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扶苏秘史
编辑/扶苏秘史
一位87岁的老太太,为何主动要求医生将自己死后的遗体切割成27000片?
这一数字之大,意味着她的整个身体都会被切成片片碎肉,比中国古代的酷刑“凌迟”还要残忍上万倍。
一个普通老人家,为何生前还未咽气,就做出了这个极端的选择呢?这一决定背后,定然隐藏着非同寻常的故事。
01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苏珊是一个德裔美国人,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她的父母就离异并抛弃了她。从小苏珊就跟着祖父母生活,然而祖父去世后没几年,祖母也离开了她。
这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珊在祖国饱受战火的摧残,她目睹了无数平民在战火中丧生,见证了人们为了生存下去,能做出何等疯狂之事。渐渐的,苏珊将善良埋进了内心深处。
后来她踏上漫长旅程,找到了移民美国的父母,可当她满怀希望敲开父母家门时,却发现他们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对她这个曾经被抛弃的女儿不再有任何牵挂。于是苏珊只能被当地教会安置到附近的孤儿院。
在孤儿院的日子非常难熬,苏珊孑然一人,没有玩伴,也没有人关心她。她写信给父母,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希望他们能接纳自己。
可父母的回信冷淡至极,直接告知她在他们各自组建新家庭中,没有苏珊的位置。
这一刻,苏珊失去了女儿的身份,和身份一起消失的,还有她心中最后一点对亲情的眷恋。
1956年,苏珊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生命中的光芒,她遇到了一个温柔体贴的男人,婚后生活温馨,丈夫对她极为宠爱,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她也倾注全部真心来呵护这个自己组建的家庭。
但绳子专挑细处断,命运专挑苦命人,丈夫染上不治之症,数年后不幸离世,再次将苏珊扔入痛苦的深渊。
失去丈夫后,苏珊不得不独自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任,几乎失去一切的她将两个女儿视为自己的全部。
为了让女儿们不重蹈自己的覆辙,她对女儿的要求很严,在各方面都对她们严加管束,但两个正值叛逆期的女儿并不理解母亲的想法,苏珊和女儿之间经常发生争吵。
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后,和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远,她们相继离开了家,并且与苏珊断绝了联系,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就像几十年前一样,两个女儿和她的父母做出了一样的选择,苏珊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之中。
也许自己去世的时候甚至不会有人发现,苏珊经常这样自嘲道,但她已经不在乎这些了。晚年的苏珊完全失去了精神寄托,整日靠着读报打发时日,漫无目的的等待着生命终结。
02
老太太的可贵遗赠
苏珊无意中看到报纸上登出了一则科学计划,这是科罗拉多大学推出的“可视人计划”,目的是收集足够的人体数据,建立精确的三维数字人体模型,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
这则新闻同一只幽灵一般徘徊在苏珊的脑海中,反正也没有人在意自己,为社会做些贡献总比悄无声息的死在家里好。
这不仅是为了社会,更是为了她自己。
但苏珊又害怕计划不会接受她,因为多年前一场车祸夺去了她身体的健康,双乳切除术后,她的身体日渐衰弱,黑色素瘤、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种种病痛一直让她饱受折磨。
苏珊还是决定联系计划负责人斯皮策博士,得知有人自愿参与计划,斯皮策欣喜不已,因为该计划推行多年,捐献者一直寥寥无几,他一直在为此发愁。
但当他了解到苏珊的病情后,欣喜变成了犹豫,计划需要的是一个健康人体的标本,而重病缠身的苏珊并不符合要求,何况她身上还植入了金属杆骨架支撑装置,斯皮策不得不婉言谢绝,希望她理解计划的需要。
但苏珊并不想放弃,她每天都会给斯皮策打电话,向斯皮策重复捐献请求,有时她甚至坐着轮椅亲自来到医学院堵住斯皮策,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
面对这样一个固执的老太太,斯皮策不免生出几分同情之心。他细细聆听了苏珊不幸的身世和人生遭遇,被她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所感动。他重新思考并评估了相关因素后,最终做出让步——同意接受苏珊的身体捐献。
