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晓佳一】图文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敬请点击关注!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
工人是无产者,作为一名打工人最希望的就是能赚取更多的报酬,置办家业,成为“有产者”,因而打工人就日复一日努力上班,争取进步,但是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绝大多数的打工者依旧还是打工人,这里面的逻辑难道是设定好的吗?
如果按照老祖宗的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是出身已经注定未来,虽然未必是绝对,但是在以前基本上也是准则;即便到了新中国时期,九十年代的时候同样如此,“接班”就是最有说服力的。
各种企事业单位都是老子退休,儿子、女儿接班干,工人的儿子还是工人,农民的孩子还是农民。但就是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都穷),老百姓的精神却是富足的,不论工人还是农民都充满了干劲。
然而现在呢?物质极其丰裕,精神却极其匮乏,工资年年上涨,就如今年已有20个省份调整了基本工资标准。
据媒体统计,2021年以来,我国已经有20个省上调基本工资,包括北上广深、江浙等超一流经济体,也有东三省这种老工业基地,还有陕甘宁这些革命老区。
调整后,第一档中,上海居首,每月最低薪资为2590元;深圳随后,为2360元;依次为北京:2320元;广东:2300元;
浙江、江苏:2280元;天津:2180元;山东:2100元;湖北:2010元;
内蒙古:1980元;宁夏、陕西:1950元;辽宁:1910元;新疆:1900元;
山西:1880元;黑龙江:1860元;江西、西藏:1850元;海南:1830元;甘肃:1820元;安徽:1650元。
工资上涨是好事,这大家都知道,但是面对不断上调的薪资,现在的打工者却并不太在意,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想了解到底涨了多少,可以说基本薪资上调对于打工者来说喜忧参半,为何如此?是因为涨得少了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主要有2点原因。
⑴不靠基本工资吃饭
基本工资只是最低工资,现在大多数的企业有自己的薪酬制度,并不随着基本工资上涨而有所变动;同时有些职位也是如此,一年涨两次工资乃至一个季度涨一次都有。主要是为了吸引更优秀的人才,留住人才,因而在薪资上毫不吝啬。
基本工资最高的上海,一个月不过2000多元,但是很多打工人的基本工资在3000元、4000元,乃至更高,加班费一小时都能超过50元,所以省内基本工资的上调对人家毫无影响,不靠基本工资吃饭。
⑵薪资涨不过物价
我国工资大幅度上涨的时间也就是在08年以后,在以前平均400、500的省市不在少数,但是基本工资涨到了现在仅仅有两三倍,而这十几年里,以房价为首的物价却是翻了好几个跟头;如果说以前买房子攒攒钱还有希望,现在即便在上海工资两三万一个月都不敢谈买房子。
据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份,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10290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2%。工资也涨了不错,但是房价是在每平米一万的基础上涨的,基数太大;而工资则是在每月2000左右涨的,算了一笔账,如果靠工资买房,连县城的房子都是奢望。
而且上涨的不止是房价,还出现了各种服务性的收费,生活费用大幅增加,以前在农村一个家庭一个月花不到什么钱,而现在一个正常的农村四口之家,不算各种大件,就是平常花销没有两三千是过不下来。
某音上一位在青岛打工的女性晒出了月支出,一个月杂七杂八地算下来要17700元,而他们家的收入不过两万元,在青岛却10年,还是买不起房子,因为剩不下钱。
因而工资上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高兴,还有因工资上涨而随之上涨的生活成本和工作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物质丰裕,不愁吃喝,却精神匮乏的原因,很多人都看不到出路在哪里,整日陷入内卷、焦虑之中,所以我们怀念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