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已经出现,“斡旋”时机到来,但谁可以斡旋呢?
“俄乌战争”出现了“拐点”,标志性事件有三个:
1、乌克兰东部四州公投,加入到俄罗斯联邦之内;
2、乌克兰自己完成了加入北约的法律程序,就等北约批准了;
3、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一号、二号”管道被炸,欧洲今年冬天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用了。
这几件事的发生,说明“俄乌战争”的拐点到了,下一步怎么发展,在各国领导人一念之间。
“拐点”的出现,就是相关国家进行斡旋的最好时机。以前没办法斡旋,即使有国家想斡旋,双方也不会接受。
因为“特别军事行动”是俄罗斯发起的,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时候斡旋,俄罗斯不会听的。
而乌克兰在美西方的支援下,像打了鸡血一样要和俄罗斯死磕到底,他们不但要打退俄罗斯的“入侵”,还要顺势收回克里米亚。斡旋,乌克兰不接受。
“俄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现在都消失了:俄罗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乌克兰也完成了自己加入北约的程序。
泽连斯基签署加入北约的文件
“北溪管道”被炸,以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突然明白了自己是什么。德国政府已经决定:不再支援乌克兰。
所以,现在是斡旋的最好时机。
但谁来斡旋呢?美国、东方大国都不合适,因为这两个国家有自己的态度。欧洲国家也不行,他们有自己偏颇的立场。
也许印度、沙特、土耳其等国是可以斡旋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对他们都能接受。
乌克兰东部加入俄罗斯联邦,是普京的最终目的
苏联解体后,虽然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各自独立,但苏联的主体俄罗斯在十五个国家中,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是核心,这三个国家绝对不能分得太开的。俄罗斯希望三个国家更加紧密,而美西方则希望他们分得越开越好。
为了加强对俄罗斯的压力,美国利用北约东扩,不断侵蚀俄罗斯从苏联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北约力量来到乌克兰边上,让俄罗斯感到紧张和害怕,他们担心自己再次分裂。
无论是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还是原华约国家加入北约,都比不上白俄罗斯或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刺激大;
一方面他们直接和俄罗斯接壤,相当于北约在苏联门口架上武器;另一方面他们在历史上纠葛太深,最早可以说是一家人。
白俄罗斯一直和俄罗斯很好,不管美西方怎么拉拢,白俄罗斯也绝不做美西方压制俄罗斯的马前卒。
乌克兰则不一样,由于许多历史恩怨,加上美国深度控制了乌克兰政坛,2005年库奇马下台后,乌克兰就在对抗俄罗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乌克兰的问题是国内没法意见统一,这造成了乌克兰在与俄罗斯对抗时,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不断丢失领土。
在乌克兰东部的卢甘斯克、顿涅斯克、哈尔科夫三个州有大量俄罗斯人,这些俄罗斯人组织了自己的力量,要争取更大的自主权。
克里米亚半岛更是俄罗斯的后花园,那里是苏联的黑海舰队基地,大部分都是俄罗斯海军官兵、家属、军工人员、科技人员。
乌克兰政府和东部三州关系紧张的时候,俄罗斯就以自己在三州特殊利益为由,在边境摆上强势的军事力量,时刻准备打进乌克兰;同时,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了俄罗斯。
为了不让东欧出现战乱,德国总理默克尔拉上法国总统出面斡旋,终于让俄罗斯和乌克兰达成了“新明斯克协议”。
这个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1、乌克兰政府军同东部反政府民间武装间全面停火;
2、乌克兰要在2015年之前制定一个新的宪法,永久立法同意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是“个别地区的特殊地位自治州”。
“新明斯克协议”签订后,俄罗斯得到了两个巨大的成绩:
1、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联邦,黑海舰队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母港;
2、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取得了近乎“独立”的地位。
这个协议一签订,乌克兰国内闹翻了。
一方面,他们认为这是卖国的条约,后来,签约的总统波罗申科还被以“叛国罪”提告。
