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2024年05月20日12:11:04 国际 9455

今天一早,伊朗那边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说是伊朗总统莱西乘坐的专机发生了这个事故,之后大家动员了很多的救援力量去寻找出事的地点,但是时间耽误得非常长。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我们先回顾一下大致的过程,这次伊朗总统莱西是乘坐的直升机专机,而不是更常见的固定翼专机,当时是从邻国阿塞拜疆飞回伊朗的首都德黑兰,莱西在此类活动中经常乘坐直升机,伊朗媒体报道中就多次出现莱西乘坐直升机的画面。

莱西此行去阿塞拜疆,是一次外事访问,活动的核心是与巴塞阿塞拜疆的总统一起,为两国交界处的一个水电站的水坝剪彩。活动结束之后,莱西和相关人员就乘直升机直接回国了,当时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也在直升机上。

莱西的机队一共是有3架专机,但在飞行途中,莱西和阿卜杜拉希扬乘坐的那架直升机突然出现了问题。按照最早报道的说法,莱西所搭乘的那架直升机发生了“硬着陆”,此外就没有太多的细节了。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收到消息的伊朗军方,还有一些其他部门就迅速尝试进行救援。在此过程中,俄罗斯以及土耳其方面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那么这次事故引发了我们几个疑问,一个是伊朗总统乘坐直升机专机为什么会在境内突然遭遇事故?此外,在知道莱西的专机出了问题之后,伊朗方面的救援为何会迟迟没有进展?最后依靠无人机提供了最关键的信息,找到了直升机坠落的地点。另外,之前伊朗媒体反复提到直升机“硬着陆”是什么意思?“硬着陆”和坠毁有区别吗?

公开信息显示,莱西乘坐的直升机专机一行一共是3架直升机,莱西乘坐的阿古斯塔-贝尔412直升机 6-9221号,两伊战争之前从意大利进口,三年前被改装成vip专机。他们当时是从阿塞拜疆飞回伊朗首都德黑兰,打开伊朗和阿塞拜疆交界的地形图,我们就可以发现,要从阿塞拜疆飞回德黑兰,就必须穿过厄尔布尔士山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面积庞大的山脉群。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从救援队伍拍摄的画面来看,当地起了大雾,莱西的专机在飞行过程当中,应该是突然遭遇到了大雾,导致了直升机出现迷航的情况。直升机的升限往往不是很高,必须在高山当中穿行,再加上山脉中突变的气流影响,飞行需要非常精准的操作和丰富的驾驶经验。

起大雾之后,如果没有特别精密的导航系统进行辅助,直升机驾驶员仅仅依靠仪表来进行飞行的话,出事故的概率非常大。3架直升机编队从阿塞拜疆飞往德黑兰,一般会维持一个相对紧密的编队飞行,确保每一架直升机都在飞行员的目视接触中。

在出现大雾之后,3架直升机的编队就会出问题了,编队位置只能靠无线电来互相通报,飞行员无法目视接触其他直升机。这解释了为什么当莱西乘坐的直升机出问题后,其他两架直升机没能在第一时间对专机位置进行定位。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另外两架直升机应该是尝试对莱西专机进行了搜索,但是未果,之后在燃料和航程的限制下被迫返航。在返航之前,应该是向后方发送了莱西直升机所在的大致空域,由于不确定莱西专机的状态,他们判断专机可能是迫降了,所以采用“硬着陆”的说法。

之后伊朗方面动用了两种手段对莱西专机进行救援,一方面是最传统的地面手段,那么确定了大致范围之后,他们派遣了搜索车辆和救护车直接开往当地。

第二是动用无人机,对相关空域展开大范围的搜索,我们知道伊朗是一个无人机大国,伊朗军方动用无人机可以说是非常明智的一个决定,最后确认直升机坠机地点的就是伊朗无人机。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那么中间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就是土耳其的“游骑兵”重型无人机,它利用热像仪在事故发生的山区里,检测到了一个来自迫降现场的热源信号。不过伊朗方面称,土耳其无人机传回的坐标不对,误导了事故救援,最终还是依靠伊朗无人机确认了事故地点。

无论是谁家的无人机最终确认了事故地点,都说明无人机在这种复杂地形上的大范围搜索中,确实有自己的可取之处。另外,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相对较快,飞行更稳定,对抗恶劣地形和气象的能力要更强一些。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覆盖大片空域,携带的热像仪这种传感器也会更完善一些。

再回到之前我们说的“硬着陆”概念,那么很多人就觉得“硬着陆”是不是就是坠毁?从现在的这个结果来看,莱西的直升机很可能就是坠毁了。但“硬着陆”它跟坠毁其实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直升机在降落过程中,一般在降落场上空会有一个悬停,然后以较慢的速度落地,这个过程我们称为“软着陆”。这么一对比,“硬着陆”其实就很好理解了,直升机进入降落场之后,没有减速悬停的过程,而是直接以非常快的垂直速率,重重拍在地上。

