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萨之战——铁甲舰早期唯一的大规模海战

1866年七月20日清晨7点,亚德里亚海一个名叫里萨小岛附近大雨倾盆,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安的气氛,似乎上帝今天心情也不大好。意大利舰队司令珀撒诺心头无端紧张起来,这不是个好光头!

他下令麾下所有十艘铁甲舰马上集合,排成战列线。不久之后又觉得有些不妥,他决定还是排成后列阵型,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舰上的火炮优势。就这样游弋许久都没有发现敌人的蛛丝马迹,舰员们不免有些懈怠。阵型也就随之慢慢松散开来,拖拖拉拉分成三队。

突然一艘战舰发出信号,“敌舰从西北方来袭!”,此时刚好是早上9点半。这时的意大利舰队哪还有什么阵型可言,连队形都没了。舰队分为三部向东北方行进,战团之间相隔甚远,无法相互支援,这简直就是奥地利人动手的绝佳机会。

奥军胜利者特格特霍夫海军少将(1827-71)

珀撒诺的对手特格特霍夫海军少将已经将奥地利舰队的七艘铁甲船排成了楔形阵,气势汹汹地向意大利人冲来。他的木制战舰跟在后面,充当辅助兵力。而意大利的木制战舰却踪影全无,甚至他们两艘小型的铁甲舰“敬畏号”和“恐怖号”也无缘参战。特格特霍夫率楔形阵直直嵌入意大利三艘领先铁甲舰(“卡里那诺号”、“卡斯特斐德罗号”和“安可那号”)和大部队之间,间距三千两百米。意大利的大部队包括旗舰“意大利号”和“阿丰达特里号”、“佩勒斯托号”和“圣马蒂诺号”,其后跟着“波多加罗号”和“玛利亚·匹亚号”,最后是“瓦勒斯号”正开足马力追赶大部队。

这时战场上奇诡的一幕发生了,在两军交战前仅仅一刻钟的时候,珀撒诺啥也没说就悄么地转移到了“阿丰达特里号”上。这一骚操作直接让多数意大利舰长一脸懵逼:这都开打了,指挥官上哪儿去了?这种奇葩的行为可比临阵换将严重多了,就差没有临阵脱逃了。(只不过在海上要逃也很不方便,莫非珀撒诺战前算了一卦,此战不利?所以保命要紧!)

相比之下,特格特霍夫就杀伐果决得多,命令所有铁甲舰向敌舰发起冲锋,撞沉它们没商量。这里意奥双方的战舰装备决定了各自采用的战术:意大利船坚炮利自然想靠火炮优势轰杀敌舰;而奥地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炮比不上人家就只能凭一股血勇之气近身搏杀。10点43分两军相距约900米的时候,意大利战船率先开火,巨大的炮弹随着大炮的怒吼向奥方战舰飞去。可惜的是,由于意方炮兵缺乏训练,能够击中敌舰的炮弹寥寥。再好的大炮打中敌人那也不过是一堆废铁,还他喵的占地方!

由于这时候意军还没有无烟火药,所以开炮的同时也算是给自己放了烟雾弹。结果当十分钟后奥地利铁甲舰冲到意军阵里准备大杀特杀的时候,人没影儿了。这让奥军好不气愤,咱酝酿了这么久的激情容易么?只能感叹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军太狡猾,居然搞起了捉迷藏。感叹完毕,仗还是要打的,于是特格特霍夫只能哼哧哼哧地率领铁甲舰队转身再战,寻觅敌踪。而此时奥军后方的木制战船已经进入战场,向意军落在最后的三艘铁甲舰冲杀而去。

当双方贴身肉搏的时候,在混乱的战场上分辨敌我可是个大问题。海战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双方的涂装颜色,奥地利战舰黑不隆咚,而意大利则是灰不拉叽的说。所以特格特霍夫传令全军看到灰色的就撞上去。而由于发炮造成的烟雾缭绕,双方只能近距离开火。一场混战之下,“意大利号”的船舵不幸遭殃,从而无法转向。而特格特霍夫的旗舰“斐迪南·迈克斯大公号”抓住机会向其撞去。头次撞击被“意大利号”幸运躲过之后,舰上的人们还没来得及庆幸,第二次撞击就直接在其左舷来了亲密一吻。然后“斐迪南·迈克斯大公号”从容后退,留下重伤不治的“意大利号”扬长而去。

“斐迪南·迈克斯大公号”撞上“意大利号”

同时被暴揍一顿的“佩勒斯托号”冒着大火开始逃离战场,而浑身浴火的“安可那号”也做出同样的选择。就在这时特格特霍夫命令铁甲舰“支援第二支队”,即奥地利木制战舰。首次近战的结果出炉时奥方木制战舰们与“波多加罗号”、“玛利亚·匹亚号”和“瓦勒斯号”激战正酣。奥军木制线列舰“凯撒号”正好刚上了“波多加罗号”,其舰首饰像留在了意军铁甲舰舷上做纪念。这一亲密接触当然让“凯撒号”伤得不轻,但意大利战舰也不是毫发无损。在“阿丰达特里号”上的珀撒诺竭尽全力保护剩下的铁甲舰,但最终还是率残部撤离了战场。

奥地利胜利的代价是38名水手阵亡,而意大利有408人随“意大利号”沉没,另有204人在“佩勒斯托号”弹药库被大火引爆时丧身。持续超过两小时的战斗让珀撒诺颜面扫地,停职待勘。而且这一战还让各国海军相信撞击战术比大炮更加有效,这样的痴迷还持续了20年。实际上在进行撞击的数次尝试中只有一次是真正成功的,而且还是在“意大利号”已经受伤的情况下。意军火炮的战力低下更多应归咎于其训练不足而不是其潜在的火力因素。但此战也确实刺激了设计师们不遗余力地发展威力更大的火炮。这样就可以在敌方铁甲舰接近之前对其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在接舷之际来一轮致命齐射。

话说回来,19世纪70年代中期火炮与装甲的改进已经让撞击战术实际上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只要炮手的训练到位,他们就能在敌舰接近之前将其消灭。这时许多欧洲铁甲舰已经过现代化改装,大多配备了更大口径的火炮和更厚实的装甲。这些措施有效延长了其服役期,毕竟不是谁都有英国的工业实力能够一两年就造一艘铁甲舰出来。