摆脱对美依赖,成为“世界第三极”。
此次东南亚行中,马克龙助手直言,“我们捍卫的国际贸易规则,不是强者为王的丛林”。
这种说法一经发表,就引发了越南的共鸣,该国2024年将法越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使法国成为越南外交等级中唯一的欧洲国家,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并列。
尽管马克龙的东南亚布局看似雄心勃勃,但现实阻力不容忽视,从经济层面来说,法国在亚洲的市场份额远逊于中美,去年中法贸易额达789亿美元,而法越贸易仅85亿欧元,且法国逆差高达70亿欧元。
除此之外,法国在技术竞争也存短板,越南虽对法国核能技术感兴趣,但中国能建已与越方展开核电合作谈判,且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更具优势。
地缘政治风险则是另一重考验,美国对越南的关税施压可能迫使后者转向波音订单,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基建影响力难以撼动。
即便在欧盟内部,德国与东欧国家对法国“单飞”策略的不满,也可能削弱其整体话语权。
结语
马克龙的东南亚之行,表面上只是一场普通的国事访问,实际上却是法国在全球权力重构中的一次高风险押注。
通过能源绑定、经贸制衡与战略叙事,他试图将法国塑造为“平衡力量”,在美中博弈的夹缝中开辟新空间。
可是马克龙想要让这种“第三条道路”走向成功,不仅取决于法国的技术输出与经济实力,更需应对亚洲复杂的地缘生态。
正如越南驻法大使丁全胜所言,“合作需要夯实法律基础与长期互信”,对于急于破局的马克龙而言,时间或许是最稀缺的资源。
信息来源:
《越南面临美国惩罚性关税威胁,马克龙出访河内,法国越南签署空客及卫星协议!越捷航空再购买20架空客飞机》——和讯网
《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越南 开始为期三天国事访问》——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