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今年8月27日正式到期。时间已过,可是却迟迟没有续签的消息传出,这让美国科学界彻底坐不住了。
《南华早报》在9月6日的报道中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位物理教授,联合1000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拜登续签协定。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什么?竟引起美国科学界的如此重视?科学家发起联名信,又是为了什么?
其实不过是想继续白嫖,想要中国提供免费的科研成果罢了。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一直是两国科技合作的重要基石。该协定不仅为双方的科技合作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还推动了全球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嫦娥四号”发射图
作为世界两大科技强国,中美两国的科技合作对全球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也涉及众多领域,如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在这些领域,中美双方通过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美合作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使人类对月球背面的认识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美科技合作更是推动了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中美双方的科技合作也带动了高层次人才的交流。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美国科技人才选择到中国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中国也积极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为中国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近年来,中美在气候变化、癌症研究、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科技发展。
该协议每五年续签一次,在过去的四十余年中,从未中断过续签。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力量。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在科技方面能够保持良性的沟通与合作,自然是双赢的。
那为什么现在出现了改变呢?原因就在于美国这些年来不公平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也不复从前。
美国国内如今鹰派主义抬头,冷战思维复苏。鹰派主张强势外交,强调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美国以前把中国当作合作伙伴,认为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如今却把中国看作潜在的敌人,认为中国将会影响美国的国际地位。
美国除了在经济方面增加对华关税外,科技方面最让中国人气愤的应该是对华为企业的制裁行为。
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引发了美国的高度警惕,一系列的制裁、限制措施接踵而至。
2019年5月,特普朗宣布美国企业如果想向华为出口产品,必须先得到批准,这其实就是变相的禁令。2020年5月,更是加大制裁力度,要求美国的芯片纳入出口管制。
哪怕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芯片,因为使用了美国的技术,也要被管制。
美国的手伸得未免也太长了?这些政策摆明了就是针对中国企业华为的。
当时华为的芯片供应主要是依赖美国,这些限制无疑是想让华为走投无路。
面对美国如此不平等的政策,中国无法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华为企业更是不能坐以待毙,而是一直在攻克技术难题,打造自己的芯片。
华为企业深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持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此次暂缓《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也是中方应对美方科技贸易战的正常回应。
要知道曾经中国提供给美国的许多科技技术,都是免费的,为的是国家之间长久地发展。
但是换来的是什么?是美国的尊重吗?
反而是美国对中国发展的遏制,以及不断插手中国内政的挑衅。
就连这次美国科学家签署联名信,也只是想让拜登政府续签协定,不要影响到他们的科研活动。并未对拜登政府当前对华政策的不妥有任何的批判。
从头到尾贯彻的都是利己主义!
科技发展固然对全球影响深远,中美科技合作也确实是国际合作中的重要议题。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且公平的基础上的。
美方如果真的想要推动两国科技的良性发展,应当先正视自身,摆正政治立场,缓和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