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发布会上,有记者就“美国官员近期向媒体表示,关于减少伊朗原油进口的有关事项,美国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外交接触”这件事向中方提问。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对于中国和伊朗的正常贸易来往,中国一直有着明确而且具备连贯性的立场。中国和伊朗的商贸来往一直遵循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在国际法的体系内平等开展。而有关国家进行的单边制裁行为,中国坚决予以反对,中国也敦促美国,尽快解除对第三方实体以及个人的长臂管辖。伊朗和中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美国一些官员对这一言论,无疑是对中伊两国关系的离间。
据悉,3月27日,中国与伊朗正式签订一份期限为25年的协议。协议内容囊括了经济、政治、战略等各方面合作。据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将在未来25年内投资伊朗电信、基础设施等数十个领域,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并将获得伊朗的常规石油供应。这一协议为受到美国制裁的伊朗带来了“救命”的资金和技术,也为我国解决了石油供应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
最重要的是,长达二十五年的协议期限,也同样表现出中伊之间的战略互信。自然引起了美国方面的不满,甚至对伊朗下了最后的通牒,包括禁止向中国提供石油。
7月19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显示,一位美国官员就伊核协议这一问题透露了美国如今的态度,其强调倘若有关这项协议的谈判工作最终失败,那么美国政府在此之后或许会采取更为强硬的制裁措施来针对伊朗。这些制裁行动当中也包括了对伊朗的石油出口进行限制,这也意味着中国和伊朗之间的石油贸易也会因此受到相应的限制。
但伊朗并未对美国的制裁表示屈服,特别是有了中国的支持后,底气十足。
9月21日,伊朗总统莱希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这是他就任伊总统后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莱希发言的矛头直指美国,对美国霸权的“终结”表示欢迎,称美国霸权体系在国内外都失去公信。“今天,世界不关心是‘美国优先’还是‘美国回来了’”。痛批制裁是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的新方式,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医药实施禁运是犯了反人类罪。强调,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15份报告都证明伊朗信守承诺,但美国没有履行其解除制裁的义务,反而继续对伊朗人民施加更多的制裁,伊朗不再相信美国所做的承诺。
而中国对与拜登政府的制裁,华春莹在29日强调,关于中国和伊朗正常的经贸合作问题,中方立场是非常明确、一贯的。或许美国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苦等两个月后等来的会是这样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