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事件突然发生,导致局势愈发紧张,欧洲各国却没能拿个主意。见此情景,许久不问政事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罕见公开露面,呼吁西方各国“严肃看待”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的讲话。
据德国ZDF电视二台报道,在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基金会的开幕式上,默克尔表示,普京的话值得认真对待,不应该被选择性的忽视。
默克尔强调,这不是软弱或妥协,而是一种有助于保留回旋空间的政治智慧。默克尔称,如果是科尔来处理这件事,一定会确保乌克兰的领土要求得到保障,也会妥善对待与俄罗斯的关系。
对于默克尔发出的警告,俄媒认为,她针对的是普京近日宣布在国内实施“部分动员令”时的声明。当时,普京声称,在俄罗斯领土受到威胁时,“不排除使用一切手段”来捍卫国家安全。
西方媒体都注意到了普京的讲话,将其解读为俄罗斯意图动用核手段。也许是因为俄军这半年来的表现,让欧洲各国起了轻视之心,所以,西方国家对普京讲话的普遍反应是,没太当一回事。
不得不说,已经卸任的默克尔,比西方在任政客的政治嗅觉更为灵敏,她意识到眼下的俄乌冲突,正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关口上,各国稍有不慎,一场更大的危机或许就会爆发。
形势正如默克尔所看到的那样,已经十分严峻了,因为至少有三股力量都在推动乌克兰局势的升级:一,西方各国持续不断的为乌克兰“输血”;二,接收了大量西方武器的乌军,意图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三,美国一直在幕后煽风点火,意图激起更大的矛盾。
面对这种局面,普京实施了“部分动员令”,意图征召30万预备役部队。事情的发展,渐渐就不再是西方所能控制的了。
在此之前,美国觉得自己可以远隔重洋,援助一点武器,就将俄罗斯拖入泥潭。欧洲各国认为,虽然自己经济上受到了影响,但战火毕竟只局限在乌克兰境内,一切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今,美欧原有的各种设想都渐渐不成立了。
试想一下,俄罗斯新的大军入场,乌克兰是否还扛得住?那西方各国该如何应对?如果只是加大援助力度,效果恐怕不太明显。西方亲自下场,那又不太可能,更何况,西方大举援助,原本就是想“战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普京在讲话中表示,“准备动用一切手段”,这其实就是对西方发出的“最后通谍”式的警告,西方国家如果故意装糊涂,那只会只食其果。
默克尔意识到情况不妙,所以才向各国大声呼吁。但在所谓“政治正确”的挟持之下,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恐怕不见得会听从她的意见,整个西方世界这次将整体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首先,俄乌冲突,将让西方世界进一步分裂。西方国家在国际上能占据重要的话语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国总是用一个声音说话。但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西方世界渐渐分裂出了美欧两种声音。
普京近日的讲话,将让西方变得更加分裂。因为乌东四地公投入俄之后,就成为俄罗斯领土。西方媒体认为普京所说的“将动用一切手段”,是指以核武器来维护领土完整,这让很多西方国家犯了难,到底该怎么面对这个问题,美欧之间又将分裂出两种立场。
其次,欧盟将丧失其原有的地缘政治优势,变得日益平庸化。在2022年之前,欧盟还被人认为是世界上三大地缘政治力量之一。但是俄乌冲突之后,欧盟逐渐被边缘化,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随着冲突的持续,欧盟各国不断被削弱。特别是战火的波及,让欧盟深陷粮食和能源危机。由于缺电,欧盟的工业生产出现了严重问题,不少大型企业纷纷加快了产业链的转移。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的前8个月,欧盟对华投资同比暴涨了123.7%。照这么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欧盟就将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最后,美国将逐渐丧失其在西方世界的领袖地位。过去,美国自认为其是西方世界中理所当然的领袖,欧洲各国也一直愿意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如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让其领袖地位遭到了质疑。
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好几个,一是,美国未能如欧洲各国期待的那样,主动承担其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领导责任”;二是,美国处处给欧盟设套,让欧洲各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欧洲人对美国充满了怨气;三是,欧洲人已不太相信,美国还有能力保证欧洲的安全。
另外,美国在欧洲面临能源危机时大发横财,也为自己种下了祸根。美国人还以为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但其没认识到的是,这种见利忘义的做法,对其国家信誉和国际地位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以后,美国只怕是越来越难以使唤欧洲了,失去了欧洲的支持,美国别说维持世界霸主地位了,连维持西方共主的地位都难。
在西方世界内部关系已经岌岌可危的时候,普京近日的大动作,无疑又给西方各国增添了一道新的考验。
可以说,俄乌冲突虽然让俄罗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这场冲突也大大改变了西方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俄罗斯打响了挑战西方霸权的第一枪,一个靠着殖民扩张才崛起的世界秩序即将崩溃,新的世界秩序已经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