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特朗普废除美国教育部的终极原因

2025年03月26日07:23:03 国际 1813

原创 南文说

聊一聊,特朗普废除美国教育部的终极原因 - 天天要闻

什么,教育部也能被解散?

这个是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但如今的美国政府正在启动实施,特朗普于周四签署一项历史性的行政命令:永久废除联邦教育部。

早在达林.麦克马洪获得确认之前,特朗普就明确表示她作为教育部长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 “一切必要措施,促进关闭 ”她的部门。

3月3日,达林.麦克马洪走马上任之初,美国教育部共有4209名员工,在通过一系列的自愿辞职和裁员后,到目前还剩下约2200人,差不多已经精简一半。

特朗普还指示琳达:任何接受教育部剩余资金的项目或活动都不得“推进DEI或性别意识形态”。

在了解特朗普为何要解散美国教育部之前,我们先看看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美国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成立于1979年,由国会通过法案卡特政府批准成立,其具体职责如下:

1. 管理联邦教育资金

教育部是美国学生贷款的最大管理者,通过联邦直接贷款计划(Direct Loan Program)和佩尔助学金(Pell Grants)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覆盖约4,300万借款人(截至2023年)。

资助K-12教育,向各州和学区分配资金,支持低收入家庭学生(如Title I项目)、残障学生(IDEA法案)以及农村学校发展。

资助社区大学、职业培训项目及少数族裔服务机构(如传统黑人大学HBCUs)。

2. 监督教育法规执行

反歧视与公民权利保护:依据《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等法律,处理校园性别、种族、残障歧视投诉(如2022年处理近9,000起投诉)。

3. 促进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

对弱势群体支持:通过专项计划帮助少数族裔、移民学生、低收入家庭儿童和英语学习者(如双语教育项目)。

所以,美国教育部实质上是联邦教育资源的“分配者”与教育公平的“监督者”,其职责聚焦于资金管理、法规执行和机会均等。

美国教育部不直接管理学校教育,因为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也没有全国统一的升学考试。美国几乎所有公立学校的管理都由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这些地方政府也掌控着课程设置。

但美国教育部可以通过资金拨款和政策引导,深刻影响地方教育实践活动。这也解释了为何其存废常成为两党意识形态博弈的焦点:支持者视其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基石,反对者则认为它象征联邦权力的过度扩张。

特朗普为何要解散美国教育部?

一﹑特朗普反对联邦政府主导和干预教育,他认为教育部过度推动“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议程,倡导“觉醒”文化。例如支持跨性别政策、种族平等项目等,这与其保守派选民的传统价值观相悖。他指责教育部被自由派意识形态主导,灌输“激进左翼思想”。

教育部资助的多元化项目(如针对少数族裔和特殊需求学生的计划)被保守派视为“过度政治化”。解散该部门可削弱此类项目的资金支持,转而支持更符合保守派价值观的教育模式。

二﹑解散教育部一直是共和党保守派的施政目标。例如,前总统里根就曾呼吁废除教育部,他认为联邦集权损害地方教育自主权,但里根在任期内没有成功废除教育部。

特朗普从宣誓就职开始,就一直践行保守派“小政府”理念,将教育管理权下放至各州,推动私立和宗教学校发展。

三﹑削减联邦政府开支。自1979年成立以来,美国教育部累计花费超3万亿美元,但美国学生在国际测试(如PISA)中的数学、科学成绩仍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例如,2023年PISA测试中,美国中学生数学排名38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第22位,而人均教育支出却高达1.7万美元。

四﹑精简政府机构。教育部是美国规模最小的内阁级部门之一,每年的预算为2670亿美元,仅占联邦预算的2%。但特朗普认为其职能冗余且效率低下,废除教育部不仅能减少联邦开支,也能借此推动整体政府机构改革。

特朗普在签署行政命令时说:“全民学校选择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我们将教育权力归还给各州,我将用我所拥有的一切权力赋予家长这一权利。”

根据白宫对该命令的总结,解散教育部背后的理念是 “将教育权力归还给各州”。

解散教育部面临的挑战

根据美国宪法,解散内阁级部门需国会立法批准。尽管共和党控制两院,但在参议院需至少60票支持,而共和党仅占53席,难以获得民主党议员支持。

目前,有21个民主党州已提起诉讼,指控解散行为“非法且鲁莽”。此外,教育部管理着1.6万亿美元学生贷款,职能转移存在操作难题。

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就算不能在国会通过法案,特朗普政府也可以通过行政手段逐步弱化教育部职能,使其“名存实亡”。

美国教育的“左转”风潮

美国教育部虽然成立仅46年,但这几十年是美国教育大幅度退后的几十年。尤其是最近20年,k12以下读写能力和数学水平严重下滑,反而是性别以上形态和极左思潮泛滥。因为教育部负责拨款,而且政策倾向性严重,教育部的存在加速了民主党的性别意识形态和种族主义在美国各级学校的蔓延。

越战后的新左派运动开始,美国民主党左翼意识到直接政治对抗难以成功,转而通过教育体系培养下一代精英。校园成为意识形态战场,社科人文课程被深度政治化,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观并推广进步主义

最近几十年,美国高校所谓的“白左”占据主流的话语权,这与美国教师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不无关系。

