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美元”、“捷克边境”、“E55高速路段”...
这是只有定期往返于柏林——布拉格公路干线的长途司机才会秒懂的词语。
就像望梅生津一般,开车驶上长达12公里的“廉价爱情公路”后,司机们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
“卡车车厢还是汽车旅馆?”
情欲以金钱为诱饵,在这场由暗号开启的情色世界里,以长途司机为代表的消费者就成了上帝。
仅仅支付30美元,他们就能从操着不同语言的300多名性工作者中挑选一位,共度良宵。
而这些性工作者中,乌克兰裔妇女所占的比重很大,有的甚至还是妙龄少女。
那么,这些乌克兰裔的妇女为何会涉足性工作?
而曾经号称“欧洲粮仓”的乌克兰,今天为什么会堕落成“欧洲子宫”?
鼎鼎有名的欧洲“红灯区”
“早在6年以前,乌克兰当地的色情业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2012年,一则名为“欧洲杯东道主引爆色情业”的新闻报道横空出世,瞬间成为国际搜索热点。
作者在该新闻报道中表示,早在2006年,乌克兰的性工作者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各国语言、狂补足球知识,希望能以此来为自己的魅力“加成”。
等到6年后欧洲杯正式“开打”时,乌克兰性工作者人数就已高达8.3万,脱衣舞酒吧、桑拿会所等情色场所不计其数。
足球场上的赛事动人心弦,而场下的情色交易也足够让人荷尔蒙爆棚。
“我相信这些球迷看完球之后,在夜里也想寻欢作乐。来我们这里吧,我们这里有漂亮的女孩和无比热情奔放的心。”
俗话说,入乡随俗。不明就里的足球爱好者们带着对体育赛事的热忱而来,再惊讶万分地将美色打包带回。
身体和灵魂同时满足的感觉,让不少球迷直呼过瘾。
直到整场欧洲杯赛事结束,各国球迷还处在一个意犹未尽的状态中——很显然,他们给出的满分好评,并不完全是因为足球比赛太过精彩。
在彻底揭开乌克兰最后一块遮羞布的同时,“情色欧洲杯”的遗憾落幕,也将“欧洲红灯区”的桂冠正式交到了乌克兰手中。
但对于尝到甜头的乌克兰来说,这些还仅仅只是开始。
利用自身的美女优势,乌克兰这个国家,可以说将“内销外出口”转化到了极致。
一份来自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常住人口数为260万,女性人口数为140万,除去老人和小孩,当地的性工作从业者大约持平在2万左右。
也就是说,仅仅在基辅这一个地区,性工作者所占比就超过了1%。
在这样的从业占比下,站在街头十分钟,就大概会遭遇来自20名性从业者的“友好搭讪”。
恐怕最专业的一线城市商贸场地,都无法支持如此密度的销冠同时在线。
照这样的从业密度,哪怕各国消费者绵绵不绝纷至沓来,哪怕拿着每单500美元的高额报酬,看似没有“远虑”的乌克兰从业者们,也必定会有心照不宣的“内忧”缠绕眉头——毕竟,这份工作是吃青春这碗饭的,即使再年轻貌美,也迟早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想来想去,唯一的出路,便是走出国门。
正如前文所说,位于捷克边境的“廉价爱情公路”,就是在乌克兰“情色内卷”氛围下应运而生的综合体。
虽然当地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从业者,但占据人数大头的,还要数“被迫外逃”的乌克兰女孩们。
在这里,除去要忍受不同国籍消费者的粗暴对待外,乌克兰从业者还要面对薪水猛降的心理失衡。
为什么她们宁愿受人白眼,也不愿意在国内当个普通蓝领?
如果你有幸能向当事人问出这个问题,那么对方给你的回答大概是:
回去就要挨打,我要搏一个机会,争取彻底移民。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这不得不从乌克兰“自废武功”开始讲起...
