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市海的冬日,与别处不同。
午后,清冽的空气中泛起一层绵软的暖意,候鸟在丽江的天空底下来回盘旋。这里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汽车的笛声和尾气,只有风从岸边的柳树间穿过,树叶窸窣,一群红嘴鸥在头顶叽叽喳喳,影子掉在湖水里,于是鸟声和水声齐鸣,热热闹闹,带着满满的鲜活。
一艘铁皮船咯吱咯吱地出现在水面上,身穿藏蓝警服的杨昭坐在船头,胸前挂着一个已有些年头的望远镜。看着眼前那一群群或在水面嬉戏或在苍穹盘旋,偶尔又停落在自己肩头的候鸟,杨昭一边与身旁的同事低语,一边将巡逻记录本摊开在膝头,在铁皮船的摇摇晃晃中写下第十页观鸟日记,“2023年12月初,拉市海东侧水面,红嘴鸥已归来……”
8个人
6523公顷高原湿地保护区
这是一个关于归来的约定
更是一段延续25年的无声守候
等待候鸟归来
守好高原湿地的一片绿水青山
这几道藏蓝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行在碧波间,他们身后,那一抹阳光,一阵微风,一棵杨柳,一尾鱼跃,一声鸟鸣都真实且鲜活,于是,“守候”这两个原本有些沉甸甸的字眼,在此刻也变得异常轻盈和灵动……

杨昭又开着那艘铁皮船,出发了,在他来到拉市海边的第十个冬天。

清晨时分,岸边的草丛上还挂着几滴露珠,远处玉龙雪山正顶着一个洁白的帽儿,调皮地探出脑袋打量着一池澄澈的绿水,暖洋洋的太阳升起,驱散了冬寒。像是在睡梦中感知到了窝外的暖意,一群红嘴鸥窸窸窣窣地从芦苇荡里苏醒过来,纷纷拨动着脚掌游向波光粼粼的湖心。看着越聚越多的候鸟群,杨昭和同事小心翼翼避开它们的“路线”,开始了新一天的水上巡逻。

1998年,玉龙县公安局拉市海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派出所(以下简称拉市海湿地派出所)正式成立,所辖拉市海湿地保护区总面积6523公顷,由天然高原湖泊拉市海、文笔海、文笔水库和吉子水库四片组成,管辖范围涵盖拉市、白沙、黄山、太安四个乡镇,承担辖区森林、湿地、野生动物资源等生态资源安全的职责,从此丽江城西这片山山水水有了一群专属的“藏蓝守护者”。

派出所坐落在拉市海旁的一个小院子里,南边靠着座座低矮的青山,往北望,整个拉市海尽收眼底,一侧山一侧水好像在默默诉说着所里这8名民辅警“守好这一片绿水青山”的铮铮誓言。一走进派出所,目光不自觉地被靠墙放着那几艘铁皮船所吸引,“我们守护的是几个高原湖泊的生态安全,日常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水面,所以很多人说我们是‘一个被小船载着的派出所’,还挺有道理的……”刚刚巡逻结束回来的杨昭,见我们满眼好奇便开玩笑似地解释道。

25年来,派出所的民辅警们开着铁皮船,切实担负着打击湿地生态违法犯罪行为、守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的职责任务,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原湿地美好画卷也在他们咯吱咯吱地划船声中徐徐展开……


拉市海位于丽江城西面10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这里水草肥美、湖色优美,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生态保护项目基地。

这里是迁徙候鸟的栖息地,每年到此越冬或停歇的候鸟有80多种、12万只,其中特有珍稀濒危鸟类9种,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鸟类斑头雁,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黑颈鹤、黑鹳等。自1998年成立以来,拉市海湿地派出所以候鸟“迁徙”为令,将湿地隶属44科130属233种的鸟类全部纳入保护视线,迁徙季一来,整个派出所便会像“上了马达”一样,自动进入“24小时护鸟模式”。

“上午没有发现异常情况!老姚,下午来观鸟的游客多,四点左右你再带着两名辅警去巡一趟,无人机也要整湖环绕飞一圈噶~”杨昭一边给上午巡逻时耗尽电量的电瓶充电,一边安排着当日值班组长姚耀华下午及晚上的巡护路线,“晚上的巡逻就按照原计划进行!”