美国的教师群体,大部分都是民主党的支持者,美国高校成为极左意识形态的大本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往往思维越发激进。

美国高校教师中,外籍移民和接受全球化教育的学者占比较高,他们更倾向于支持民主党的多元文化政策。这些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和学术研究,潜移默化传递左翼价值观。

保守派学者在高校教职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终身教席制度使左翼学者长期占据话语权,进一步巩固校园意识形态的同质化。

在“觉醒运动”的推动下,反种族歧视、极端环保运动和LGBTQ+权利成为校园主流议题,“觉醒”主义被视为“简历加分项”,甚至比学业表现更受重视。

受“政治正确”的影响,校园中形成对“冒犯性言论”的零容忍氛围,任何争议性观点都可能被视为“敌意环境”。这种文化压制了学术常识的声音,强化了左翼话语的主导地位。

美国教育部成为民主党推行党派价值观的工具,民主党长期推动按种族、性别等身份标签分配教育资源(如加州16号提案),这类政策在高校中形成制度性支持,吸引少数群体和左翼学生。

通俗来讲,这就是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配额”制度,不按学生的成绩来录取,而是不惜降低分数录取更多的非洲裔和少数族裔学生。

结语

同时,民主党在高校和好莱坞等文化输出领域占据主导,这个群体几乎都是民主党的铁票仓。在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大量的好莱坞从业人员,如泰勒等影响力巨大的明星都明确支持哈里斯;在哈以冲突后,“自由巴勒斯坦”运动席卷美国顶尖高校,将极左政治议题带入美国高校。

美国高校作为全球化先锋,天然倾向于接纳非法移民、全球主义和多元化,这与民主党左翼的“世界公民”理念契合,而与本土保守派的“美国优先”形成对立。

所以,已经成为“白左”制造机的美国校园,已经深受“觉醒运动”的影响,也许这才是特朗普废除美国教育部的终极原因。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关注意思下得了……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27:0,蓝营全面溃败!赖清德无后顾之忧,公开要与大陆唱对台戏 - 天天要闻

27:0,蓝营全面溃败!赖清德无后顾之忧,公开要与大陆唱对台戏

岛内蓝营面对赖清德全面溃败,使得后者又有底气与大陆唱对台戏,但一项举动凸显了他的惶恐不安虽然岛内蓝营举行了25万人的“倒赖”大集会,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一边宣称要“罢免赖清德”,另一边却希望民进党当局停手,其软弱性尽显无疑。而赖清德的姿态很明
漳州高新区举办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专题培训示范班 - 天天要闻

漳州高新区举办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专题培训示范班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王雨欣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5月8日,漳州高新区举办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专题培训示范班,贯彻落实“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活动要求,把学习弘扬谷文昌先进事迹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引导
漳州高新区领导带队调研龙江岁月园区 - 天天要闻

漳州高新区领导带队调研龙江岁月园区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陈星彤 游钟山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5月8日下午,漳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建进带队调研龙江岁月园区。区领导罗永生,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突发坠机,全部遇难 - 天天要闻

突发坠机,全部遇难

智利圣地亚哥首都大区总统代表贡萨洛·杜兰8日说,7日失联的一架医疗救护飞机在该大区库拉卡维市被发现坠毁,机上6人全部遇难。杜兰8日向智利媒体通报事故情况时说,这架飞机原计划从圣地亚哥飞往智利北部城市阿里卡,7日晚失去联络。搜救人员当晚展开搜救行动,但强降雨等复杂天气为搜救带来困难。直到8日下午,智利空军才...
100美元的自行车,美国自己生产要卖1000美元 - 天天要闻

100美元的自行车,美国自己生产要卖1000美元

在3月20日至4月20日的一个月内,一家美国自行车企业支付了约310万美元的关税。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聚焦了关税对于一家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自行车企业的影响。
美国佛州鳄鱼咬死人,此前黑熊曾袭击人致其死亡 - 天天要闻

美国佛州鳄鱼咬死人,此前黑熊曾袭击人致其死亡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一起短吻鳄袭击致人死亡事件。在奥兰多以南基西米湖与老虎溪入湖口附近,一对夫妇划独木舟时,约2.5英尺(约0.7米)深水域突然出现一头大短吻鳄。受惊的短吻鳄猛甩身体,独木舟侧翻,两人落水。丈夫试图击退它无果,61岁的辛西娅·迪克马不幸遇难,其丈夫是否受伤尚不明确。官方称,捕鳄者虽捕获一...
基辅让和平之花羞答答开,三大原因令24小时停火 - 天天要闻

基辅让和平之花羞答答开,三大原因令24小时停火

5月8日,包括基辅议员贡恰连科在内的多个乌方信息源显示,前线乌军接到了停火的命令。所以,尽管乌军总参谋部宣布,俄军700多次违反停火协议,以至于当天双方交火154次,而且,俄军也指责乌军500多次违....
市民开麦,讲述城区文明故事 - 天天要闻

市民开麦,讲述城区文明故事

今天(9日),2025年徐汇区“城市文明开放麦•汇光者说”道德模范事迹宣讲会暨“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举行。现场,徐汇“城市文明开放麦·汇光者说”项目启动,五位道德模范代表成为首场活动的“开麦者”,为现场的党员观众带来了一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