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政府以解决芬太尼等问题为借口,对所有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时,中国毫不迟疑发起对等反制,不仅打了美方一个措手不及,还让特朗普的“大本营”不再稳当。
根据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最新研究,受中国关税反制影响最大的地区,正是在2024年大选中坚定支持特朗普的选区,如俄亥俄州、北达科他州和印第安纳州等。这相当于在特朗普最强的堡垒里投下了一颗炸弹。
具体来说,中方对美国出口的总共80种不同的制成品和能源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其中对煤炭、天然气和石油在内的一系列能源出口征收15%的关税;对包括卡车、房车和农业机械在内的72种制成品或零部件征收10%的关税。
该智库研究发现,这些被加征关税的80种产品,集中在14个行业,为美国提供了40万到70万个就业岗位。虽然受影响程度没有2018年那次广泛,但这一轮的经济影响更加集中、直接,对特朗普支持者的打击尤为明显。
比如说,北达科他州的萨金特县,就因其庞大的制造业而首当其冲,成为美国境内受影响最大的县之一。同样,印第安纳州的吉布森县和俄克拉荷马州的诺布尔县也受到重创,这些地方超过30%的就业岗位所在的行业,可能因为中国的反制关税而受到影响。
中方此举可谓是“蛇打七寸”。虽然特朗普赢下大选,而且4年之后也不可能再寻求连任总统,但他还有一个问题要考虑,就是2年后的中期选举,届时民主党的攻击力度会增加,很可能夺回众议院控制权。
为了赢得这场选举,特朗普必须要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但现在他的支持者正被中国的精准反制打击。这无疑是个警钟,提醒特朗普如果不想输掉中期选举,就需要做出改变。
而除了关税对等反制外,中方还有其他招数。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正在制定一份美国科技公司的名单,这些企业可能成为反垄断调查的目标。他们分析,此举显然是为了通过影响特朗普圈子里的科技企业高管,迫使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与中方谈判。
但他们还漏了一点,这同时也说明一点,中方“工具箱”里还有很多“法宝”。如果特朗普想继续升级贸易战,中国方面完全有更多办法。
比如,中国可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合作,从而进一步替代美国供应商;推动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在wto框架下推动对美国的制裁,联合更多国家发起诉讼等等。
总的来说,针对特朗普打出的关税大棒,中方反制的核心特点是“精准打击+多维度施压”。对美国而言,短期内就业和产业受损,长期可能面临国际孤立和供应链重构压力。若贸易战持续升级,中国仍握有科技、金融、资源等多领域后招,足以迫使美方重新权衡利弊。
还是那句老话,搞保护主义是死路一条,贸易战没有赢家。在这场持续的关税战中,中国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毫无疑问,美国受到的冲击更大。特朗普若想继续他的策略,真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