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2025年03月25日19:54:04 国际 1626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文|馒头

编辑|江娱迟

前言

俄乌冲突爆发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但如今却迟迟没有停战的意思。

美国总统在上任前放下豪言,自己有能力在上任后的24小时内停止战争。

但现在看来牛皮已经吹破了,不过有媒体确实称白宫要在4月份达成停火协议

而在最近乌克兰的一名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永不回国。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乌克兰总统

这两件事件联合在一起,不免让大家怀疑泽连斯基真的要一去不回了?

议员爆料

2025年3月24日,一则消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激起千层浪。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杜宾斯基宣称,有流言称泽连斯基可能会利用访问南非的机会直接跑路,以后不再返回乌克兰。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俄美报道

杜宾斯基并非无名之辈,他曾是泽连斯基所属政党的一员,但被控叛国罪已被关押。

目前即便身处乌克兰审前看守所,却仍未被剥夺议员身份,还能通过一些手段关注外界动态,几个月前他还宣布要竞选下届乌克兰总统

所以这样一个人物抛出关于泽连斯基的重磅消息,很难不引人深思。

美国彭博社此前披露,白宫正施压基辅在4月20日前达成停火。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泽连斯基和特朗普

而南非总统府发言人马格温亚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将于4月10日访问南非,这一时间点恰好处于俄乌停火协议签署的敏感窗口期

并且在乌克兰宪法有明确规定,战时总统任期会随停火协议自动终止,并且泽连斯基必须在60天内举行大选。

当下的乌克兰国内形势对泽连斯基而言极为不利,民调显示,若此时举行选举,前总统波罗申科的支持率已反超泽连斯基17个百分点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波罗申科

而且美国已通过“乌克兰改革会议”与反对派接触,种种迹象暗示美国将停止对泽连斯基的资金支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泽连斯基若签署停火协议,很可能背负“丧权辱国”的骂名。

可若是不签,则会成为美国人的眼中钉,其处境可谓进退维谷。​

从历史先例来看,乌克兰并非没有总统流亡的情况。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泽连斯基在联合国演讲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前总统亚努科维奇前往俄罗斯寻求庇护,2022年顿巴斯冲突期间,前议长图尔奇诺夫也曾短暂滞留波兰。

这些事件为如今泽连斯基可能的流亡增添了现实参考,而南非访问也成为一个契机。

流亡计划的可行性

若泽连斯基真的流亡非洲,南非无疑是一个关键选择。

2025年2月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公开反对北约东扩,称非洲不应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这种独立姿态使南非在国际舞台上有了独特地位。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南非总统拉马福萨

它既与西方保持经济联系,又和俄罗斯维持能源合作,为泽连斯基提供了政治庇护的可能性。

根据南非《外交保护法》,前国家元首可申请为期一年的政治避难,这对泽连斯基而言是一个潜在的“避风港”。​

而美国在这场博弈中的角色不容忽视,特朗普政府的“矿产换和平”计划显示,美国能源巨头已与乌克兰反对派达成协议,将获得顿巴斯地区25年的矿产开采权。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川普与泽连斯基会谈

美国推动停火,让泽连斯基签署协议,既能达成自身利益诉求,又可将“卖国者”的罪名扣在泽连斯基头上。

一旦泽连斯基签署协议,在美国眼中他便失去了利用价值,且还可能因国内清算面临危险,而流亡非洲既能避免国内清算,又能切断其与欧盟的联系,符合美国的利益考量。

所以说外界已经对泽连斯基当“弃子”适用了,而乌克兰内部对他同样不太乐观。

失了民心​

在乌克兰的内部,最高拉达议长斯特凡丘克因“心脏问题”紧急入院,其办公室已开始与美国国务院进行秘密接洽。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斯特凡丘克

同时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被曝支持投降方案,这与泽连斯基的“战斗到底”口号背道而驰。乌克兰国内局势愈发混乱,权力真空迹象逐渐显现。

此外泽连斯基在国内面临诸多问题,为维持战争,乌克兰强制征兵,规定男性服役年龄在16岁至65岁,女性18至60岁,甚至怀孕7个月以内的女性也须上战场,大量民众拒服兵役,强制征兵引发诸多不满。

