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法新社记者提问时,以一句“有关具体情况请向主管部门询问”巧妙避开了对长江和记集团出售巴拿马业务事件的直接评论。
这一回应看似简单,却暗含深意,既体现了中国外交的严谨与克制,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原则与智慧。一、原则:反对经济胁迫,维护公平正义毛宁在回应中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这一表态并非空泛的外交辞令,而是中国长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的核心立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一些国家频繁以“国家安全”或“经济安全”为由,对其他国家实施单边制裁或经济胁迫,严重破坏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长江和记集团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正是因为其背后可能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中国政府的表态,既是对国际社会的一种警示,也是对本国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
二、智慧:外交与经济的边界清晰毛宁的回应中,一句“请向主管部门询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体现了中国外交的智慧。外交部的职责在于阐述国家的外交政策和立场,而非介入具体的经济事务。这种回应方式既避免了对外交部职责的过度延伸,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治理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问题往往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如何在国际舆论场中保持清醒和克制,是对一个国家外交智慧的考验。中国在这一事件中的处理方式,既展现了大国的成熟与稳健,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三、格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与机遇长江和记集团事件折射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常常面临来自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和舆论质疑。中国政府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既要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这无疑是对中国外交智慧的重大考验。从长江和记事件来看,中国政府的应对方式既体现了对国际规则的尊重,也展现了对本国企业的坚定支持。四、未来:中国外交的“新常态”长江和记集团事件只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将更加重要。中国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交将始终坚持原则与智慧并重,既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又积极推动国际合作。正如毛宁的回应所展现的那样,中国外交的“新常态”将是更加成熟、稳健和富有智慧。总之,长江和记集团事件不仅是一次外交回应,更是中国外交原则与智慧的集中体现。毛宁的回应既展现了中国政府的成熟与克制,也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坚定立场。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