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太热,动物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彻底消失了

马上七月份了,最近的天气实在太热了,济南31℃,郑州34℃,西安37℃,合肥35℃,兰州35℃,成都35℃,上海35℃,全国大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呈现干热天气特征。

天气太热,动物有的变大,有的变小,有的彻底消失了。

动物的喙、腿和耳朵都变大了

气候变暖,导致许多哺乳动物发生着“变形”,有科学家发现,我们身边的一些温血动物的体型正发生着一些变化。动物的喙、腿和耳朵都变大了,这使它们能更好地调节他们的体温,而鸟类对此的反应尤其严重。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三十多种动物发现,变化最大的要属澳大利亚鹦鹉物种。这些鹦鹉的喙就平均增大了4%—10%。姬鼠的尾巴长度增加了,鼩鼱的尾巴和腿的尺寸增加了,温暖气候下的蝙蝠翅膀尺寸也增加了。

鸟类和哺乳动物一般都会用喙和耳朵分别散发热量。

比如大象,耳朵等突出的部分预计还会增长,许久之后会不会产生像翅膀那么大的耳朵出现呢?

动物的体型变小了,尤其是鸟儿们

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就是改变觅食的地方、时间、对象以及获得食物资源的方式,它们就能在面对气候变暖带来的种种变化时,尽量减少自身所受的负面影响。

随着全球变暖,现在的许多物种体型也在减小。蟾蜍、海鬣蜥、蛇、乌龟、蝾螈林鼠北极地区的蝴蝶、多种北海鱼和一种绵羊——这些动物的体型都变得越来越小了。

小体积、低耗能的个体在温暖的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因此,多代之后,生活在温度较高地区的动物会逐渐演化,变得更小。

野生绵羊到林鼠,科学家已经在许多不同的动物物种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北美鸣禽的相关记录尤为充分。

研究人员记录了7万多只鸟儿,数据显示,过去40年中有几十种鸟类的体型正在缩小。

有些动物部分功能丧失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使地球的气温发生了改变。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含量越高,天气越热,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酸性就越强。这导致栖息于珊瑚礁与岩礁的小丑鱼正在失去它们的听力。这意味着,小丑鱼监听捕食者声音的能力降低,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除躲避捕食者外,声音在搜寻同伴、集体捕猎、觅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小丑鱼失去所有这些能力,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再热,有些动物甚至会彻底消失

随着平均温度的升高,许多鸟类种群数量下降。根据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调查发现,气温上升3.5摄氏度,可能导致600至900种鸟类濒临灭绝。

由于气候的变化,大约25%的哺乳类动物以及12%的雀鸟,有可能于几十年内绝种。如果不能控制体温,动物就会因过热而死亡。

气温升高,夏天延长,鸟儿迁徙的时间变长。结果地区长时间没有某种鸟儿出现,而这种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大片森林,形成恶性循环,森林变少,鸟儿没有生活的家园,更是无法返回这片地区。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趋势还在继续,带来的各种变化日益显著,并且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仍在加剧,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更是有增无减。

有科学家推断,到2070年地球20%土地可能不再适宜人类以及动物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