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2023年01月16日21:46:04 国际 6001

1、引言

昨日(1月15日),尼泊尔雪人航空(yeti airlines)的9n-anc航班飞机,航班号yt691,从首都加德满都飞往第二大城市博克拉。按照原计划,飞行距离25分钟。当地时间10:32起飞后,在10:50分左右失联。机上有68名乘客,4名机组人员。坠机地点位于博克拉附近的塞提河峡谷附近。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根据媒体报道(昨天下午5点左右),有3人获救,送往医院。然而最新的媒体报道,已发现68具遗体,失踪4人。俄媒更是直接宣布72人全部遇难。也就是说,送医抢救的三人,并未抢救成功。实际上,飞机失事,从空中掉下来,生存的概率真的很低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2、空难的存活率

一般来说,空难一旦发生,几乎是100%的死亡率。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从空中掉落下来,那么大的冲击力,人体如何能够承受?它不像地上交通,发生撞车了,只要不是位置不好,被撞个正着,那么总会有人活下来。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严格来说,空难的存活率并非100%。美国《大众机械师》杂志计算了飞机不同部位的存活率,在机翼后方的座位平均存活率最高(69%),机翼和二等舱的存活率为56%,头等舱的存活率49%。也就是说,座位越靠前,存活率越低。为什么会这样呢?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必须指出,上面的存活率仅仅是统计的概率。针对具体的某次空难,这种概率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比如下图2010年的伊春空难座位分布图,存活率较低的跟统计值是反的。飞机头部的存活率反而更大。所以,对于具体的某次空难,最关键的是坠机时,着落的部位。统计数据之所以说越往前,存活率越低,原因在于大多数坠机事故发生时,都是机头先着地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3、怎样才能存活?

英国的研究者用有一架170座的波音727,在沙漠里做了实验。他们把这架飞机飞到800m左右的高度,然后再撞下来,坠机的姿势就是机头首先着地。实验结果表明:系好安全带,并采用适当的保护姿势,会有超过70%的乘客能逃过一劫。不过这个实验,高度才800m,由此可见其速度也应该不会太大。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无论哪种交通工具,安全带都是保命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飞机的飞行速度较大,撞击力也会响应较大,光靠安全带是不够的。为了尽量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影响,应该让人体团成一团,在不解开安全带的前提下,小腿向后用手抱住,身体前倾尽量贴着膝盖。只有这样,在巨大的冲击力下,人体各关节才会尽量保持固定,不至于突然的关节移动。就像晃你身体的时候,你的脑袋会慢一拍跟随着晃,如果力够大,脖子直接断掉。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4、送医的三人

尼泊尔的这次空难事故,发生于起飞后的20分钟左右,而整段航程也就大概25分钟,空难发生于降落阶段。网友拍摄到了这架飞机坠机前的姿态,从正常的飞行姿态,突然开始侧翻,其原因不得而知。另一个视频来自当时飞机内印度乘客的现场直播,刚开始地面的景象清晰可见,表明此时的飞机正准备着陆,突然画面变黑又变红,并随之传来爆炸声。整个过程非常迅速,根本来不及反应。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我从朋友那里找来了这架飞机的飞行数据,并不很全。在最后一个时刻,飞行高度3780m,速度从380km/h急剧升到了430km/h。最后这个速度,很可能是失控后的速度增加。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不过,另有数据来自flightradar24(数据来自飞行视角微博),蓝色的飞行高度曲线变化特别巨大,这表明这个飞行高度的信号并不准确。黄色的速度曲线同样也有这种突然的变化,在最后一个时刻大概是200节左右(380km/h)。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不管哪个数据,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要降落,飞行高度并不高,速度也不快。那获救的三人,因为距离撞击点较远,才没有当场丧命。飞行速度目测不了,但是高度应该不超过1000m(咨询了飞行员好友)

尼泊尔空难,3人获救被送医院,空难发生,还能幸存? - 天天要闻

飞机在撞击地面的那一瞬间,巨大的冲击力首先破裂撞击点的机体,而附近的人一方面因为撞击力而受伤或死亡,另一方面因为机体碎片的侵入而死亡。这些破碎的机体,损耗掉了一部分撞击的能量,这对于后面的人员来说是好事。但是,如果撞击速度较大,能量消耗不完全,那么后面的人也将难以幸免。

5、总结

统计数据上,空难发生时,座位越靠后生存几率越大。其实,对于具体的空难事故,应该谁距离撞击点越远,生存几率越大。本次事故被抢救的三人,大概就是位于撞击点较远的位置。另外,事故发生于降落阶段,速度和高度的值都很小,相对于高空的撞击能量是偏小的。可惜的是,最后三人并未抢救过来。

愿逝者安息!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谈不出“对等” 美国关税谈判策略反噬自身 - 天天要闻

谈不出“对等” 美国关税谈判策略反噬自身

日本派出的谈判代表,再次空手而归。两个多月内第七次访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为争取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面,特意延长行程,却连人都没见到,谈判也无疾而终。赤泽亮正刚回国,美国总统特朗普便发难,称“日本被宠坏了”,“美国接受了日本数百万辆
微软拟裁员大约九千人 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裁员 - 天天要闻

微软拟裁员大约九千人 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裁员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 美国微软公司2日确认,拟裁员大约9000名员工。这将是微软自2023年以来最大规模裁员。微软一名发言人说,本轮受裁员影响的员工数量不到员工总数的4%。这是2021年11月13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微软品牌标识。
抗议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演讲近9小时,创最长发言纪录 - 天天要闻

抗议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演讲近9小时,创最长发言纪录

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以“神奇一分钟”的马拉松式发言,抗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神奇一分钟”本质上是一个不计时的发言机会,杰弗里斯的实际发言时间约为8小时46分,创下了美国众议院现代史上最长的发言纪录。据悉,杰弗里斯于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点53分开始了...
就任满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召开记者会,就外交安全、经济民生等问题发表立场 - 天天要闻

就任满月,韩国总统李在明召开记者会,就外交安全、经济民生等问题发表立场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刘媛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伊文】当地时间3日,韩国总统李在明迎来就任“满月”。当天,他在原总统府青瓦台迎宾馆举行记者会,就外交安全、经济民生、司法改革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发表立场。韩联社评价称,这一个月里,李在明在“以韩美同盟为先,深化韩美日合作”的大原则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然而促成...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 - 天天要闻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帮扶支持力度,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图为在眉山市仁寿县卓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赶制订单产品。潘帅摄(人民视觉)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对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