巡“栈道”、望“田间”、查“水面”、盯“餐桌”、进“农户”、话“宣防”,民警辅警或车或步,或走或停,采用无人机加地面行进的模式,一遍遍巡视着拉市海湿地水域、周边湖岸农田,一趟趟走进农家乐餐饮场所和景点游客当中,为越冬的候鸟栖息湿地撑起一把藏蓝色的平安伞。

“所长,刚接到游客报警电话,说海东岸边卧着一只海鸥,疑似受伤,需要我们前去救助!”采访刚进行到一半,杨昭便因一通求助电话匆匆赶去出警,“哎,虚惊一场!我们赶到那里发现只是‘躲懒’趴着不动的一只小红嘴鸥”,出警回来的杨昭一边擦汗一边说着。

“所长,接到村民报警电话,村头的草堆里来了几只大鸟,可能是保护鸟类,我和小潘去出警了噶”,刚坐下没几分钟,又一个求助电话接踵而至。
“这就是我们的常态,不过,为了守住和这12万只越冬候鸟的‘平安约定’,哪怕再忙,也觉得没什么!”


杨昭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支沾了泥巴的手电筒,这是他们夜晚去辖区内四个湖面上巡逻时用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候鸟,派出所将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和拉市海湿地越冬候鸟保护有机结合,加强辖区湿地巡逻守护,严厉打击非法捕鱼捞鱼、猎杀候鸟行为,“近些年来,因为对周边村民的普法宣传等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都强了,辖区内不法捕捞、偷猎行为已经很少发生,但我们还是坚持不定时的夜间水面巡逻,宁可多熬几个晚上,也不想湿地保护区内的鱼类和鸟类被伤害。”

因为夜间水面巡逻的特殊性,巡逻的船只上不能有灯光出现,民辅警头上戴的头灯也几乎处于关闭状态,为了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民辅警便用传统手电筒来作为照明的工具,“你开着灯划船进去,那些不法捕捞分子就偷跑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只能摸黑行动。”
“你们肯定不知道,中秋节的月亮在哪里看最美?是在文笔海的湖面上”,民警和佳泉打开手机相册,如数家珍地给我们展示着这些年来他拍下的一个又一个水上月圆夜。

春去秋来,月缺月圆,8名民辅警在这几片湖面上,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漆黑的深夜,而每一次乘着月色出发前,他们都希望,这一趟巡逻没有打开手电筒的机会,因为这也意味着今夜一切平安……

今年刚好是杨昭来到派出所担任所长的第十个年头,聊起过往,他甚至能扳着手指头说出近三年所里救助的51只野生动物,“白鹭9只、蓝孔雀1只、果子狸2只、老鹰4只、夜鹭17只、猫头鹰5只、灰鹤4只、麂子2只……”

“有一次去文笔海巡逻,我在芦苇荡里看到一只野鸭子,在那里捉鱼虾,身体小小的,一猛子钻进水里,很快又调转上来。它眼睛很亮,很有生命力……”描述起这些眼睛亮晶晶的小动物们,他神情专注,幸福无比。
他的神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长年累月在海岸线行走,观察、了解鸟类,写下丰厚的观鸟日记的业余观鸟者,还有那些几代人扎根深山上百年的守山人,职责之外,是一腔满满的热爱,是他们与这片用赤忱心热爱着的绿水青山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杨昭是,所里的其他7名民辅警也是。


也许,当看见一只黑颈鹤舒展翅膀,冲入温暖的冬日天空,随心所欲地徜徉在无边无际的光亮之中,或者看着一只红嘴鸥一猛子扎进水里,穿透一个个深邃的湖面去觅食,这一个个鲜活瞬间里收获的欣喜,便是对于这25年平凡又漫长的坚守,最好的答案。
来源:丽江读本、丽江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