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山东省副省长范波介绍,山东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海洋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二位。

范波介绍,围绕落实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等部署要求,山东不断创新思路举措,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海洋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主要体现在“四个加快”:
海洋经济加快发展。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二位。
海洋科技加快突破,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入轨运行,46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集聚山东,近年来海洋领域1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居全国第一。
港口建设加快推进,拥有20万吨级及以上大型泊位29个,“世界上有多大的船,山东就有多大的码头”;2023年,货物吞吐量19.7亿吨,保持全国第一。
海洋生态加快改善,去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5.6%,居全国第三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港口、产业、生态”建设三大行动。
第一个行动,聚力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把港口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与沿黄河流域的各省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运、东西互济的开放大格局。力争今年的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00万标准箱,让更多的货物通过山东港口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第二个行动,聚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着力突破新技术。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推动崂山实验室规范运行,瞄准“卡脖子”问题,推进实施44项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个示范工程项目。
着力突出新制造。培育壮大海洋高端船舶和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三大基地”。
着力培育新业态。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综合体、海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形态,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8%以上。
第三个行动,聚力绘就人海和谐新画卷。
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长岛(海洋)国家公园,实施海域海岛海湾、岸线岸滩以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让山东的海更蓝、水更清、滩更净;高品质打造青岛“活力海洋之都”,“仙境海岸·品重烟台”“千里山海·自在威海”“阳光海岸·活力日照”,3505公里的海岸线更加多姿多彩,在齐鲁大地充分展现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和人文之美。
记者:李运恒 记者:黄敏 编辑:俞丹 校对: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