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再提向乌派兵,波兰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乌军车辆被阻止过境

2024年03月24日19:41:57 国际 6498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俄乌冲突初期歇斯底里反俄的波兰变得异常低调。波兰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宣布向乌提供新一轮军援,并且波兰高层不再像之前那样屡次对俄撂下狠话,反俄姿态出人意料地大幅降低。

除此之外,波兰还做了一件“背后捅刀”事。3日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波兰农民围堵与乌克兰交界的所有六个过境点,阻拦供应乌军的车辆通行。从地图上来看,波兰与乌克兰接壤,是北约武器运转至乌克兰的“中转站”。如今关键通道被堵,援乌进程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马克龙再提向乌派兵,波兰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乌军车辆被阻止过境 - 天天要闻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波兰的态度同两年前相比发生了如此微妙的变化?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第一:俄乌冲突外溢风险加剧,波兰愈发感受到危机将至。

3月8日,法国《独立报》报道,马克龙总统关于向乌派兵的决定,并非是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马克龙划下红线,如果冲突线向乌克兰的重要城市基辅或敖德萨逼近,法国将不排除对乌克兰实施军事干预的可能性。

马克龙再提向乌派兵,波兰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乌军车辆被阻止过境 - 天天要闻

俄罗斯方面将西方国家向乌派兵视为深红线,一旦法国付诸行动,欧洲大战或将一触即发。从地图上来看,波兰等东欧国家首当其冲,因为他们位于最前沿。在这种情况下,波兰高层就得考虑一种现实,如果俄罗斯和北约宣战,战火并不会立即烧到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而是东欧地带。不论战争进程如何发展,波兰必定会像乌克兰一样被炸为废墟。在这种情况下,波兰高层就需要降低姿态,尽量不要被俄军率先针对。

马克龙再提向乌派兵,波兰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乌军车辆被阻止过境 - 天天要闻

第二:欧盟为了增强乌克兰经济实力,允许低价乌农产量输入,而这个决定动了波兰的奶酪。因为波兰是欧洲重要的农业大国,农业用地占波国土面积的近60%。波兰也是欧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的20%都用于出口。当乌克兰低价农产品输入欧盟,欧洲消费者还会购买波兰农产品吗?因此,波兰农民才多次举行示威活动向政府施压,要求政府限制乌农产品过境。

如今,波兰农民盯上了供应乌军的车辆,不仅阻止其过境,还对这些车辆进行打砸。如果未来波兰农民的利益依旧无法得到弥补维护,不排除波兰农民作出更加非理性的举动,援乌进程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马克龙再提向乌派兵,波兰态度发生微妙变化,乌军车辆被阻止过境 - 天天要闻

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波兰总统杜达与乌总统泽连斯基称兄道弟,说两国是一家人,波兰兄弟会一直援助乌克兰兄弟。然而,两年过去了,一切都变了。这充分说明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谓高举正义旗帜喊出捍卫乌领土完整的口号,仅仅是逢场作戏罢了。嘴上全是主义,背后全是生意,无论什么都围绕着利益展开,正义只是用完即弃的擦脚布。

(文/嘤仔)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喜提前五! - 天天要闻

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喜提前五!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系统提升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水平,鼓励地方用好短视频宣传的传播方式,不断产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短视频作品,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客户端日前发布生态环境系统(省级)视频号传播影响力榜单。“甘肃生态环境”视频号传播影响力位列第五
又一法官出手,暂缓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禁令 - 天天要闻

又一法官出手,暂缓特朗普政府针对哈佛大学的禁令

又一法官出手!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联邦法官之后,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23日对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法官艾莉森·伯勒斯在一份判决中说,哈佛大学提交的临时限制令动议指出,若未能及时听取各方意见,其将遭受“立即发生且无法弥补的损...
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中餐馆老板:前所未有 - 天天要闻

韩国大选临近,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中餐馆老板:前所未有

在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后,韩国定于6月3日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22日报道,随着选战在即,许多在韩中国公民和华人表示,他们正遭受着来自政治言论、社交媒体仇恨言论和街头骚扰的歧视。这些针对华人的歧视浪潮正螺旋上涨,令人不安。“我在韩国生活了很久,但这种形式的抗议前所未有。”一名50多岁、...
伊利亚·莫罗兹、安东·拉夫罗夫:俄乌谈判,俄罗斯人为何寄希望于特朗普? - 天天要闻

伊利亚·莫罗兹、安东·拉夫罗夫:俄乌谈判,俄罗斯人为何寄希望于特朗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利亚·莫罗兹 安东·拉夫罗夫 】在莫斯科,一种观点正日益盛行:通向和平之路不在基辅,而在华盛顿,而在华盛顿唐纳德·特朗普是最佳掌舵人——唯有他能打破欧洲和乌克兰强加的思维桎梏,提出务实的谈判方案。在很多俄罗斯人眼中,特朗普既是务实派玩家,也是未来协议的潜在担保人,他们相信,只有...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再次成功,让中国人对美国祛魅”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强制在校留学生转学。对此,《纽约时报》5月23日发文称,“特朗普打压哈佛,让中国人再次对美国祛魅”。《纽约时报》表示,如果特朗普政府成功阻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其影响范围将远不仅限于有能力进入这所著名学府的少数人群,而可能会断绝中国...
最新!哈佛大学禁令引众怒,美联邦法官发出临时限制令,冻结政府的撤销决定 - 天天要闻

最新!哈佛大学禁令引众怒,美联邦法官发出临时限制令,冻结政府的撤销决定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5月24日消息,美国哈佛大学当地时间5月23日再次起诉特朗普政府。此前一天,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取消哈佛大学获得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对此,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一名法官23日对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政策发出临时限制令,要求在举行听证会之前“维持现状”。美...
痛别!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逝世,享年94岁 - 天天要闻

痛别!新中国第一位女大法官逝世,享年94岁

新华社5月23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党组成员马原同志,因病于2025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马原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马原,女,1930年6月生,辽宁新民人。1951年1月参加工
“无法再忍受这一切” 以民众聚集在加沙边界呼吁政府停火止战 - 天天要闻

“无法再忍受这一切” 以民众聚集在加沙边界呼吁政府停火止战

5月23日,数百名以色列人来到以色列与加沙地带边界集会抗议,要求以色列政府尽快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并确保以色列被扣押人员获释。示威者: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一样,都站在加沙的边界上,我们都无法再忍受这一切了。我们知道,只有深处其中的人才能结束战争,我们需要尽我们所能确保战火不再...
宝岛变成“火烧岛”?台湾强关核电厂,各地停电事件频发 - 天天要闻

宝岛变成“火烧岛”?台湾强关核电厂,各地停电事件频发

台湾最后一座核电机组——第三核能发电厂(简称 核三厂)二号机组17日正式停机,核电时代结束,台湾进入“非核家园”。这个被民进党喊了9年的目标在一众质疑声中“实现”了,然而“家园”真的如此美好吗?位于屏东县的核三厂。图源:联合新闻网 宝岛成了“火烧岛” 强关核电厂的代价是电力供应不足,怎么办?台电答曰: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