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芦声笛韵
“退休不是护身符,主动投案也难逃!”这大概是66岁的于长海如今最痛的领悟。曾经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政协——副主席、公安局“老局长”,在权力的梯子上爬了大半辈子,却在退休后因严重违纪违法被“一撸到底”——开除党籍、取消待遇、移送司法,堪称“晚年崩塌实录”。今天,小编给大家扒一扒这位“双面人生”的于副主席,如何从公社教师一路“高升”,最终沦为反腐教材的“反面典型”。
1959年出生的于长海,起点并不高。19岁那年,他在吉林榆树的老家成了富锦县永福公社中学——的一名教师,手握粉笔,教书育人。可老于同志显然志不在此。
1978年,他抓住机会进入牡丹江农业学校学习农业经济,毕业后摇身一变成了富锦县农业科——科员,从此一脚踏入仕途。
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十几年里,他像一颗“官场螺丝钉”,从农经站——副站长一路拧到富锦市委农工部——秘书、农办——副主任,再到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2年,他迎来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调任佳木斯市桦南县,从县委副书记、县长一路干到县委书记,手握一方人事与经济大权。
但真正让于长海“起飞”的,是2012年的职务变动。他“跨界”出任佳木斯市——副市长兼公安局局长,从农业口“空降”警界,摇身一变成了“警界大佬”。
2015年,他又调任双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长,2017年更“跨界升级”,同时担任市政协副主席,成了政、警两界的“双料红人”。
这一路看似“步步高升”,实则暗藏玄机——后来的纪委通报揭了老底:他在干部选拔、房地产项目、企业经营中疯狂“提款”,把公权力当成了自家ATM机。
2024年8月,刚退休不久的于长海突然“主动投案”,让外界一片哗然。可这“主动”背后,藏着多少心虚?
被查通报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的通报毫不留情:老于同志不仅对抗组织审查,还在个人事项报告上“装聋作哑”,更在干部录用、职务晋升中大肆收钱,连房地产开发商送的礼金也照单全收。
更讽刺的是,这位曾经的公安局长,本应是扫黑除恶的“利剑”,却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通报直指他“廉洁底线失守,搞权钱交易”,甚至在被调查前还出席了反腐会议,大谈“整治群众身边腐败”。这演技,奥斯卡都欠他一座小金人!
于长海的结局,正应了那句老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从公社教师到副厅级高官,他本可光荣退休,却因贪欲毁掉晚年。他的故事给官场中人敲响警钟:
- 退休≠安全上岸:反腐利剑从不看年龄,退休不是“护身符”,问题干部终将“秋后算账”。
- 跨界≠洗白机会:从农业到公安再到政协,职务变换掩盖不了腐败痕迹,反而可能扩大“权力寻租”空间。
- 投案≠免责金牌:对抗审查后再“主动”,不过是垂死挣扎,坦白从宽的前提是真心悔过。
如今,于长海的案例已被列入反腐教材。评论区不妨聊聊:您身边是否见过这类“两面人”?反腐该如何打破“退休即安全”的侥幸心理?欢迎用正能量观点炸场!
(本文重在倡导反腐正能量,不针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具体案情以官方通报为准,请读者理智阅读)
#头条深一度##我在头条重逢老友##发优质内容享分成##反腐倡廉查贪官##严打贪污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