“硬着陆”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直升机的一种相对可控的迫降,它会对直升机造成非常大的损伤,比如起落架甚至结构性损害。直升机在“硬着陆”之后,可能会发生尾梁断裂,机体还会发生翻滚,旋翼打到地面等等,那么这个时候直升机内部的乘员很可能也会遭遇伤亡。

我们可以猜测,莱西所在的这架专机应该是在迫降的过程当中,撞击了山体,直升机出现了结构性损害,最终导致上面的燃油和滑油等泄露引发了火灾。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从结果上来看,莱西和机上的其他机组成员应该凶多吉少。这一次悲剧,也再次提醒我们,直升机哪怕是作为一个国家的专机,它有非常好的保障队伍和非常精湛驾驶技术的飞行员,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山区飞行,依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

直升机不像固定翼飞机一样依赖大型的机场和跑道,只要有一片空地就可以起飞和降落,显得很便捷,这可能就是当时莱西选择乘坐直升机专机前往阿塞拜疆的一个考虑。因为阿塞拜疆那边是给水坝进行剪彩活动,如果是坐固定翼专机过去的话,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地面转场,因为机场不一定就在水坝边上。

那么乘坐直升机,可以直接在水坝的周边进行起降,方便很多,节省了很多的时间,这是在工作效率上进行的考虑。伊朗方面明显没有对山区的气象和地形进行综合地考虑,最后引发了这次的意外。

无人机锁定专机残骸位置,总统乘坐的直升机坠毁在了群山之中 - 天天要闻

很多人怀疑这个事情会不会是以色列或者美国干的?

伊朗方面还没有进行事故调查,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应该是一次纯粹的气象导致的飞行事故。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说是不是有以色列或者美国人干了什么事。相关的信息,就等伊朗方面自己去调查了。

另外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提供了航空救援方面的帮助,显示这两国对伊朗明显是在释放善意。俄罗斯就不用说了,现在跟伊朗是处于关系升温的过程当中。土耳其这次伸出援手就非常有意思,土耳其作为北约国家,和伊朗这个什叶派国家领袖的关系其实比较微妙的,那么这次土耳其无人机立了大功,伊朗相当于是欠了一个巨大的人情,接下来伊朗和土耳其的一些政治方面或者军事方面的互动也值得关注。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赖清德这四年不用干了”丨湾区望海峡 - 天天要闻

“赖清德这四年不用干了”丨湾区望海峡

这是《湾区望海峡》的第170期 赖清德当局对三读通过的立法机构改革法案提出“覆议(即行政机构要求立法机构再行审议,重新投票)”,并举全党之力对蓝白阵营发起舆论攻势,而国民党这回也没有束手束....
澳大利亚总理发表署名文章:与中国有效合作将使区域内所有人受益 - 天天要闻

澳大利亚总理发表署名文章:与中国有效合作将使区域内所有人受益

在国务院总理李强访澳前夕,当地时间6月1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发表题为《与中国有效合作将使区域内所有人受益》的署名文章。他表示,李强总理此访是2017年以来中国总理首次访问澳大利亚,标志着澳政府重建澳中对话和稳定两国关系的努力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文章称,澳大利亚欢迎...
美国CPI携手FOMC重磅来袭 市场准备迎接“惊魂一夜”! - 天天要闻

美国CPI携手FOMC重磅来袭 市场准备迎接“惊魂一夜”!

“最刺激的周三”来了,今晚美国CPI携手美联储决议重磅,全球投资者严阵以待。以下是主要看点:关注核心CPI环比,若核心CPI环比和关键的OER租金弱于预期,市场可能开始为7月降息定价。核心CPI环比也将是主宰美股当天涨跌的关键变量,核心通胀率环比增速高于0.3%才会给市场带来压力,介于0.25% - 0.30%可能性25%,标普500指...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马天帅,拟任新职 - 天天要闻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马天帅,拟任新职

近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马天帅,现任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一级调研员,拟任县(市、区)党委书记。马天帅 资料图片公开资料显示,马天帅,男,汉族,1974年5月生,籍贯黑龙江双鸭山,在职研究生,中共党员。
充当黑社会“保护伞”!大理州漾濞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家才被“双开” - 天天要闻

充当黑社会“保护伞”!大理州漾濞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家才被“双开”

6月12日,据大理州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大理州委批准,大理州纪委监委对漾濞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家才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杨家才丧失理想信念,背离初心使命,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欲望逐渐膨胀,党性修养逐渐弱化,大搞权钱交易、权力寻租。杨家才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对抗组织审...
我国多地加大力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生产生活 - 天天要闻

我国多地加大力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生产生活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北方多地遭遇了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过程。6月11日,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了35—39℃的高温天气,局地达40—43.4℃,河北、山东、天津有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多地加大力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生产生活。 6月11日是北京连续第三个高温日,下午2时,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