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见 | “关税大棒”挥舞一周,我们怎么跟美国拼韧性

2025年04月10日19:10:47 国际 6903

观见 | “关税大棒”挥舞一周,我们怎么跟美国拼韧性 - 天天要闻

观见 | “关税大棒”挥舞一周,我们怎么跟美国拼韧性 - 天天要闻

过去一周,全球市场陷入持续未息的剧烈震荡。

一周前,特朗普政府所谓“解放日”的下午,那块写有对各国课税百分比的黑色展示板在白宫玫瑰园被举起,标志着其预告已久的“关税大棒”同步砸向了所有国家和地区。

一周时间,每个经济体都做出了反应,其中许多选择让步,寻求妥协。特朗普也“灵活应变”,撤回了在“解放日”上宣布的那些最严厉的关税,实施为期90天的对等关税暂停。

当然,暂停的对象不包括中国。相反,中国商品面临的美国关税还将提高到125%——一个离谱到失去意义的数字。

这并不意外。从34%到84%,中国是对“对等关税”反制最坚决有力的国家,也是最早实质性做出“对等”关税反制的国家。

况且,这轮贸易战,相当程度上就是在地缘政治上针对中国。也许无论中国如何反应,美国都不会让步。

毋庸讳言,现阶段的中美,就是在直接比拼经济韧性。

中国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中国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坚决措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比起8年前特朗普第一次掀起贸易战,今天的中国明显底气更足,手里的牌更多。

中国制造业是最大的优势。美国连续几届政府都在努力尝试“制造业回流”却未果,引发不少经济社会问题。而中国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构建了强且稳的产业体系。

中国出口结构也在优化,对美国的依赖度显著下降。2018年到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的份额从19.2%下降至14.7%,中国出口在全球的占比却从11.8%上升至14.7%。

当然,必须承认,相互课税到这个程度,中美双边贸易已经受到严重影响,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加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同时需要充分预估的是,如果欧盟、东盟等主要经济体对美国做出更多让步,中国外需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

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心存侥幸,越是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4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我们对此已经作了充分估计,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

会上同时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做好二季度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尤为重要,各项工作都要持续加力、更加给力。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这一思路,在过去7天时间内已现端倪。比如国有大资金和国企央企纷纷宣布增持护盘、稳定股市。降准、降息、增发特别国债等货币政策也有更多空间。这都指向的是以超常规政策,短期内减少震动和冲击,稳住市场。

中长期来看,更重要的、真正“持续加力、更加给力”的“增量政策”,还是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释放更多内部潜力。

还有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继续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哪怕是单边开放。

历史已经证明,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不会因短期的关税冲击逆转,“逆全球化”的杂音绝无可能真正阻拦经济全球化进程。

特别是当美国以“本国优先”为由,多变易变、极限施压,反复冲击国际规则秩序时,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负责任的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继续对世界展现理性、公正、和平和更多的善意,相信各国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份开放的善意是面向所有愿意好好打交道的国家的,当然包括美国。只要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谈判的大门永远打开——这也是“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回望过去,无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冲击,还是绵延8年的中美贸易战,中国每一次都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这一轮的冲击,何尝不是又一次倒逼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升级?坚持做“正确的事”会有难度,但这正是我们的信心来源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 天天要闻

探寻跨区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治理钥匙

被不起诉人的住所地和违法行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实行政处罚?日前,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检察院通过向异地行政机关制发检察意见书,并以办案为契机,实现湘黔四地联动会签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协作机制,为一起跨区域涉非法狩猎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闻

科技让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来,拉萨市城关区已为1263名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家里配备了护理床、制氧机以及床头“一键呼叫”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数据都会连接到市级智慧养老数据聚合平台,实现统一管理,为老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安全保障。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 天天要闻

2021年,贵州一男子靠养牛发家致富,年收入高达700多万

2021年,贵州一男子凭借一手独特的养牛方法,养殖一头牛他就能净赚一万多元,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他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创立了一套以养牛为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通过使用这种模式,他的年收入高达700多万元,那么他的这套养牛方法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 天天要闻

拉林铁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个“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铁路拉林线开通之际,我便投身到这条线路的工作当中,能够深度参与拉林铁路的运营,这份荣耀始终在我心间熠熠生辉。”4月1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携手青藏铁路集团公司,于拉林铁路共同开启“坐着高铁看中国·寻访藏家桃花源”主题采访活动。身为青藏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 天天要闻

戈壁蓝莓吃上“定制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县阿扎乡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记忆中的黄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温室在烈日下泛着银光,这片曾在戈壁荒滩种出圣女果而闻名的“戈壁田园”,如今,能让土壤要求极高的蓝莓也在此扎根,上演着现代农业最震撼的逆袭剧本。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闻

大货车雨夜侧翻 司机被困 民警变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过大货车时发现,司机王某已从驾驶室爬出,坐在车门上。由于腿部受伤,加上气温低,王某全身发抖,一时无法自行脱困。于是,民警用身体靠着车身,并提出让司机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