从世界第三到第三世界
乌克兰本身应该是个极具拼搏意识与进取精神的国家,这句话若是放在30年前,乌克兰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褒奖。
作为当年以3%的占地打出25%生产总值的前苏联“配件”,乌克兰的行动力,可以说达到了风云闻之变色的程度。
即使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这位班级优等生,也在毕业前得到了教导主任的额外关照:
你的贡献最大,我把奖状最中心的位置留给你吧。
理所当然的,这个欧洲第二国土面积大国,就接收了前苏联35%的工业家当。
洲际导弹生产厂、苏联时期的第五大造船厂、唯一航母组装厂、世界黑土地拥有者...
这样的先天优势,足以吊打任何一个后天发家的发达国家,刚刚“毕业”的乌克兰,将机遇与实力稳稳攥在手心,走得昂首阔步。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人均GDP为1449美元;而当时中国的人均GDP仅为283美元,刚刚完成了乌克兰五分之一的任务额。
在还未“毕业”前,被誉为“世界粮仓”乌克兰,就是苏联的最强后援。
但由于在班级里光长个不长脑子,成功“毕业”后的乌克兰,并没有从老大哥身上学到为人处世的精妙智慧。
恰恰相反,力量有余头脑不足的乌克兰,掉进了一个无法闭环的思维误区中——都已经自立山头了,不找盟友长期合作,光留个把柄在别人手里怎么能行?
要知道,作为苏联时期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乌克兰与俄罗斯携手,共同开创了当时政治与经济持续向好的完美局面。
苏联解体后,为了能让这两个兄弟继续友好相处,在分给乌克兰大量军事武器的同时,苏联也将核武器具体使用方式传授给了俄罗斯,希望能以此为制约,促进两国深度合作。
但有些遗憾的是,当时沉浸在“美式幻想”中的乌克兰,并没有理解老大哥这一“保命后手”的层层深意。
作为自建国以来就不断被其他国家收入麾下的“附属国”,乌克兰的心中,其实一直都有一个慕强梦。
曾经的老大哥倒台后,突然失去依附的乌克兰,想的并不是自立门户出人头地,而是再找一个“爹”,当时风头正盛的西方势力就进入了乌克兰的视线。
一方面,受“美式思潮”影响,一部分乌克兰青年在得到资助前往美国留学后,对西方列强文化追捧至极,这导致乌克兰国内“亲西方派”的队伍愈加壮大;
而另一方面,受乌克兰大饥荒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的影响,利益受到重创的乌克兰与俄罗斯逐渐交恶,出现了无法修补的认知裂缝。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国内的“亲西方派”顺理成章地压倒“亲俄派”,向欧美倒戈。
在当时,出于对俄罗斯力量的忌惮,北约曾一度试图将刚刚独立的俄罗斯“掐死腹中”,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后者申请加入的示好,让双方处于对立。
由于地理因素,乌克兰一旦加入北约,会让俄罗斯的腹地受到美国火力的威胁,并且失去黑海出海口,影响惨重。
可以说,背刺俄罗斯、放弃自家大后方而选择别人粮仓的乌克兰,着实走了一步出力不讨好的败棋。
但当时沉浸在喜悦中的乌克兰,显然并不这么想。
本着终于抱到大腿的心态,成功交恶俄罗斯——这个当年老大哥留下的“保命后手”之后,乌克兰喜滋滋敲响了欧美列强的房门。
利用自己“世界粮仓”和核武器强国的招牌,乌克兰满心欢喜,觉得自己可以“带资进组”,成为北约联盟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国家。
但其实,已经进化成人精的欧美列强,看到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的无脑覆灭——在克拉夫丘克的领导下,当时的乌克兰政府以弃核为条件,换取了大量西方经济补偿,预估金额高达3亿左右。
乍一看,乌克兰似乎从苏联解体后的发展困局中成功脱身,不仅为自己找到了“新东家”,甚至还以自由之身拿到了“新东家”发来的经济大礼包。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被西方列强忽悠到头晕眼花的乌克兰,既放弃了保卫国家之根本的核武器优势,也走上了一条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国家发展之路...
