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这个位于地中海东南方的小国,面积的四分之三被海洋覆盖,看似水资源充沛。然而,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仅占总量的2.5%,而其中大约70%被冰川冰盖冻结,可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然而,以色列却在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个干旱地带的国家通过两项先进的黑科技,成功将荒漠变成了绿洲,成为农业发达国家。那么,以色列之所以如此厉害,不仅仅在于其军事科技产业,农业方面同样令世界瞩目。
以色列地理位置特殊,东南方广泛分布着沙漠,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在这片土地上,唯一可利用的淡水湖泊是加利利湖,而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271立方米,使其成为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大力投入科技,并在农业领域发明了滴灌技术,同时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增加淡水储备。
在1962年,以色列的一位农民发现一个现象,水管漏水的地方庄稼生长比其他地方更好。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现象得出结论,水在同一点渗透到土壤中,将减少蒸发,并提高灌溉效率。因此,以色列政府支持下,成立了耐特菲姆滴灌公司,致力于研究滴灌技术。这一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使以色列的农业产量至少增加了5倍。多年来,该国每年用于农业灌溉的水量一直控制在13亿立方米左右。这种滴灌技术之所以特别,经过六代的革新,现在充满了科技感。主要体现在喷嘴和传感器上。农民事先将传感器埋在土壤中,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电脑上,通过分析确定何时以及如何浇水,以最大化每滴水的利用率同时确保农作物的生长。此外,为了避免喷头被土壤自然陷落堵塞,还增加了一个充气系统,使滴灌技术在农业中达到了极致。
尽管以色列通过多种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但仍未解决淡水短缺的问题。自建国以来,主要的淡水来源是北部的加利利湖,但该湖只能提供全国三分之一的淡水。因此,以色列利用广阔的海岸线优势,沿海建造海水淡化厂。通过逆渗透法成功分离淡水、盐和矿物质,确保了生活用水的供给。
总的来说,以色列凭借科技力量创造了农业奇迹,不仅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还大量出口蔬菜和水果。这些成就令人惊叹,也为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未来中国的农业要想实现根本性的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动劳动密集型农业向高效率的数字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