另一方面,美国势力非常不满意。因为德国法国主导了签约,让欧洲局势平稳;而牺牲掉的是美国压迫俄罗斯的地缘利益。
所以,这个条约签订后,乌克兰没有一天不吵。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要求废掉这个协议,同时,乌克兰政府军也不断攻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的武装。
乌克兰还借机不断要求加入北约,这正好是美国期望的“北约东扩”、俄罗斯憎恶的“战略压迫”。
矛盾越来越深,乌克兰不但想“加入北约”,废掉“新明斯克协议”,还要收回克里米亚。而俄罗斯要求:“新明斯克协议”必须得到尊重,克里米亚半岛永远是俄罗斯的。
到2022年初,乌克兰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的进攻更加激烈,“北约吸收乌克兰”的征候非常明显,“新明斯克协议”已经名存实亡。
现实让俄罗斯认识到:无论如何,乌克兰都是要加入北约的;乌克兰成为北约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问题,俄罗斯以“俄罗斯人的方式”出击了,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了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
这个“行动”实际就是把乌克兰军事力量从东部往西赶,用武力维持东部的“个别地位”;让这四个州成为俄罗斯的安全屏障。
战争打到现在,西方国家支持乌克兰反攻,让俄罗斯常规力量感到吃力。这时候,俄罗斯使出了大招:用公投的方式,兼并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布罗热、赫尔松四州。
四个州变成俄罗斯领土,克里米亚半岛与俄罗斯连接成为一体,这正是普京规划的“强大的俄罗斯”的样子。虽然比不上叶卡捷琳娜大帝时的规模,但已经比苏联解体时强上百倍。
乌克兰要加入北约,这是宪法规定的
乌克兰想加入北约,这是一种非常本能的考虑。因为历史上乌克兰就没有一天安全过:波兰强大时,乌克兰是波兰的殖民地;沙俄强盛时,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附庸。
苏联解体,乌克兰突然独立了,这对从来没有独立建国经验的乌克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边上还有一个强大的、侵略性很强的俄罗斯,乌克兰一点安全感也没有。
美国也正是抓住了乌克兰人这一心理,用“加入北约”为诱饵,利用寡头控制了乌克兰的经济命脉,把乌克兰仅仅抓在自己的手里。
2014年12月,乌克兰修改法律,放弃不结盟的地位,这是为将来加入“北约”做法律准备;2019年2月,乌克兰议会修宪,将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方针纳入宪法。
乌克兰修宪,把加入北约写进宪法
把“加入北约”写进宪法,这是一个巨大的刺激,让俄罗斯彻底抛却幻想。因为这表明:今后不管谁当乌克兰总统,都要以“加入北约”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否则就是“违宪”。
其实,乌克兰内部基本被美国把持,一点点切香肠,把局势推进到危机的边缘一直是美国控制地缘局势的方式,他们在东亚也是这样。
作为当事国,乌克兰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们即使想和俄罗斯好好相处也不行,因为他们已经被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
为了“安全”,不得不破坏自己的安全,这是小国介入大国博弈的悲剧结果。现在,乌克兰不但收不回克里米亚,还丢掉了东部四个富裕的州。
当俄罗斯签署法令,宣布“乌东四州并入俄罗斯”的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签署“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申请文件”,完成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国内最后一步。
各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
世界各国对于“俄乌战争”的立场是不一样的,真正着急的国家没有几个。
而与这场战争有切身利益的国家,除了俄乌双方以外,只有美国、英国、欧洲,并且,他们的立场也是变化的。
美国挑起“俄乌战争”的目的有四个:
1、搅乱欧洲、打击欧元、让欧洲与美国捆绑得更紧;这是拜登所说的“美国回来了”的应有之义。
2、大发战争财,修补新冠以来美国不断“量化宽松”造成的经济困局。
3、把俄罗斯拖进泥潭,削弱俄罗斯的力量,最好让俄罗斯变成没有任何威胁的二流国家,这样,美国就能好整以暇地对付另一个挑战。
4、有“国家领土不容分割”的理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逼迫各国表态,让东方大国为难,离间俄罗斯和东方大国的关系,为自己将来和大国的冲突做准备:把俄罗斯推远一点。
现在,美国的目的只实现了一半。
