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十二个之进”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其中,“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位列“十二个之进”之首。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史欣向表示,南沙连接着珠江东西两岸,距离深圳前海只有30分钟车程,与东莞、佛山、中山的距离都很近。从辐射带动的角度来讲,南沙的对外合作是全方位的。“广州高校、科研院所云集,要把这些资源盘活,把周边的资源带动起来。建设好南沙,就能够最大效能地以广佛为纽带,连动珠江东西两岸城市。”
以“十二个之进”
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此次会议强调以“十二个之进”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其中,“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位列“十二个之进”之首。
“早在几年前南沙就已成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2022年6月《南沙方案》的印发,更是将南沙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史欣向表示,这是基于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制度创新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的全面考量。
史欣向展开道,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南沙的经济增速长期占据广州前列,经济潜力很大。南沙的产业发展空间也是目前广州辖区内最大的,在产业布局方面提出了“芯辰大海”几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这些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南沙的制度创新的政策优势很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面向更深层次,要破解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南沙应该带头进行制度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在他看来,把南沙放在首位,也基于南沙在制度创新上的优势,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正式挂牌。南沙不仅是广州,也是广东乃至全国制度创新的高地。根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广州南沙连续多年位列前三。
与此同时,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区位优势良好,具有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比如南沙港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外贸总值占广州近四分之一;还是全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枢纽港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南沙提出要建设国际人才特区,要用好本身的国际大港优势。”史欣向补充道。
推进深层次改革
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敢啃“硬骨头”。此次会议提出,要以南沙开发开放之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跃升,加力推动南沙跨越式发展,推进深层次改革和引领性开放,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在“推进深层次改革”方面,特别提到要“深化集成式改革创新”“高标准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南沙要做的是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这样才能够解决痛点问题。”史欣向表示,“集成式创新”与零敲碎打式的创新不同,要从更大的方面着手,推行系统化改革。“集成式创新中的重要一点就是机构改革。如果承载集成式创新的机构没有权限,那么等很多优惠政策申请下来的时候,别人可能已经跑了几轮了。”史欣向说。
2023年7月,广东省广州南沙建设发展工作委员会(简称“广东省南沙工委”)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主任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南沙工委也在成立后首次向公众亮相,其工作机制与目标也逐渐清晰。
“《南沙方案》是由国务院印发的,它不仅是南沙的任务、广州的任务,也是整个广东的任务。”史欣向表示,广东省南沙工委领导成员由省市区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将成为一个代表省市区政府、调动整合三级资源的重要组织机构,为实现扁平化管理提供支撑。“把机构摆顺了,集成式创新的面广了;权力层次高了,各项事务运行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史欣向还提议,广东省南沙工委在推动《南沙方案》落实的同时,可以将自贸试验区的部分任务合并起来。“不仅要让广东省南沙工委机制更加实体化,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其管理职能范围,更好推动南沙发展。”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莫郅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