2000年后,由于推行私有制改革与外资引入,乌克兰国内寡头横行,大大侵吞了国民收入,民众贫富分化明显,国内生产总值如同脱缰野马一般断崖式下跌。
差距过于悬殊的收入对比,让饱受折磨的底层民众非常愤怒:
明明是在同一条船上,为什么你能走阳关道,而我却只能匍匐在阴暗潮湿的独木桥?
盛怒之下,乌克兰国内的和平模式被打破,政府反对者们开始发动颜色革命,自发寻找生存机会。
中国古人老早就专门总结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果不其然,当执政者失去民心后,这场仗,反对者们赢得干脆利落。
如同骤然独立后走上暴发户路线的前乌克兰统治者一样,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新统治者那里,同样存在自身无法避开的思维定势。
简单来说,就是穷怕了。
为了讨好支持自己的民众,新统治者上任后,做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离谱决定:
拿出本国全年财政预算的80%以上,当做全民福利,发放给普通民众。
虽然高额高频的财政补贴,稳定了民众情绪,短期内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但无休止的饮鸩止渴,终究将民众孵化成了恶龙。
2005年,乌克兰的GDP增速仅为3%,跌破历史极值。
国库亏空,享受了短期井喷式福利待遇的民众,自然随之进入了下一轮的苦行僧模式。
毕竟,由奢入俭难。
意识到无法阻止经济崩盘的新乌克兰政府,迅速缕清了自己的危险处境:
既然已经有了一次反政权运动成功的经验,那么,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民众,肯定会如法炮制,再次奔走在为自身谋利的“正义运动”上。
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地位,新乌克兰政府开始着手刺激经济,试图力挽狂澜,抹掉财政赤字。
从哪里下手比较好呢?
想来想去,政府审视的目光聚焦在了国内肤白貌美、占尽“基因优势”的乌克兰女性身上。
于是乎,一套断臂求生的花式操作完成后,2006年乌克兰GDP增速就火速回暖,来到了7.44%的及格线。
不管怎么说,执政者的乌纱帽,还是在摇摇欲坠中戴稳了。
但作为“政治牺牲品”的乌克兰女性,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代孕、传染病,“欧洲子宫”背后的难言之隐
2006年,乌克兰政府正式修改法令,将色情服务由“犯罪行为”改划为“不端行为”,执法严苛性下调了不止一个level。
从前,动辄进监狱受管教的“极刑”摇身一变成为假把式,这让乌克兰民众大为震惊。
要知道,在乌克兰,政府对“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仅仅是8-20欧元的经济罚款。
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过是65-160元,还不如一次违章停车罚款来得教训深刻。
面面相觑良久后,乌克兰民众便明白了政府的“良苦用心”——国库亏空,社会福利保障欠佳,想要自救,就出卖身体吧。
一时间,乌克兰街头的站街女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穿着暴露、媚眼如丝,热情地招揽着路人,刚刚“正式上岗”的乌克兰女性,姿态娴熟宛如老手。
乍一看,她们在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可实际上,“笑中带泪”,才是这部分性工作者最真实的内心活动。
原因很简单,乌克兰经济衰败,普通的工作岗位也已经分外难求,女性即使能从众多男性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侥幸上岗,挣来的薪水也只能勉强度日。
以最常见的收银工作为例。
每天工作12-14小时、每周休息两天,一个月下来,乌克兰女性拿到手的报酬也只有220美元。
如此微薄的收入,对于深陷经济波动危机的社会大环境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
想要踏踏实实地填饱自己的肚子,乌克兰女性就只能掉转方向,投入管制宽松的色情业。
虽有损名声,但一单高达100美元的收入,还是真刀真枪地为她们挡住了横亘在面前的生存危机。
只不过好景不长,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没给这些身在苦海的姑娘们多少喘息的时间。
2012年,“情色欧洲杯”一战出圈,将乌克兰境内的情色交易瞬间带成一片红海。
人不能永远年轻,但永远都会有年轻的人存在。
年轻貌美的姑娘摩肩接踵往坑里跳,早已在坑中的老人难免会有心力交瘁之感。
联合国就曾对乌克兰色情业的过度发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
“每四个欧洲性工作者中,就有一个乌克兰人。”
为了避免成为明日黄花,不少青春不再的乌克兰女性,选择听从“皮条客”指挥,前往国外开辟事业版图。
国际移民组织在201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外不定期工作的乌克兰人比例高达67%,其中有超过480万人从事海外非法性交易。
而在出国前,她们当中80%的人是失业状态。
试图通过转移主阵地来提高自身价值,这本身没有错。但移民决定的根本问题在于,女性们忽视了,皮条客,并不是悬壶济世的慈善家。
“几乎所有的妓女都遭受过毒打!”
