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做饭的‘女人帮’,乘风破浪保护数百只狗狗励志又辛酸

对于救助流浪动物的人来说,每一次救助都不是万无一失的。

但是他们一直坚守着能救一只是一只的原则,只要尝试过,就不后悔每一次伸出的援手。

今年6月11日,有人在鄂尔多斯的一个旧车站附近,发现了一只被车撞到的小狗。它已经不能自由行动,看起来虚弱又痛苦。

黄瑾夏得到消息之后,马上联系了附近的志愿者高娃,火速赶到了现场。

小狗看到来人,充满了警惕。它拖着被撞伤的身体在小路边缓慢向前挪动,隐隐能看到伤口的血迹。

救援迫在眉睫。如果小狗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面临死亡。

在一番艰难的救助下,她们顺利将小狗送到了医院。

医生给狗狗检查了身体、拍完片子之后,当下就决定动手术。

但不幸的是,打完针不久,狗狗就遗憾离开了人世。

它没有来得及再看一眼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丧命。

流浪狗狗被车撞死,是难以受到法律保护的。就算是有,谁会为了一只素不相识的狗狗花那么多的精力?

但对于黄瑾夏来说,每一只狗狗都是一个小天使。

无论多么辛苦、艰难,她都决意救助她看到的每一只流浪狗,给它们一个能够容身的小家。

如今55岁的黄瑾夏已经退休了,但是她的夏夏爱心小院远远没有结束。

2007年,黄瑾夏搬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名仕花园小区,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准备回家的黄瑾夏在小区里发现了3只流浪狗。

它们无辜懵懂的眼神吸引到了她。

于是,从一开始的定时去小区喂食,到将小狗们接到自家的车库喂养。

开始陆续带更多的流浪狗狗回家。

这条路是艰难且漫长的。

一只两只或许只要有爱心和一定的时间就能救治,但是十只百只,需要的就是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真正对生命的热爱。

后来毛孩子们多到了70几只,狭窄的车库已经住不下这么多狗狗,黄瑾夏就出去租了一个平房,虽然条件差点,但是空间总算是大了,不会显得太过拥挤。

在鄂尔多斯创建文明城市时,城管将抓到的50多只流浪狗,都送到了黄瑾夏的小平房。

120多只狗狗,这个小平房马上就容不下这么多的毛孩子。

不得已之下,黄瑾夏带着狗狗们来到了一个废旧的工地。并在这里安家。

虽然这个偏远而空旷的地方很适合狗狗们生活,但是艰难的客观条件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她。

工地里没有水,也没有电。

想要水,她必须凌晨四点多起床,到工地附近的公共厕所去接水,每个月还要上交50块钱的水费。

每天接水都要来回三四次,天都亮了,她才能得到片刻喘息。

没有电,就只能用捡来的柴火,在空地上搭一口锅,将就着做饭烧水,满足日常所需。

日子虽然艰苦,但也勉强能凑活着过。

直到一个噩耗传来,工地项目要重启,黄瑾夏必须带着狗狗们另寻家园。

“既然救了,这辈子就得负责”,义无反顾地为毛孩子们重新搭建家园。

新的基地虽然简陋,只有红砖围墙,棚顶为屋,简单的黑布网难以承受内蒙古强烈的紫外线。

但是终于有水有电,狗狗们过得比之前好一些了。

随着毛孩子数量的不断增加,黄瑾夏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现在,基地里有300多只毛孩子嗷嗷待哺。

狗狗们每月都要3600斤的粮食才能勉强吃饱。

一年12000元的房租,每月200元的水电费医疗费每月至少3000-4000元。

而夏夏爱心小院里只有5个人,3位合伙救助人,两位志愿者。

这么大的开销,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

每天数百斤的伙食制作,也让上了年纪的黄瑾夏不堪重负。

更为严峻的情况是,小院里的狗狗们大多是老弱病残。

它们有的瘫痪了、有的双目失明,或者失去了一只眼睛,身体有各种疾病等等。

这样的狗狗基本上不可能再离开小院,因为没有人愿意领养一只残缺的狗狗。

小院的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为这些狗狗治病上了,剩下的钱已然让黄瑾夏捉襟见肘。

狗狗们就算治愈了,也要面临断粮的危机。这件事情一直焦灼着黄瑾夏的心。

夏夏爱心小院的狗狗们急需粮食的救助,来度过现下的难关。

如果不能得到帮助,它们面临的就是生命的威胁。

希望有爱心的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这300多只狗狗吃上饭,它们的一生所求不过是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