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菲律宾迎来2025年中期选举,现在初步计票结果已经逐渐浮出水面,情况对现总统马科斯很不利。于是,菲律宾亲美派发起反扑,中国也被波及,那么马科斯一派为何会选举失利?而杜特尔特家族表现亮眼,是否意味着副总统莎拉有救了,能继续参加2028年大选?
在此次菲律宾选举中,有近7000万选民进行投票,将决定众议院全部317个席位和参议院半数的12个席位,以及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和议员人选。从目前结果来看,杜特尔特阵营牢牢把握南部大本营的优势,马科斯一方原本寄望通过“保驾护航”式的竞选策略稳固优势,却在关键时刻出现断档。
而马科斯一方之所以在此次中期选举中失利,其主要原因有3个。首先,从民生角度看,马科斯政府执政以来,经济和社会问题接连显现。大米价格高企,政府宣布进入“粮食紧急状态”;电网吃紧,限电时常发生;外资减少,2024年比2023年锐减近四成;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居高不下,这些都让选民对政府失去信心。
其次,在外交上马科斯政府始终强调亲美立场,却并未给菲律宾带来实质性好处。此前他高举“南海牌”,号召选民支持“捍卫国家海洋权益”。如今的选举结果,对他的对外策略也是一次隐性否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失利情况下,马科斯一派还是拎不清。在选举之后,菲律宾亲美派发起反扑,开始抛出“中资干预”论调,指控杜特尔特阵营暗中接受来自中国的数字业务支持。而这个举动,无疑是在加深马科斯当前面临的选举危机。
要知道,中国是菲律宾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菲律宾想要发展,就离不开跟中国做生意,毕竟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的项目,已深入到菲律宾经济社会的细节中。抛弃中国,就等于断送大量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打中国牌,无疑是马科斯一派出的一个昏招。
最后,让马科斯一派选举失利的最大原因,就是对杜特尔特的政治清算适得其反。逮捕杜特尔特、弹劾莎拉等行动被民众视为“家族斗争”而非正义伸张,进一步激化了两派对立。更为致命的是,这使得菲律宾不少选民认为,杜特尔特是受政治迫害的“英雄”,故而在其被捕后不降反升,其女儿莎拉的支持率则飙升至59%。而总统马科斯的支持率从42%暴跌至25%。
因此杜特尔特本人在这次选举中,以8倍票数碾压对手,拿下达沃市市长的位置。同时家族的核心成员此番也是全线开花:长子保罗连任众议员,小儿子塞巴斯蒂安将出任副市长,孙辈也在地方选举中纷纷获胜。若杜特尔特无法履职,副市长塞巴斯蒂安即可代理职责,家族势力仍将牢固延续。
对杜特尔特家族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这次对参议院12个席位的争夺。因为参议院对副总统莎拉的弹劾审判至关重要——若16名参议员支持弹劾,她将被罢免并失去2028年总统竞选资格。而初步结果显示,杜特尔特阵营拿下5席,马科斯阵营仅获6席,远低于预期的8席。更关键的是,马科斯的姐姐伊梅·马科斯转投杜特尔特阵营,进一步削弱弹劾通过的可能性。
可以说莎拉的政治前景因此迎来转机,并且她在任副总统期间推动教育政策改革,并因家族的地方政绩积累了大量民意资本。同时,菲律宾政治学者指出,参议员在弹劾投票中更倾向于权衡民意而非政治忠诚,这为莎拉争取到喘息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弹劾案没有通过,那么莎拉就将成为菲律宾2028年大选的热门人选。
从本次中期选举就能看出来,菲律宾政治正处于阵痛期。家族斗争、民生困局、外部势力博弈交织在一起。接下来,无论是国内政策,还是对华、对美、对其他邻国的外交选择,都会受到此次选举结果的深刻影响。
总的来说,菲律宾政坛的变数依旧很大,但有一点可以预见:亲美派的发起反扑,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翻盘;亲华派的议题被波及,也并不导致中菲合作破裂。更加务实、更加贴近民生的政策,才是菲律宾各方真正需要思考的方向。未来三年,两大家族的角力仍将持续,但菲律宾社会更需要的是稳定和发展,需要的是对话与合作,而不是一味地对抗与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