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作为对克里米亚大桥事件的报复,俄军一次性动用约200枚导弹,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实施大规模打击。
俄军的“第一集”打击结束后,俄军并未就此收手。11日这天,也就是俄军对乌总指挥苏罗维金生日当天,俄军继续对乌展开密集打击,俄军的导弹再次扑向乌克兰。乌媒指出,基辅州、文尼察州、罗夫诺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敖德萨州、尼古拉耶夫州以及克里沃罗格、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扎波罗热均遭到俄军的导弹打击。
看来苏罗维金的上任要改变俄军的作战风格,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做出预计,假使俄罗斯能够保证质量完成动员工作,并让俄军的技术装备得到保障,那么俄军对乌特别行动将进入关键阶段。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此评价称,白俄罗斯言下之意是,俄军对乌特别行动将在冬天迎来转折点。
俄军对乌特别行动要想在冬天迎来转折点,内外因素的改变都至关重要。
其一,就内部而言,俄罗斯需要提升俄军的战斗力。
白俄罗斯的预计体现了对俄军的乐观态度,同时也指出了俄军的问题。俄罗斯确实进行了局部动员,同时也对俄军指挥官大换血,但是动员带来的乱象连普京都无法忽视。与此同时,俄罗斯国家杜马也关注了俄军的后勤乱象。
此外,乌克兰战场广阔,俄军这30万动员投入到乌克兰战场能不能让俄军改变防御态势还不好说。俄军想要解决兵力不足问题,或许可以考虑让白俄罗斯出兵加入战场。但是,波兰已经开始从白俄罗斯撤侨,不禁让人思考,波兰是否有意对白俄罗斯下手。
白俄罗斯也忧心忡忡,虽然同意与俄罗斯组织区域联合作战部队,却特别强调地区部队的任务是防御。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指出,西方怂恿乌克兰将白俄罗斯拖入“毫无意义的战争”。由此看来,白俄罗斯似乎不想加入乌克兰战场。
至于技术装备,俄罗斯不能指望自己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更不愿意迎合美国的心意,在俄乌冲突中实现核武器。因此,俄罗斯只能让军工企业开足马力保持生产,同时对外购买装备。
伊朗屡屡强调,自己并没有对俄罗斯提供武器,且口头上刻意展示中立立场。但是乌方仍然指控称,在俄军11日在文尼察的打击中,俄军使用伊朗无人机击中了乌方的一座火电厂。
由此看来,俄罗斯和伊朗已经就军事合作达成了默契,伊朗的无人机确实在乌克兰战场表现不错。如果俄军能够大量列装伊朗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军机械化部队的集结将起到更好的压制作用,同时提升对乌军补给线的破坏力。
其二,就外部而言,俄罗斯需要美国调整对乌路线。
俄乌军事实力毕竟存在不小的体量差距,乌军能够抵抗至今,美国源源不断地援助至关重要。俄外长拉夫罗夫11日指出,美国事实上已经成为俄乌冲突的直接参与者,美国不仅直接招募雇佣兵同俄军作战,还协助乌军使用美援武器。假使美国放弃对乌输血,乌军恐怕很快就不是俄军对手。
也正因如此,乌方忧心忡忡,担心共和党赢得中期选举后,美国将不再支援乌克兰。毕竟,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已经开始呼吁俄乌和谈,共和党议员也公开呼吁美国停止对乌援助。而在民主党的授意下,泽连斯基并不愿意与俄方谈判,拜登政府更是在不断升级对乌军援。
中期选举结局如何,民主党虽然处境危险,但胜负还难以预判。即使共和党赢得了中期选举,共和党也需要考虑美国的利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投入过多,难道要大半年来白忙活一场?欧盟虽然对援助乌克兰感到疲倦,但难以自主,但俄军大规模袭击乌方基础设施后,欧盟核心成员国法国公开表态全力支援乌克兰。
除非美欧确实筋疲力尽,对援助乌克兰已经是有心无力,否则俄罗斯不好指望外部环境的改善,俄乌冲突很可能长期性拉锯下去。
当然,预测赶不上实际变化,如果俄军能够提升战斗力,或者美国停止对乌援助,俄乌冲突确实将迎来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