一位在比利时从事社会救助的工作人员就曾表示,在自己任职的几年时间里,他曾帮助过40多名东欧妓女逃跑。
商人的憎恶都由金钱决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乌克兰女性作为人的基本尊严,早已与生产力高度挂钩。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由于价格低廉、地位低下,性工作者在进行服务时,并没有权利对消费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判。
基本卫生概念的缺乏,让乌克兰性工作者们近半成都感染了HIV病毒。
再加上中介组织“皮条客”不愿意为她们额外支付治疗费用,那些不幸染病的性工作者们,只能选择默默忍受,或是回到国内接受治疗。
但乌克兰性工作者无法料想的是,即使侥幸逃回国内,她们所要面临的,依旧是“4600万人口中超过1%都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社会现状。
往前走是地狱,往后退,也不过是更深的地狱。
可即使命运悲惨至如此,被国内经济困境逼红眼的乌克兰政府,也并不准备放过这些可怜人。
2014年,新一轮的政变在乌克兰爆发。受此影响,乌克兰经济全面崩盘,GDP跌破-9.77%,民不聊生。
为了提高本国经济,眼见乌克兰女性在色情业中受损严重的新政府,想出了另外的奇葩办法——发展代孕业务。
早在2000年初,乌克兰政府便推出《乌克兰家庭法典》,确立了代孕的合法地位。
法典发布后,不明真相的女性纷纷投入代孕行业,为乌克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受此启发,乌克兰政府大肆压低政策底线,让本国的代孕产业逐渐成为了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因为业务不能中断,即使已经成为“欧洲子宫”,乌克兰在代孕费用上,也是打出了出人意料的底线牌——一次代孕交易,费用不过是30万人民币,报价甚至低于饱受经济低迷影响的柬埔寨。
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母体”的女性,不仅要克服孕期身体的种种不适、牺牲自己健康保证保证胎儿的存活率,还要在产子后,面临雇主“跑单”,全部付出打了水漂的风险。
甚至,即使成功生子,在新生儿的所有证明文件中,代孕母亲也并不被允许享有署名权。
对于女性而言,这样的伤害,远比肉体患病更加苦痛。
“欧洲最便宜的代孕在乌克兰——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从BioTexCom的官方网站的宣传语上,我们不难看出乌克兰的窘迫与卑劣。
更何况,这种以牺牲女性身体健康与人伦尊严的贩卖行为,在始终低迷的经济走势面前,疗效也渐有式微之势。
盛产美女,乌克兰是认真的。
世界知名杂志《游客文摘》,就曾将乌克兰列为“美女之都”,傲居十大美女国家榜首。
先天”基因优良”、后天万众瞩目,照理来讲,乌克兰女性的地位,虽达不到众心捧月,但理应不会太低。
然而,不巧的是,她们的如花美貌,生在了错误的年代。
经济繁荣时,人们根本不会在意路边的鲜花价值几何;可等经济崩坏时,鲜花也需以色事人,细分三六九等。
乌克兰女性的命运,生来就由不得自己。
结语
2018年,曾经仅占乌克兰五分之一产值的中国,人均GDP高达9770美元,远超人均GDP仅为3095美元的乌克兰。
纵观往事一场空。
不知在同年成为欧洲第一贫穷国家的乌克兰,在回想从前“欧洲粮仓”的鼎盛辉煌时,心中会不会闪过一丝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