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羽毛口舌巧,鹦鹉生来难逍遥

鹦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鸟类,品种很多,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所在皆有。最神奇的是,鹦鹉能学人说话,惟妙惟肖,这更激起了人们逗弄的兴趣。我记得有个对联,下联是“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很多鹦鹉就是这种命运。我之前的文章《画眉林中啼鸣欢,切莫贪心牢笼关》,其实也适用于鹦鹉。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五首关于鹦鹉的古诗,都是唐诗。

1.陇山:传说是鹦鹉的故乡,故古代也将鹦鹉称之为“陇客”;

2.郑重提示:一些鹦鹉品种是国家保护动物,如南美蓝紫金刚大鹦鹉,受国际公约保护,非经合法手续不得收养。

绿鹦鹉

一、谪仙重游鹦鹉洲,百般滋味在心头

《鹦鹉洲》 唐·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蓝鹦鹉

鹦鹉曾经飞过吴江水面,江中的沙洲上流传着鹦鹉的传说。鹦鹉一路向西,飞回了它的陇西老家,沙洲上只剩芳草萋萋树木丛生。温暖的春风,吹着烟波,夹杂着兰叶的香气。两岸生长的桃花,落入江中,泛起层层锦绣般的波浪。被贬谪的远客,此时只能极目远眺,沙洲上的孤月,不知是为谁照明?

李白因永王事件被贬贵州,又遇到天下大赦,“千里江陵一日还”后,来到了江夏,游览鹦鹉洲(在今武汉市汉阳区,明末消失)。难得,李白终于又恢复了一丝当年的豪气,虽然还是能看出上次浩劫留给他的后遗症。这首诗我感觉有崔颢黄鹤楼》的影子,大致框架有模仿的痕迹,毕竟当初他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鹦鹉来过又飞走,李白却是来过又故地重游,恍如隔世。

二、鹦鹉如伎,深院紧闭

《鹦鹉》 唐·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伎,深藏牢闭后房中。

笼中鹦鹉

陇西之地的鹦鹉,被人捉住带到江东地区,喂养几年后,鹦鹉的嘴便逐渐红润起来。主人常常担心它会飞回故乡,于是事先剪短了它的翅膀,只有给它喂食时才会暂时打开笼子一小会儿。虽然主人因为怜爱它嘴巧而情深义重,但鹦鹉一直回忆当初自在高飞的岁月,与人的想法不同。鹦鹉的境遇,多么像是权贵豢养的歌舞伎,被深深地藏在人家院子后边的房间,如同牢笼一般。

这首诗,明是说鹦鹉,实是在说歌舞乐伎。鹦鹉长得漂亮,又有一张巧嘴,而乐伎具有曼妙的身姿,秀丽的容颜,清脆的歌喉,在达官显贵眼里,都是差不多的事物。唐朝权贵追求高雅,好像家里不养几个歌舞乐伎,就不够有品味一样。其实,作者白乐天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小蛮就是白家的两个家伎,一个善舞,一个善歌。说到底,他们可能还觉得,他们是这些“金丝雀”的衣食父母。

三、闺中少妇拭素手,碧绿鹦鹉一般愁

《日射》 唐·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一对鹦鹉

太阳光透过纱窗,微风摇动窗扉,久违的春色回来了,用丝巾手绢擦拭双手。长长的走廊,四下闭合,掩盖住了寂寞的人儿,唯有欣赏碧绿的鹦鹉鸟,红色的蔷薇花

这是一首闺怨诗。春天的阳光暖洋洋的,从窗纱斜射进来,和煦的春风吹动。闺中少妇微微出了点香汗,用丝巾擦擦。连廊长长,只有少妇一人,自然是孤单寂寞,怎么办呢?幸好,还有绿鹦鹉、红蔷薇,大概鸟儿和花儿也是一样的寂寞吧。

四、金笼非吾地,陇山自欢喜

《鹦鹉》 唐·来鹄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

年年锁在金笼里,何似陇山闲处飞。

比翼双飞

白色的细毛,就像披了一层雪衣一样。红色的鸟喙,碧绿的翅膀,最奇异的是能学人说话。岁岁年年,被锁在金色笼子里,怎么能和在大山里,自由自在的飞翔相比?

鹦鹉的羽毛白绿相间,红红的嘴喙,不可思议的是竟会学人说话。也正是如此,鹦鹉才会被人捉住,关到笼子里,失去自由,失去自我天性,被禁锢一辈子。在山林悠闲飞翔,逍遥自在,恐怕是鹦鹉永远的梦想。

五、为有学舌术,雕笼不能出

《鹦鹉》 唐·罗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蓝白鹦鹉

莫要怨恨被关在雕花的笼子里,莫要怨恨你翠绿的羽毛被人剪断了,这里是温暖的江南之地,可比你寒冷的陇西老家好多了。奉劝你学人说话,不要学的清晰可辩,那样的话,你想飞出笼子,重获自由可就困难重重了。

这首诗很有意思,全篇都在说反话。设身处地想想,谁愿意被困在牢笼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趣味,人如此,鸟亦如此。可人们出于贪念,还是会把鹦鹉关起来,还要剪断它的翅膀,不过是为了给主人一点乐趣而已。仅仅是漂亮,鹦鹉也不一定会如此遭遇,更重要的是它会学舌,这是更大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