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吃、没对象、没人爱,深海“丑”鱼惨出你想象

美貌的事物总是被偏爱,这条定律在鱼的世界也适用。而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鱼,不仅要承受高压,难觅食物和对象,还因为长得丑而鲜有人关心,陷入生存困境。深海鱼怎么这么丑,它们的鱼生到底有多难?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丑是因为生活所迫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要论起世界上最丑的动物,水滴鱼势必高票当选。这是一种生活在600-1200米深海海域,天生长着一副“哭丧脸”的奇特鱼类,由于看上去像一大团黏糊糊的肉,被许多人不喜。

  可实际上,就像大多数深海鱼一样,水滴鱼之所以长得丑,是因为生活所迫。深海水压很高,在那里,帮助鱼类保持浮力的鱼膘难以发挥效用,为了承受住巨大的水压,水滴鱼全身由一些密度比水小的凝胶状物质构成。

  在深海中,水滴鱼尚且可以维持基本的容貌,可一旦被人们捕捉到岸上,它便会因为缺少水压而身体膨胀,变成一团“烂泥”。网络上流传的丑照其实都是水滴鱼出水后的照片,所以硬生生把人家从深海刨出来,又嫌弃人家长得丑,属实是人类过分了。


  没吃的没对象,孤独又绝望

  深海鱼的鱼生之难,还体现在吃食和对象之上。

  以水滴鱼为例,它没有骨骼,缺乏肌肉,不爱游动,将摆烂发挥到极致,自然在捕食上缺乏优势。它一般都是等到食物飘到嘴巴旁边,才会张嘴随便吃上一点,也就是俗称的运气型选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碰上食物,它也只能挨饿了。

  除了黑暗的环境,贫瘠的食物,有些深海鱼还面临脱单难题。雄性灯笼鱼是深海中有名的软饭鱼,与美丽庞大的雌性不同,它体型小,没有亮眼的蓝色灯泡,在深海中很不起眼,终其一生也难以找到对象。

  当它邂逅雌性时,会立马咬住雌性,然后释放一种可以溶解部分肌肉的酶,将肌肉与雌性的身体融合,直到彼此血液循环融为一体,再进行繁殖。时间一长,雄性灯笼鱼的眼睛、鱼鳍甚至是某些内脏都将消失,完全“长”在雌性身上,依赖雌性血液中的养分生活,直至死亡。


  因为颜值低而不受保护

  即便深海鱼长得丑,也没能逃脱被打捞的命运,甚至还因为颜值欠佳,缺乏关注和最基本的保护和监测,越发显得处境艰难。

  法国生态学家尼古拉斯·穆凯曾发表论文指出,珊瑚鱼的“颜值”与它们的生存息息相关。越是美丽的珊瑚鱼,越是安全,处于无危和低危状态,反之亦然。

  比方说,像小丑鱼这样色彩明亮、身体呈圆形,有重复花纹的珊瑚鱼,从不缺乏人们关心;而像鲹鱼一类色彩暗淡,身上没有明显的花纹的珊瑚鱼,却少有人问津。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漂亮的鱼更脆弱,更需要被保护,外形普通的鱼似乎更坚强,不用怎么管。可事实是,由于过度捕捞,越来越多深海鱼沦为受害者,随着龙虾和螃蟹一起被打捞上岸,它们一旦离开深海就会死亡,越想越觉得它们鱼生好难!

  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就像熊猫滚滚一样,即便是已经降至易危,受到的关注依然比很多濒危物种高,无他,只因为它太可爱了。但在自然保护上,我们又不能只关注美丽的物种,对一些不起眼的生灵视若无睹,毕竟,形形色色的物种存在,才共同造就了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


来源:绿动未来环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