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中风险区?为何缩短隔离管控期?国家疾控局详解——

2022年11月12日23:22:18 国际 1501

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 记者 李祺瑶 实习记者 柴嵘

为何不再判定次密接、中风险区?为何缩短隔离管控期?国家疾控局详解—— - 天天要闻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要坚持科学精准,立足于防、立足于早,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疫情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和看病就医等民生需求,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坚决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坚决整治层层加码,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十条措施能明显缓解

疫情处置的一些瓶颈障碍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介绍,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也是过去两年多以来一直坚持的工作节奏和风格。不断优化疫情的防控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工作,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强调更加与时俱进,要根据病毒的演进变化趋势,还有实际防控能力的改善和提升,以及积累的临床治疗的经验和认识,来优化和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总的要求就是要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服务保障的影响。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跟进全球疫情态势和病毒变异特征,结合防控举措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评估。有关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通过两年多的防控实践,经历了若干次聚集性疫情的挑战,也积累了很多防控的经验,对于病毒的传播规律和临床治疗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另外,在疫苗研发、药物研发储备等方面,也有了新的技术进步。因此,我们要因时因势来调整优化防控举措,不断提升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可以说,每一次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也是经过专家科学论证的,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特别是脆弱人群数量比较多,尤其是老年人口在我国占比大,这些都是基本国情。而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也是相对不足的,并且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分布也不够均衡。结合我们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等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结果,经过专家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了二十条优化完善的政策举措,优化之后的举措能够明显缓解各地疫情处置当中遇到的一些瓶颈和障碍的问题,比如说隔离资源相对比较紧张,隔离房间不足。另外,流调方面压力非常大,流调的人员也相对不足。比如说这次我们取消了对于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集中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来把风险地区和密接人员的有关调查和风险管控的工作做得更好,能够用更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样的调整和优化,是基于科学的认识,也是基于循证研究的新的成果,这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更加精准科学的做好我们的疫情防控和处置工作。

国家疾控局回应为何取消

次密接、中风险区判定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昨天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基础上的优化二十条措施发布以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大家特别关注的几条,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要调整。

密接管理措施改为“5+3”

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原来的“7+3”是7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健康监测,改成了“5+3”,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

元月8日,奥密克戎开始在我国流行,我们就着手制定第九版防控方案,到3月份有了雏形。4月5日到5月5日期间,我们在全国7个城市对第九版的雏形进行了试点。当时在我国流行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和BA.2,试点的结果是,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第九版是“7+3”。

6月28日正式发布第九版防控方案以后,7月份和8月份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我国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3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

从第一版开始,一直到第九版和到现在的优化版,原来是14天,后来变成“14+7”,后来是“7+3”,现在是“5+3”,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给我们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我们采用的是“5+3”。

不再判定次密接

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我们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

自武汉暴发新冠疫情以来,风险区划定一直在调整,比如原来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在第八版的时候叫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第九版就统一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刚才说的次密接是3.1/10万。我们觉得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我们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考虑他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管理

大家还关注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评估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可能大家听到原来的“7+3”改成“5+3”,认为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疾控解读

入境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结合当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势发展变化,以及新冠病毒一些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统筹我国外防输入以及国际往来,便利人员往来,根据前期我们对入境人员防控措施的评估,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践的评估结果,在严防外防输入的情况下,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以及核酸检测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优化调整。

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以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随着境外疫情的广泛传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较高,我们在评估中发现,导致入境以后首次核酸检测阳性Ct值大于等于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样我们调整了入境人员阳性检出的判定标准。

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了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对于免隔离闭环管理区内的中方和外方人员,要严格落实闭环管理、个人防护以及核酸检测等防护要求,严防“破环”。

根据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调整了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期限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国际分类资讯推荐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闻

春天的“精灵”唤醒哲古草原

天刚蒙蒙亮,哲古社区牧民曲扎迫不及待来到羊圈,拿着奶瓶给新出生的小羊羔喂奶,顺便为刚刚生产的母羊开起了“小灶”。“家里养了230多只羊,这几天已经产了30多只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产羔将全部完成。”曲扎说,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尽管很辛苦,想到牧业增产,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闻

上海地铁瓜太猛!男主社死三连暴击:身份扒光 + 丢饭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猥亵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铁车厢内对女性进行骚扰,整个过程被目击者拍下并迅速传播。事发后,这名男子在24小时内被公司解雇,成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铁猥亵案的“主角”。他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 天天要闻

深化校会媒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落户长春人文学院 青创市集赋能大学生创业项目招募启动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长春人文学院、吉林城市融媒主办,长春人文学院文学院、中国网东北振兴频道、搜狐吉林融媒体中心承办,吉林省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吉林省时尚产业联合会协办的“校会媒协同,产学研融合”吉林省生态文化协会揭牌暨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长春人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 天天要闻

坐不下挤一挤,真的没事吗?这辆超员载客面包车被蜀黍查处……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群众出行创造良好条件,汕头公安交警部门持续聚焦“两客一危一货”、6座以上小客车等重点车辆,严查严处超员超载、违法载人、疲劳驾驶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宗、查处一宗,教育一群”,切实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