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案件审理过程中,国际刑事法院(icc)法官尤利娅·莫托克(iulia motoc)意外地成为了众矢之的。
原本的法律争端,竟演变成一场网络舆论大战,莫托克法官不仅饱受网暴攻击,还被卷入了一场以虚假信息为武器的舆论攻势。这场闹剧的背后,不仅揭示了菲律宾国内政治的复杂性,也暴露出icc在处理争议案件时的尴尬与争议。
从审判席到社交媒体的战场
杜特尔特,这位以“铁腕扫毒”闻名的前总统,因涉嫌反人类罪正接受icc的审理。3月14日,他首次出席听证会后,支持者们的怒火迅速蔓延到了社交媒体,而莫托克法官首当其冲。
在莫托克的facebook主页上,愤怒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一些用户指责她无权审理杜特尔特,声称这位前总统是“未经正当程序被绑架的”,应回到菲律宾本土接受审判。更极端的声音甚至直言:“把我们的总统带回来!菲律宾是一个主权国家,icc无权干涉我们的内政!”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莫托克的一篇三年前的帖子也被“挖坟”,沦为部分激进分子的宣泄平台。有人留言道:“释放杜特尔特!这是一场巨大的错误!”还有人将杜特尔特形容为“菲律宾人民的保护者”,称指控他的行为“等同于将正义视作罪恶”。
这股汹涌的网络暴力迫使莫托克关闭了其facebook评论功能。然而,尽管她的社交平台已加设屏障,关于她的虚假信息却仍在疯传。
谣言四起:假新闻引导舆论风向
主审法官尤利娅(中),法官雷娜(右)和法官玛丽亚(左)
针对莫托克的虚假信息不断涌现,其中最具破坏性的一则谣言,是有关她与菲律宾第一夫人丽莎·马科斯(liza marcos)关系密切的传言。网传照片中,丽莎·马科斯与两名女子合影,谣言称这两人正是莫托克和另一名icc法官索科罗·弗洛雷斯·利埃拉(socorro flores liera)。有人进一步指控,莫托克正是因为与马科斯家族关系密切,才会故意“被安排”来主审杜特尔特案件,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
这场风波迅速引发了辟谣。照片中的两位女性根本不是莫托克和弗洛雷斯,而是完全无关的无辜人士。然而,这一辟谣并未完全平息阴谋论,杜特尔特的支持者仍坚持认为icc的审判背后“另有图谋”。
更荒唐的是,部分人甚至对莫托克的专业能力提出质疑。有人指责她在审理过程中使用法语发言,而非“全球通用语言”英语,认为这“有损案件的公平性”。事实上,莫托克精通五种语言,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及其母语罗马尼亚语,完全符合icc法官的语言要求。
icc的尴尬:争议案件中的信任危机
莫托克遭遇的攻击虽然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色彩,但icc本身也难辞其咎。作为一个号称维护国际正义的机构,icc的公信力却并非牢不可破。近年来,icc的办案选择和判决争议频发,尤其在涉及非洲、亚洲国家领导人时,频繁被指控“选择性执法”,加剧了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不信任感。许多国家认为,icc对弱国强硬、对强国避重就轻,已沦为西方政治工具,失去了真正的中立性。
杜特尔特早在任期内便曾公开谴责icc,认为该机构“根本不具备审理菲律宾事务的合法性”,并在2019年宣布菲律宾正式退出icc。然而,icc仍坚持以“菲律宾退出前已立案”为由,继续推进调查,这本身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部分菲律宾民众质疑:一个本国政府已明确拒绝承认的国际组织,是否还有权对菲律宾领导人行使司法管辖?这种“硬闯”式的调查,的确给icc留下了“不尊重主权”的口实。
从民粹到威胁:网暴背后的政治操作
面对这些攻击,icc认证律师乔尔·布图延(joel butuyan)指出,杜特尔特支持者的网络攻击行为,非但无法改变案件走向,反而可能对法官的判断产生负面影响。法官面对网络暴力时,自然会对案件相关的社会动向有所顾虑,尤其是在决定杜特尔特是否获得临时释放时,可能会因顾忌支持者的激进行为而作出更为保守的裁决。换句话说,网络暴力不仅伤害了莫托克个人,更可能对整个案件的公正性带来隐患。
这场闹剧揭示出菲律宾政坛的独特生态。杜特尔特的“强人形象”深入人心,虽然其任期内饱受争议,但他采取的铁腕扫毒、强硬反腐等措施,依然令不少菲律宾民众感到“安全感满满”。这类政治人物的崇拜者往往对其个人形成偶像化认同,以至于面对指控时,更愿意相信阴谋论,而非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司法独立与民粹冲突的警示
莫托克事件表明,在全球化的信息环境中,司法独立正面临新的挑战。社交媒体已成为操纵舆论、干扰司法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极端民粹情绪高涨的背景下,虚假信息与网络暴力的结合,正在重塑公众对司法正义的认知。
icc若想在杜特尔特案件中真正做到公正裁决,必须直面其自身的争议,避免“选择性执法”的指控。否则,无论案件如何裁定,外界都可能将其解读为一场政治博弈而非司法裁决。
杜特尔特案件不只是关于一个人的罪与非罪,更是一场关于国际法治信任危机的较量。icc若继续忽视其自身信誉受损的问题,再多的裁决也难以赢得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