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参与者,我国不仅在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在过去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汽车领域也开辟了“新赛道”。就在本月十三号,美国著名汽车制造商福特公司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将出资35亿美元,与中企宁德时代进行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一家电动车电池工厂。
由于当前美国正在各个领域,加大对头部中企的打压力度,因此当福特宣布与中国新能源电池巨头进行合作时,立即引发了西方舆论的高度关注。而真正令西方媒体感到惊讶的,是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模式。据悉,福特与宁德时代虽然是合作关系,但是工厂、员工乃至于运营,都由福特完全掌控,并且福特是通过一家全资子公司控制工厂,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合资。而作为合作方的宁德时代,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要提供的就是技术。但这种“提供”并不是技术转让,更不是技术共享,而是由宁德时代派遣部分员工长期驻厂。
宁德时代已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十分明显
而且部分电池也将从中国进口,至于工厂前期的设备安装工作,更是由宁德时代全程参与。换言之,福特负责出资、寻找土地、建造工厂、招聘人员,而宁德时代提供的是电池专利技术许可。在享受美国政府的减税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规避美国对中企进入本土市场的一系列限制规定。
当福特公司开始畅想未来之际,长期被美国技术压制的中国果断选择出手。据美媒彭博社本月17号发布的报道称,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目前还要再经历中国高层和监管机构的一轮“额外审查”,以确保宁德时代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不会流失到美国。虽然彭博社在报道中极力将这则尚未经证实的消息,同当下的中美博弈联系在一起,但彭博社也不得不承认,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能够证明中国会阻挠宁德时代赴美建厂。其实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强强联合,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福特目前正在转型新能源车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成为福特汽车甚至是其它西方品牌的电池供应商,有助迟缓美国的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与宁德时代这种专精于新能源电池的中企不同,美国厂商想要追赶宁德时代,乃至于分走宁德市场的份额,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且即便造出来,在成本控制上能否占据优势还是个未知数。事实上,这套策略恰恰是改开初期,外国厂商用来打压我国本土企业的套路,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的中国也有底气和能力,在西方国家“技术入股”。
但是从消极方面来看,美国的极端反华势力是绝对不会乐见“中美合作”出现在舆论面前,尤其在占据着新能源汽车多数利润的电池领域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精通情报刺探的美国,有可能会窃取宁德时代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加大对宁德时代赴美设厂的安全审查绝不是基于意识形态,而是在充分参考了美国过去斑斑劣迹所得出的结论。
中美科技竞争将持续很久
或许连美国自己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被严防死守的对象,同时此举也是在提醒美国,攻守之势绝非一成不变,既然美国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能够对中国形成碾压态势,就应该尽早抛弃用高科技去孤立中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