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谢主任瞪了浩子一眼,“你去找那玩意,能找得到,我来丢。散讲就不要讲了,我们说正经的。”
浩子吸了一支烟,认真地说:“这事不用急,只要有钱都好办,看上面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谢主任白了浩子一眼,“那还用你说,我有钱还不会干事呀?难就难在没钱还要把事情办好。”
浩子狡黠地看了谢主任一眼,说:“现在不用急的,没钱有没钱的做法。比如,沿河绿化带那片菜地,到时候可以用绿色的伪装网给盖起来。那几幢已经腾空,门窗已经拆的建筑,到时候可以在窗上重新贴上门窗的画,总比留着几个黑漆漆的门洞要好。还有……”
“你小子,鬼主意还真不少。”
“也不是鬼主意,别人都是这样干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啥!”
两人在办公室里东拉西扯地聊一阵后,浩子就告辞了。
接下来,整个城市便是轰轰烈烈地拉开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序幕。市、区都安排了督查组,每周对各个街镇的文明卫生情况进行排名,前三名街镇发给流动红旗给予表彰,后三名挂上黄旗给予警告。
各大通信公司负责处理空中飞线,绿化处负责补植缺株行道树,市政处负责修补道路的破损。一些斑驳的外墙,也重新地刷了一遍。各街镇虽然还没拿到那五百万专项经费,但是也用各种方式,找到了施工人员,把常年的卫生死角清理了个遍。
一天浩子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家小区门口一处五六年都没有修补的道路缺口也补上了,整个城市真是焕然一新。
到了八月份,市、区层级的督查组下来督查的时候,督查得也越来越细,地上的烟头、绿化带里的塑料袋,破损的店招,甚至连宣传栏中的错别字也成了扣分的理由。
那段时间,全社会都知道9月份中央检查组要来对本地进行文明城市测评。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文明城市创建风尚,连小学生都拉着要闯红灯过马路的母亲,死活不让过。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有意思,许多工作貌似因多年顽疾无法推进,但是一旦在社会上形成风气,就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轻轻松松就能推进工作。因此,几乎所有的工作总结中,都会有一条: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工作才会轰轰烈烈地铺开,形成声势,造成势如破竹的工作态势。还真别说,这种运动式的工作在当今社会里,推进方式却是有成效的。
到了八月份,市、区都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城区的文明指数进行测评,发现距离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差距。这时各个镇街全部取消双休,全员进驻社区。区里各部门也安排一半人员下社区,清扫马路。下社区的工作人员,按要求穿着红马甲,一手拎着袋子,一手拿着钳子,一路走过去,不仅要夹起地上的烟头,还有把风吹到绿化带里的纸屑、塑料袋给扒出来,清理干净。
那段时间,谢主任的社区除了自己的镇街来了10多名帮手,区里机关也派下来十多名干部。谢主任心想,既然来帮忙干活,按照农村的习俗,起码要管饭。因此,一上班,就数了数签到表上签到的人数,根据人数,定了中午的盒饭。
没想到这帮区里下来的是大爷,签到之后,穿上红马甲,就找不到人了。原来,他们相互拍照之后,把穿着红马甲夹烟头的照片发到单位群,打卡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到了中午,谢主任定的盒饭,剩了十几份,把谢主任给心疼得直跺脚。
这时,王副镇长正好来社区看看情况。谢主任忍不住在王副镇长面前告了几个区里来的大爷一状。
没想到,王副镇长听了谢主任的述说,笑着安慰他:“区里派机关工作人员下社区,只是表明区领导的态度,形式大于工作内容,就像街镇全员取消双休一样。”
丢下这句话之后,王副镇长就开着车往另一个社区走了。王谢主任听了这话,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时,谢主任的电话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电话是镇街打来的,通知他下午去镇街开会,会议重要,不得请假。
(未完待续,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