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发展的康庄大道上,形式主义如同一团阴霾,悄然滋生并蔓延,常常像个无形的绊脚石,无情地阻碍着社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它似华而不实的泡沫,徒有其表却内里空虚,以虚假的表象迷惑众人,而将实际的成效与进步抛诸脑后。
于政务领域,形式主义的危害尤为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过度注重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忽视了政策的初衷与实质内涵。例如,在环保工作中,某些地区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关停一些污染企业,检查过后却又任其恢复生产,所谓的“环保行动”沦为一场走过场的闹剧。这种做法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究其根源,是政绩观的扭曲,部分官员为了追求表面政绩,急于出成果、显成效,而不愿花费精力去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导致形式主义之风盛行。
教育领域亦未能幸免。如今,一些学校和教育部门热衷于搞各种形式的评比、检查和创建活动。教师们被繁琐的表格填写、资料整理所累,而真正用于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被严重挤压。例如,某些学校为了迎接所谓的“现代化教育示范校”评估,大搞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面子工程”,而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培养等内涵式发展要素关注不足。这使得教育偏离了其育人的本质,学生们难以接受到真正高质量、有深度的教育,阻碍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智力储备。
在企业管理中,形式主义同样是一大弊病。部分企业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流程和制度,而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对员工创造力的激发。例如,一些企业的会议冗长而无效,员工们在会上只是机械地汇报数据、走过场,而缺乏实质性的讨论与创新思维的碰撞。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还磨灭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对就业、经济增长等社会层面产生连锁负面影响。
形式主义的泛滥,还严重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当人们习惯了以形式代替实质,以虚假应付代替真诚努力时,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将被扭曲。踏实做事、求真务实的人可能被边缘化,而善于搞形式、做表面文章的人却可能得到晋升或奖励,这无疑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冲击。长此以往,社会将陷入一种虚假繁荣的怪圈,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将变得空虚与浮躁,失去对真正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坚守。
要搬开形式主义这块绊脚石,需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在思想层面,要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深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从思想根源上筑牢抵制形式主义的防线。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化指标,让踏实干事者有舞台,让形式主义者无遁形。同时,强化监督问责,对发现的形式主义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形成强大的制度威慑力。
形式主义犹如社会肌体上的毒瘤,若不及时割除,必将侵蚀社会的健康与活力,阻碍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脚步。我们必须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向形式主义宣战,还社会一片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朗朗晴空,让社会发展的车轮在去除形式主义羁绊后,能够滚滚向前,平稳而快速地驶向繁荣与进步的远方,为人民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让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能在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