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8日获悉
中国气象局将在
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
建设国家气候观象台
“岢岚环万山而为城,东、西、南、北皆山也。”
——《岢岚州志》
岢岚在哪里?
那里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立国家气候观象台?
一起来找找背后的答案
↓↓↓
说“岢岚”,也许你并不熟悉。但大家“如雷贯耳”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就位于岢岚县。
岢岚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忻州市西南部。据《太平寰宇记》,岢岚县因境东北岢岚山得名。
岢岚古城是后汉所建的一座军城,已有1000多年历史,境内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宋代长城,在中国长城史、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在此设岢岚县。1948年4月4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转战西柏坡途中路居岢岚,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深情赞誉。
岢岚县气象局
这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凉爽,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120天。
那么,为何新的国家气候观象台选址这里?这要从“三晋大地”山西谈起!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属于典型的黄土覆盖山地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区域内部地形起伏不平、河流纵横,地形总体呈现“两山夹一川”,东部为太行山脉,西部为吕梁山脉,两山之间有多个断陷盆地。
山西域内有河流1000余条,以季节性河流为主。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2%;海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8%。
山西地处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区域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步,气温和降水随纬度、海拔高度分布差异明显,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在4.6℃至14.6℃之间,年降水量在372毫米至614.9毫米之间。
山西省地处东亚季风北缘,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区域自然地带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特点。
岢岚县所在的晋西北地区,位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尤其脆弱敏感。
设立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不仅能为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气象基础、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更有助于提升气候变化和碳监测、区域生态系统专业观测、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影响观测、生态风险预警和生态治理气象服务能力,利于生态敏感区保护和修复。
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将采用“一站多址、点面结合”的建设方式,以岢岚国家基本气象站为中心,与五寨、神池、宁武等国家气象观测站组成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多圈层生态气候观测站网。
该观象台将聚焦农牧交错带气候及未来气候变化高精度预估,黄土高原极端天气和重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区域生态环境特征演变规律及气象保障,山地、水文和区域生态关系,航天发射气象保障等开展研究。
图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将以满足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观测产品的需求,加强气候变暖对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观测,推动综合气象观测高质量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气象局同时印发《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发展方案(2024—2026年)》,明确观象台科学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拟建观测网布局图
未来,中国气象局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建设生态气候系统多圈层观测站网、研究性业务平台、生态与气候服务平台、国内外开放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的定位推进岢岚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
来源: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