而且俄罗斯已将泽连斯基列入通缉名单,一旦失去美国庇护,他的命运将充满不确定性。​

此前关于泽连斯基流亡的传闻就从未间断,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2024年10月曾预测,泽连斯基可能效仿叙利亚反对派建立流亡政府。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乌克兰女兵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前顾问阿列斯托维奇也曾发表声明,若自己掌权,将把泽连斯基送上法庭,还称泽连斯基试图逃亡国外。

西方媒体也声称,泽连斯基已将巨额资金转移到第三国账户,并在远离乌克兰的地方为自己创造舒适生活条件。

还有传言称泽连斯基已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其本人及家属的人身安全保证,但这些协议仅涉及他个人、家属和核心圈子,与乌克兰无关。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泽连斯基一家

从种种迹象来看,泽连斯基4月10日访问南非确实存在诸多变数。

他是正常外交访问后返回乌克兰,还是借此机会开启流亡生涯,目前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乌克兰政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

泽连斯基的未来命运以及俄乌冲突的走向,都将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逐渐明晰,而国际社会也将持续关注这一地区的风云变幻。​

结语

泽连斯基的非洲逃亡传言,本质上是俄乌冲突末期各方利益博弈的缩影。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若传言成真,他的个人命运将印证小国领导人在大国角力中的无力感。

而对于乌克兰来说,所谓的“和平曙光”,可能只是另一段动荡的开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3月24日 乌议员:传言泽连斯基或在访问非洲后不会回国

财联社 2025-03-25 美俄今日或将发布停火谈判声明 特朗普重申控制乌核电站提议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乌议员爆料泽连斯基将逃往非洲,停火协议签署后,永不返回乌克兰 - 天天要闻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亚洲最幸福国家新加坡排名第五,经济压力,家庭关系是重要影响因素 - 天天要闻

亚洲最幸福国家新加坡排名第五,经济压力,家庭关系是重要影响因素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在2025年相关全球幸福指数调研中,新加坡展现出独特的幸福图景。调查显示新加坡有12%的人表示 “非常幸福”,61%的人 “相当幸福”,合计73% 的受访者处于幸福状态,仅有5%表示“完全不幸福”。这一比例在全部国家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五。虽不及印度的88%、印...
中方:对澳工党和阿尔巴尼斯总理表示祝贺 - 天天要闻

中方:对澳工党和阿尔巴尼斯总理表示祝贺

外交部发言人就澳大利亚联邦大选结果答记者问问:据报道,5月3日,澳大利亚举行大选,阿尔巴尼斯总理领导的工党赢得选举,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当地时间2025年5月3日,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工党选举夜活动上讲话,庆祝在大选中获胜。(视觉中国)答: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对工党和阿尔巴尼斯总理表示...
美国警方:爱达荷州交通事故致7人死亡 8名伤者预计无生命危险 - 天天要闻

美国警方:爱达荷州交通事故致7人死亡 8名伤者预计无生命危险

央视记者当地时间5月3日获悉,美国爱达荷州黄石国家公园附近发生的交通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8人受伤。 爱达荷州警方尚未公布事故的具体原因,但据通报,涉事皮卡车和旅游面包车相撞时天气状况良好。警方表示,两辆车在相撞后起火。皮卡车司机以及面包车内的6人当场死亡。皮卡车司机已被确认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25岁男子以赛亚...
印度未通知情况下突然泄洪,影响巴方数万人 - 天天要闻

印度未通知情况下突然泄洪,影响巴方数万人

先断水后泄洪,印度这招不可谓不“歹毒”。巴基斯坦一直呼吁双方冷静,呼吁国际调查,但印度却在警告后,我行我素! 据报道,4月26日,印度在未进行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凌晨突然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开....
政务法治监管协同发力 安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天天要闻

政务法治监管协同发力 安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日,安顺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据悉,2024年,安顺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通过建立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市县联动、聘任社会义务监督员等方式,高位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政务服务、法治保障
突发!印度宣布:禁止进口→ - 天天要闻

突发!印度宣布:禁止进口→

印度宣布禁止与巴基斯坦的进口贸易总台记者获悉,5月3日中午,印度外贸局发布通告称,该国禁止进口原产于巴基斯坦或经巴基斯坦过境的货物。该禁令立即生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当地加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