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学校还特意投入资金为苏珊购买了一具价值十几万美元的钛合金棺材,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切片过程中的损坏。
自此苏珊经常出现在医学院,她向将来要解剖她遗体的学生们介绍说,自己就是你们的研究对象,向他们的研究表示鼓励与支持。
有空的时候,她还会跟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希望他们在将来解剖自己尸体时能够放一束玫瑰花,并播放轻柔悦耳的古典音乐。
这份小小的心愿也得到了学生们的承诺,大家都被这个乐观向上的老太太打动,大家也渐渐和苏珊熟络起来。
在加入该计划后,苏珊结识了维克博士,维克博士同意按照苏珊的要求,在她去世后利用她的遗体制作成高清晰度的数字化人体模型。
为了让自己死后的尸体尽快被利用,苏珊还特意将维克的联系方式随身携带,以防在濒死时联系不上维克。因为实验室的要求是,尸体必须在4小时内进行冷冻处理,否则将失去利用价值。
美国各大媒体听说这个消息后,令苏珊没有想到的是,加入该计划后,她反而活了15年之久。在这15年里,她结识了许多医学院的学生,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03
苏珊的不朽之身
通过与年轻学子的交流,苏珊原本暗淡的生命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她甚至通过锲而不舍的自学精神掌握了大量知识,能和医学院的几位教授进行高水平的专业讨论。
苏珊甚至亲自制定了身体切割后将要进行的各项数字化工作流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她几乎倾其所有。
这让国家地理杂志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达16年的时间里,他们对苏珊的生活进行了跟拍记录,这成了该杂志有史以来跟拍时间最长的一个专题。
这16年是苏珊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重拾了儿时被埋藏在心中的善良,因为苏珊从未像现在这样拥有那么多朋友,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如此重要,如此具有意义。
原本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在这期间似乎也不复存在,在垂暮之年的苏珊此时活得就像一个崭新而璀璨的新生儿。
2015年,87岁的苏珊在养老院终因肺炎病逝,她的遗体被小心翼翼地送进实验室。
按照她生前的遗愿,学生们在对她进行解剖前也不忘兑现曾经的承诺,专门在实验室中建造了一部分隔离区,里面放满了鲜艳的玫瑰花,角落的唱片机则播放着优雅的古典音乐,它们在一同为这个伟大的生命送行。
维克博士选取了苏珊身体的四分之一进行切片扫描,他们使用专门的切片机械每次切下63微米厚度的切片,再利用高清相机对其进行扫描。
如此重复27000次后,苏珊身体的四分之一已经全部数字化,并拼接成一个完整的3D模型,苏珊的身体在这过程中被逐渐打磨成细小的粉末,而她的数字化的身体则在电脑中逐渐成形。
整个扫描建模的过程长达3年之久,在这3年里,维克博士和他的团队克服了无数技术困难,才最终完成了苏珊的数字化转生。如今作为可视化教学模型,供后来的4000多名医学研究者学习使用。
“可视人”计划结束了,而苏珊则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重生”,她的数字化身躯将永远服务于医学事业,帮助人类减轻痛苦。
苏珊的一生平淡无奇,生命中两次被抛弃的经历让她惧怕被遗忘。所以她不希望就这么消逝,渴望留下些什么,哪怕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也好。
对于一般人来说,被切片研究肯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对苏珊来说,这无疑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她会“永生”下去,那些因她获救的人会记得她,医学生们也会记住她,哪怕只是作为一具教学用的标本。
苏珊用自己的身体,续写了生命中最精彩的一章。她的数字“转生”将帮助无数医学工作者,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平凡人生前的小小心愿,最终能化作一腔热血,永远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麻烦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小编日后会持续为您更新优质的内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