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巨头退出伊拉克,中国石油接手,体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

2024年01月08日17:31:07 国际 8233

据中国石油官方微信号1月2日消息,中国石油正式接替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为伊拉克西古尔纳-1号油田的牵头合作者。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年产原油超2500万吨,可采储量超过27亿吨。在埃克森美孚撤出后,中国石油持有最多的股份,目前的日产量约为55万桶。

这样优质的油田,美国企业为什么要让给中石油?其实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放弃伊拉克业务的想法,并不是最近才产生的,早在2019年5月20日,埃克森美孚就从这个油田撤走了所有的外籍人员。根据报道。这个油田的工作人员有17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伊拉克本地招募的,只有大约60人是外籍。包括管理、财务之类。2019年5月18日,埃克森美孚表示因为当地的局势不稳定,美国和伊朗可能发生战争,这家公司不能够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匆匆忙忙把这些人分批撤走了。

美国能源巨头退出伊拉克,中国石油接手,体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 - 天天要闻

当时波斯湾地区的局势也确实比较紧张,美国方面陆续向波斯湾派遣了一个航空母舰打击群、一支轰炸机特遣队和一艘两栖攻击舰,并增加部署了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当然。战争并没有打起来。但埃克森美孚的外晃员工再没有回到伊拉克,他们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提心吊胆的环境里。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埃克森美孚的做法不见得是错误的。2020年1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空袭打死了伊朗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曼尼。引发伊朗大规模报复,用20多枚弹道导弹袭击了驻伊拉克的美军基地。当时谁也不敢断定,伊朗会不会攻击美国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的资产。

伊拉克对艾克森美孚这种拍屁股跑路的做法非常不满。2019年5月19日,伊拉克石油部长萨米尔·加德班表示,伊拉克政府无法接受这种带有“政治动机”的行为。从那以后,埃克森美孚在伊拉克的资产,就在伊拉克本地员工的操作之下继续运营,直到2024年的新年迎来了新的合作者。

美国能源巨头退出伊拉克,中国石油接手,体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 - 天天要闻

中国在波斯湾地区没有驻军,却有不少朋友,特别是中国和伊朗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如今同为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另外,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等国同样保持着友好关系。这样一来,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和逊尼派武装力量,都不会威胁中石油的运营。伊朗就更不可能攻击西古尔纳-1号油田设施了。这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

相比之下,在波斯湾驻扎了重兵的美国处境却相当尴尬。从海湾战争开始,美国军队就在波斯湾驻扎重兵。特别是摧毁了萨达姆政权以后,美国军队在伊拉克的形象基本上就是殖民军和占领军。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路美国石油公司,其中当然包括埃克森美孚。

美国能源巨头退出伊拉克,中国石油接手,体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 - 天天要闻

这些美国军队和美国公司并没有为伊拉克人民带来秩序。实际上石油公司也并不关心伊拉克的秩序。有人指出,这些美国企业在伊拉克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拼命攫取石油资源,然后销售到国际市场上换钱。对伊拉克的基础设施、民生、社会福利,不做一分钱的投入。只有当某些地方武装威胁到了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美军才会发起有限的军事行动。

美国曾经扶植了伊拉克傀儡政权,但是很快,美国甚至连维持代理人统治都不感兴趣了,一心一意地抽石油。如今的伊拉克政府完全谈不上倾向于美国,境内还有诸多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美军对他们也基本上不闻不问,只要不干扰石油公司的运行就可以。巴以冲突爆发到现在,这些伊拉克什叶派武装多次袭击美军基地,美军也没有采取什么报复的动作。

美国能源巨头退出伊拉克,中国石油接手,体现美国外交政策的成败 - 天天要闻

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国的石油公司在赚够了钱之后,放弃开采、逃离伊拉克,恐怕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的能源企业或许可以迎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水利部: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 - 天天要闻

水利部: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

编辑丨余晖水利部网站消息,5月5日上午,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政府现任主要领导干部 - 天天要闻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政府现任主要领导干部

上虞区作为浙江省绍兴市重要区域,其领导班子肩负着引领地区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等多方面的重要职责,现将上虞区现任主要领导班子成员信息介绍如下:余丹,女,汉族,1985年4月出生,浙江绍兴人,现任区长,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兼管区财政局、区审计局。
特朗普再放狂言,“武力夺岛”,格陵兰局势骤紧 - 天天要闻

特朗普再放狂言,“武力夺岛”,格陵兰局势骤紧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的节目中传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节目里,就“使用军事力量吞并格陵兰岛”这一说法,明确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称对武装夺取格陵兰岛虽持怀疑态度,但可能性“肯定” 存在。这一表态将格陵兰岛问题再次推至舆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