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手机支付,可能人们日常使用最多的,就是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付款了。这种支付方式,较传统的纸币支付更为快捷、卫生,甚至有部分年轻人因为老年人不使用手机而坚持使用现金颇有微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二维码支付这种技术,很快也要被取代了,更为先进的三大支付方式,已经在路上,这些技术,有的就完全可以解决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的问题,而且,这些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有部分人,早已用上了。
未来支付方式一:数字人民币
继深圳、苏州等地之后,春节期间北京也有了5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进入预约环节。很多人不理解数字人民币是什么意思,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有何不同?简单解释一下,数字人民币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属于法定货币,这一点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不同,直白点讲,也就是它的效力和安全性更高。数字人民币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它和纸币及硬币是等价的。
为什么数字人民币可以成为未来的支付方式?
第一,它是由国家主导的,与纸币、硬币等价,同时解决了纸币和硬币的一些问题,比如印制发行成本高、携带不便,容易匿名、伪造等风险。
第二,传统手机支付,没有网络就用不了,在一些信号不好的地方,或用户手机突然没电的时候,就有很大限制。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它是双离线支付。什么意思?数字人民币可以像纸钞一样,在飞机、邮轮、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场所,进行电子支付,不依靠网络,而且它还适应多终端,比如一些老人不愿使用智能机,也能使用,他们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来使用IC支付,不一定要用手机。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人民币还能挂失,普通的纸钞丢了一般就找不回来了,但是数字人民币可以申请挂失。
未来支付方式二:刷脸支付
第二种未来支付方式,其实曾经引发过一些争议,它就是刷脸支付,不过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支付方式。
对比传统的手机支付,尤其是二维码支付,刷脸支付有几大优点,第一是更加安全,可以避免扫描恶意二维码,第二是更加便捷,当忘带手机,或手机电量低时,可以直接使用刷脸支付,完全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目前在一些商场或公司内,早已经出现了刷脸的自动售卖设备,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深受都市白领喜爱。预计2022年,刷脸支付的用户,将突破7亿人。
对于一些人担心的隐私泄露问题,其实我国法律早就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表示,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我国《民法典》也有相关规定,即收集、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
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刷脸支付的安全问题,其实也无需担心,不同于手机解锁、刷脸进小区,刷脸支付的安全级别更高,至于大家担心的“AI换脸技术”、3D打印面具问题,其实有关专家,已经研制出将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大大降低了识别系统把照片或面具当人脸的风险。
未来支付方式三:无感支付
无感支付,目前主要应用在交通领域,简单来说,第一个场景是停车场,第二个场景是高速收费站。无感支付可以避免手机逐一扫码支付带来的交通堵塞。不过,使用无感支付,车主需要提前绑定车牌号,如果要完全“无感”,还需要开通小额免密,车辆才可以自动扣费。
虽然无感支付已经有了规模化的应用,但是很多人还是对此有很多误解,比如高速上的无感支付,是否我不需要停车,就可以直接通过了?
其实不然,和停车场的无感支付不同,高速上的无感支付,驶离高速时向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出示通行卡,收费人员根据车牌号码绑定的账号进行扣费。因为停车场只需要记录你停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了,但是高速路上,高速收费则是根据通行卡进行通行路径的还原,按照车辆实际通行的路径收费。
当然,很多人熟悉的ETC,其实和我们说的无感支付,不是一回事,ETC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只适合装了ETC车载器的车辆使用。
未来,相信这三种支付方式,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到时候也许二维码这种手机支付方式,就真的没有人使用了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