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不常出现,一出现,就是“绝症”!
这两天的一条新闻让人感到十分惋惜......
广西一名8岁男孩被小狗抓伤后未做相应处理,当天晚上,小狗就死了。5天后,男孩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去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被确诊为“狂犬病”,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让所有人都非常遗憾的是,如果被抓后家长能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接种了狂犬疫苗,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其实,小狗当晚死亡,也是明显的问题信号,不过还是没能唤起家长的警觉。(一般狂犬病发作的狗咬人后,10天内基本都会死亡。)
还有,父母们一定要提防那些流浪狗!不牵绳的狗!不知道打没打过狂犬疫苗的猫和狗!
图中视频来自某小区监控,孩子正在被一群流浪狗围攻。流浪狗伤人事件真的离我们很近,家长带孩子出门一定要保护好孩子!
很多人觉得被狗抓、咬后要及时打狂犬疫苗是常识,可现实总是反复告诉我们,还有很多人都没有重视起来!
感染“狂犬病”真的会死吗?
是的!病死率几乎100%
狂犬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疯狗病”,因狂犬病患者会惧怕饮水、恐惧流水声,所以也被称为“恐水症”。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攻击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因此,人类感染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两种:
(1)通过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传播;
(2)通过带有病毒的动物唾液,经各种伤口或正常的黏膜入侵传播。
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短则不超过1周,很少超过1年。而伤口越接近中枢神经则潜伏期越短,比如头、面或者颈部。
潜伏期期间,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而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是100%。如果及时且正确地处理,则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发生。
这也是为什么狂犬病疫苗,宁可“白打”,也不能图侥幸“不打”。毕竟,在100%的概率面前,没有人能是“幸运儿”。
被动物抓咬伤后如何处理?
孩子被动物咬、抓伤后,除了知道要打疫苗!
其实,更应该立即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
◆流动水冲洗能有助于减少伤口的病毒残留量。
◆20%的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洗伤口交替至少15分钟。彻底冲,彻底洗。
(20%肥皂水配制:20g肥皂加蒸馏水或自来水至100ml。)
◆生理盐水伤口洗净,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伤口处残留肥皂水。
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坏死组织较多,应在彻底清除后再进行消毒处理。伤口不宜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暴露。
2、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和抗狂犬病血清);
3、按照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温馨提示:
彻底冲洗和消毒伤口可大大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风险;同时咬伤后,注射越早,免疫效果越好,获得保护的机会越大。
狂犬病疫苗接种对象及时间
暴露(咬伤、抓伤后)预防
任何可疑接触狂犬病毒,如被犬、猫、狼和吸血蝙蝠等动物(包括貌似健康动物)咬伤、抓伤(即使很轻的抓伤),破损皮肤或粘膜被动物舔过,都必须接种本疫苗。
接种时间:疫苗接种应分别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1剂,全程免疫共接种5剂。
暴露前(无咬伤、抓伤)预防
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员等,均应用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对未咬伤健康者预防注射:可按0、7、21天注射3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
狂犬病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禁忌症—暴露后疫苗接种无禁忌症
由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性疾病,所以,凡被狂犬或不清楚是否带有病毒的动物咬伤后,都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
接种疫苗期间要尽可能避免过量饮酒、饮浓茶或咖啡、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影响疫苗免疫应答,也可能引起接种反应。
疫苗接种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以及荨麻疹,在短期内就可以恢复,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红肿部位较大,伴有高热,倦怠,全身疼痛以及伤口周围长时间麻木和疼痛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狂犬病疫苗过敏
如果病人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过敏,可更换另一种疫苗继续原有程序的接种,第一针发生过敏则需换苗重新开始免疫程序。
换苗后仍过敏,可到医院进行抗过敏治疗之后再完成全程接种。
再次暴露如何接种?
半年内进行过全程接种,再次被咬伤可以不接种;
半年至1年内进行过全程接种,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0、3天各接种1剂疫苗;
1年前进行过全程接种,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