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西温表示,欧洲经济发展的引擎将陷入衰退。这里说的引擎,指的就是德国,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得益于德国的经济优势,不少欧洲国家都对德国的经济非常依赖,一旦德国陷入衰退,势必会波及其他欧洲盟友。
西温指出,俄乌战争摧毁了一些确定性,而这正是过去几十年来,全球经济体系运行的基础。包括供应链、劳动力市场、天然气和电力短缺,这些都是导致欧元区通货膨胀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关键因素。
基于此,西温认为德国陷入经济衰退已经难以避免,即便德国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此次衰退。
随后,西温话锋一转,突然提到了中国,敦促德国当局加快与中国的脱钩,因为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太高——中国占德国出口的8%左右,进口的12%左右。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德国一直在做的事情是,跟俄罗斯进行脱钩,主要体现在能源领域。德国一直在想方设法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这也是导致德国通胀高企的主要原因,高昂的能源价格,导致电价飙升,让德国这个工业大国苦不堪言。
但是即便如此,德国还是无视德国民众的利益,强行跟俄罗斯脱钩。而与此同时,德国的一些鹰派政客开始鼓吹对华脱钩,在美国的逼迫下,连朔尔茨也表示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华脱钩在德国内部的声音越来越大。
虽然德国尚未采取什么具体的行动,但是从朔尔茨当局的分裂以及他本人的抗压能力来说,未来不排除德方会主动推进对华脱钩。
德国能够成为欧洲的经济引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德国一直在加大跟中国的合作,因为中国是全球的经济引擎。在中国的带动下,德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让德国在没有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欧盟有不小的话语权。
如果德国没有了经济优势,在欧盟的地位也会随着下降。主动对华脱钩,就是德国在主动放弃自己的经济优势,作为一个军力受限的战败国,德国在G7集团乃至国际上的地位,都会受到影响。
朔尔茨上台的时候,德国的处境可比现在强得多。当时默克尔顶着制裁的压力,把“北溪2号”管道建成,只等朔尔茨上任之后直接通气,结果朔尔茨上任之后,接连找俄罗斯的麻烦,还叫停了“北溪2号”的审批,现在跟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更是彻底破裂。
在默克尔时代,德国的方向很明确,依靠俄罗斯的能源,成为欧盟的能源中心,依靠中国的经济实力,成为欧盟的经济中心。在默克尔的推动下,大的框架搭好了,细节性的合作也达成了。朔尔茨只需要按照默克尔定好的大方向前进就行。
结果朔尔茨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美国稍微一施压就服软,跟俄罗斯闹掰了不说,现在又因为美国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地区,开始提前酝酿对华脱钩,哪怕经济衰退也在所不惜。
朔尔茨时代的德国,跟默克尔时代的德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有了自主性,默克尔通过跟中俄的合作,让德国越来越独立自主,朔尔茨的到来,把默克尔十多年的努力都葬送了,让德国再次成为了一个依赖美国、看美国脸色行事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还如何领导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