第三个目的想要达成,就要让战争一直打下去,让俄罗斯在战争中不断流血,不断消耗。
但现在的局势变化,让美国的希望落空。明显的,乌克兰在没有外界支援的情况下,没办法再打;而随着“北溪管道”被炸,德国已经不想援助了。
最后一个目的,美国很难达成,因为大国处理得非常谨慎,也很公道,普京都说“理解大国的立场”。
欧洲已经累了,他们真的不想再支援乌克兰了,特别是德国,他们都决定了:不再援助乌克兰。
这些都是因为美国做得太过分了。美国自己挑起战争,让欧洲损失惨重;美国还在这个时候“加息”,搞得欧元严重贬值,让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北溪管道”被炸后,强烈依赖这个管道的德国更加可怜:经济受损,冬天还没法取暖。
德国人出了名的谨慎,不会胡乱说没根据的话,但对于“谁炸了管道”,94%的德国人认为是美国干的。
这些都说明,欧洲对美国已经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眼里,美国的形象和立场是“自私自利”的、“不顾欧洲死活”的。
局势的变化、欧洲人的认识变化,决定了他们对“俄乌战争”的立场出现变化。他们不希望这场冲突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后果。
英国的立场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一直是这样的:欧洲大陆谁强,英国就攻击谁。
拿破仑强大时,英国视拿破仑为洪水猛兽,把打败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尊为“救世主”。
被英国尊为“救世主”的亚历山大一世
沙俄成为“欧洲宪兵”后,英国又把沙俄看成欧洲强盗,联络奥匈帝国处处针对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打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
这是由英国的战略决定的,他们想让欧洲没有强国,这样英国就能最大程度影响欧洲,“离岸制衡”。
所以,英国的立场没有变化,他们希望战争把俄罗斯拖垮,他们极力忽悠欧洲其他国家支援乌克兰,让乌克兰坚持打下去。
“北溪管道”被炸,局势可能的发展就在“一念之间”
“俄乌战争”在没有个结果时,实际上不管是谁都没法斡旋的,因为双方都不会听,美国也不准。
将来的局势怎么发展,要看各国能得到什么。
现在,俄罗斯得到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布罗热、赫尔松四州,与克里米亚连成一片,所以俄罗斯愿意停下来谈了,他们官方也放出了这样的口风。
乌克兰比较衰,丢掉领土,唯一的收获是签署了一个等待别人同意的文件: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申请。
实际上,没有这个战争,乌克兰很难提出这个“官方申请”,因为那是“找事”。现在,他们提出了,也算战略上进了一步。
美国其实想让战争继续打下去。削弱俄罗斯,让俄罗斯不再是美国的威胁,是美国想要达到的最低战略目的。
所以,将来的局势大约有三种可能。
1、在其它国家的斡旋下,俄乌双方都停下来:俄罗斯不攻击乌克兰其它地方,乌克兰也不攻击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布罗热、赫尔松、克里米亚。
至于这些领土怎么办,双方慢慢谈吧。乌克兰想要回去是不可能的;而乌克兰一直要求加入“北约”,在这些地方并入俄罗斯后,这件事也不是俄罗斯最关注的事了。
2、继续打下去,但不大打,只把战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美国最希望的,因为打下去,俄罗斯经济在美西方的极限制裁下,会变得脆弱不堪,他们将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
但乌克兰在没有西方援助的情况下,打常规战争,决然不是俄罗斯的对手;搞得不好,他们会丢掉更多的地方,比如哈尔科夫就不是很稳当。
德国已经表明不再援助乌克兰,德国是欧洲领头羊,他们的行动在欧洲是有标志性的。所以,乌克兰将来得不到欧洲援助是大概率的事。
单凭美国的援助,乌克兰可以打,但最后会很惨,所以乌克兰自己也有点退缩了。
3、大打出手,战争突然变得激烈起来。这种情况,即使有西方援助,单凭乌克兰也没办法做到;而是要北约介入才行,就像前期“乌克兰反击”一样,实际上北约深度介入了。
如果北约介入,俄罗斯将来会非常困难,独立的“乌东四州”有丢掉的可能。但普京早就说了:俄罗斯的领土受到威胁,他将使用一切措施。
“一切措施”指的就是“核武器”,这是俄罗斯唯一占有优势的地方;而美国也说了:俄罗斯如果使用战术核武器,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什么“严重后果呢”?据说美国有计划在俄罗斯使用“战术核武器”之前会“先发制人”,美国也有计划使用“斩首行动”。
这是什么局面?就是“世界大战”啊!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说了:愿意和俄罗斯总统谈判,但不是普京。
这话说得有点蹊跷,好像美国人在暗示什么。
总之,一切都是“未定之天”,一切都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